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方物

【漫谈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之四:泰伯奔吴的文化贡献力

时间:2018-03-30 13:49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 ]

李湘云

  这是两种完全异质的文化,即使在今天也表现出极大的悬殊性。然而,3200多年前的泰伯奔吴,将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入江南荆蛮之地,造就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次异质文化间的温情互容而不是残酷征服,这便注定了吴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了温文尔雅的品性,以及此地居民和城市更高层次的文明。这种文明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重德惜誉的追求。泰伯奔吴所孕育的第一精神是道德范畴的谦让,尚德也成为吴文化的底色。而孔子的一句“泰伯可谓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又将“至德名邦”作为这个城市的最高道德要求。于是,一方面,对道德荣誉的重视成为每个个体和家庭的行为指向,普遍表现出重德惜誉的价值心理;另一方面,努力践行“至德名邦”则成为一方管理者们的为政理想,使他们以一种务实的精神努力为民造福、为社会谋和谐。泰伯让王的道德意义,成为城市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发挥着内在凝聚力和外在影响力的作用,顺境时推动城市快速发展,逆境时又不失化危为机的能力。
  识大体的格局。商周时代是王权与神权结合的时代,文明已进入一个较高层次,不论是泰伯本人的品德还是他所带来的中原文化都体现出一种大气,领民族文明之先。一种轻权势和财物、识大体重和合的眼界和格局,随着泰伯兄弟所驾之车,被带到了荆蛮之地的江南梅里,成为塑造吴地人其他一切精神的根本。正是这种识大体的大局观,才能使这个地方形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的耕读文化,才能率先有了“工商皆本”和“百业皆可有成”理念,才能将尚德崇文与经世致用、天下为公与开拓创新自然结合起来;正是这种识大体的大局观,才育成了这里的人们既关心政事又注重民生、既致力于国家繁荣又不忘使自我富裕的性格,演绎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精神——一种整体和大局精神。
  择优而学的基因。从文化发生学角度上来说,几乎每种文明的诞生都怀抱着野性和征服,如中华文明是在炎黄的刀光剑影中生成一样。泰伯奔吴所带来的中原文化是一种强大、先进且完全异质的文明,但是血染刀刃的文化征服并没有在这里发生,其和平友好甚至温情动人的融合过程,揭示了此地居民一种独特的性格特征,那就是尚好擅学。泰伯所带来的中原文化在政治、道德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先进性,使吴地人无法抵御其魅力,他们倾慕、认可并主动接受了这种比自己先进的文化,并且奉外来的泰伯为王。于是,认可先进、择优学习、不背包袱、为我所用等,成为此地居民的性格基因,这种性格基因对后来无锡的工商文化、乡镇企业文化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着直接的作用。
  宽容差异的品格。无论是泰伯来到梅里之后的断发文身、入乡随俗、对原有文化形态的尊重行为,还是吴地人对一个落魄、逃遁异乡之人泰伯的接纳和认可,无不表现出对异己文化的宽容性。3000多年前发生在梅里的这次文化互容,没有战争,没有矛盾,甚至没有不适应,所有的人都从这次友好的融合中得到了好处。自此以后,文化宽容便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形式影响着这里的人们,使他们能够包容价值多元,尊重文化差异,生成一种容忍文化差异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一方面培养了跨文化的适应能力,为地区率先走向世界、融入国际奠定文化基础,同时,又使这个城市能够成为备受欢迎的宜业宜居之城。

  (作者系中共无锡市委党校教授)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