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方物

无锡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

时间:2017-12-27 13:45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

王 玲

  名人故居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型,正点缀着历史文化街区串联起的城市文脉,展现了一幅精彩纷呈的人文图景。在无锡市,有档案可考和实地能查访到踪迹的名人故居有71处。总的来看,这些名人故居的保存和利用状况良好,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笔者认为,应通过全民参与保护、强化日常管理、发挥联动效应等举措,来更好地保护利用这些名人故居,争取使每一处名人故居都能保下来、亮出来、用起来、串起来,将名人故居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高度统一。

  无锡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现状
  据2011年无锡市房屋产权监理处和无锡市房地产档案馆调查统计,无锡市区(不包括江阴和宜兴)有档案可考和实地能查访到踪迹的名人故居共71处,基本分布情况为:
  梁溪区:33处滨湖区:18处新吴区:4处锡山区:9处惠山区:7处对于这些名人故居,我市有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的具体规定,按照故居的历史、文化、建筑等综合价值和实际保存状况,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保护利用。大致分为以下五个类别:
  第一类,具有重大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作为全国重点文物申报单位,报国务院核定公布。此类有10处。
  以薛福成故居为例。该故居为近代著名外交家薛福成的故居,是江苏省内现存最大的近代官僚住宅建筑群。200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提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类,也属于重要的名人故居,但因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类有17处。
  以陆定一故居为例。该建筑是一组规模较为宏大的晚清住宅建筑群,从20世纪90年代起,有关部门就曾多次拟议修复,但因故居历经变迁,产权性质多样,住户结构复杂,导致动迁难度大。2013年,故居因电器线路老化差点在一场火灾中付之一炬,修复工作更显亟不可待。经多方研究协商,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一种新的保护方式,即原住居民不搬离,由政府与原住居民共同出资修复,这成为无锡实行名人故居活态保护的首个案例。
  第三类,属于比较重要的名人故居,由市政府核定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属地政府部门主导进行保护和利用。此类有13处。
  以国画家钱松喦故居为例。1987年1月,钱松喦子女遵父遗愿,将该宅赠予无锡市文化局。文化局将其整修后,辟为钱松喦藏书室、钱松喦艺术研究会。2003年6月,钱松喦故居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类,属于有一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名人故居,确定为市级文物遗址控制保护单位。此类有5处。
  以荣福龄故居为例。该故居是荣巷地区早期实业家较为典型的住宅建筑,2002年,荣巷老街和沿街157座建筑作为“荣巷近代建筑群”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无锡市政府将近旁的荣福龄故居公布为市级文物遗迹控制单位。
  第五类,虽属于名人故居,但或因原建筑过于残缺,甚或仅剩遗址,故未能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对这类故居的保护办法是尽可能保留有历史价值的部分建筑,其余部分则加以开发利用。此类有26处。
  以“高子水居”为例。东林党领袖高攀龙在蠡湖东岸所建的“可楼”遗址。2005年市政府在进行环蠡湖风光带建设时,在其旧址建了纪念性园林水居苑,将其中的五可楼作为高攀龙纪念馆,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受到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
  2008年6月,无锡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保护的决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保护和利用的实施意见》,实行市区联动、以区为主的工作机制,建立了五大街区(名镇)保护性修复工程领导小组,明确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清名桥、惠山、荣巷、小娄巷等历史文化街区及荡口古镇的保护修复工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五大街区(名镇)风貌得到显著改观。由历史文化街区串联起的无锡文脉,正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其中数量众多的名人故居则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点缀其间,展现了一幅精彩纷呈的人文图景。

  无锡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无锡市名人故居的保存状态良好,但也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保护力度不够强。在处理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时,有时往往会向建设需要倾斜,尤其在上世纪加速进行城市改造时,一些有价值的名人故居被拆除。如:近代著名民族工商业家杨宗濂的故居保滋堂,匾额由李鸿章所书,于上世纪80年代及本世纪初被陆续拆除。至今无锡市还有37%的名人故居未列入保护级别,这使得较多的名人故居未得到规范化的保护。
  (二)管理措施不够有力。无锡市的名人故居由于所有权属和使用单位(人)的不同,在管理水平上也就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一般来说,重要的、保护级别高的名人故居大都由市有关部门直接管理,效果就比较好,不仅历史建筑保护得好,而且相关措施也比较严格周密。而有一些名人故居因产权属个人所有,或散落在边远地方,就往往处于无人或疏于管理的状态。
  (三)宣传教育面不够广。目前无锡市名人故居处于常年开放状态的,还只有近20家。2008年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组曾经做过“无锡市民对本地名人故居认知度的调查”,调查结果是许多本地居民对本土的名人故居不甚了解。这主要源于全社会对名人故居的宣传力度不够,名人故居的自我宣传力度也不够,加上大多数名人故居布展形式和手段单调、落后,文物征集不充分,场馆展示缺乏厚重感,因而影响了宣传教育效果。
  (四)利用层次不够高。全市71处名人故居中,只有张闻天旧居和薛福成故居2处为省级爱国主义基地,秦邦宪故居、钱钟书故居、华衡芳故居和泰伯故居4处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仅占总数的8.45%;列入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共有12处,仅占总数的16.9%。
  (五)财政经费普遍不足。由于一些名人故居资金缺乏,年久失修,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一些经过认定的故居,无法实施有效保护; 一些新发现的名人故居,难于进行修复,只得处于原始状态。同时,由于缺少资金支持,不少名人故居的文物征集布展和正常开放运作都不能保证,更无需说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了。

  无锡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对进一步加强无锡市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工作有如下建议:
  (一)“保”字当头,全民参与保护。
  保护工作应从源头抓起,即在制定、修订城市建设规划时,就应将名人故居保护纳入其中,妥善处理城市发展建设与名人故居保护的关系。还要广泛征询社情民意,多方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尽量减少名人故居保护的盲区。除了名人故居本身外,科学合理地保护其周边环境也很重要,要尽量保护好周边的原始风貌,或至少保留周边环境的缓冲地带,以确保故居建筑的整体价值。
  (二)理顺体制,强化日常管理。
  对于名人故居,保护是前提,管理是关键,利用是目的。名人故居的管理,宜实行分级负责制,在市一级已设文管中心名人故居管理处之外,各区和镇、街道也应有相应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从上至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分别负责各自范围内名人故居的调查发掘、申报认定和保护利用工作。现有的各个名人故居要加强日常管理,做到建账立制、维护保养、确保安全、正常开放。对新发掘的名人故居要及时建标立牌,明确管理主体,纳入保护利用。
  (三)勇于探索,创新管理模式。
  国外对一些名人故居采取活态管理的方式,即只在显著地方挂标志牌,或辟出部分面积进行陈列展出,其余部分则继续由原住户作正常生活之用。这既可节约搬迁整修费用,又提高故居的利用率,同时还可能因熟悉情况的老住户继续留居而保留下更多的人文信息和历史气息。无锡市对陆定一故居就借鉴了这一做法,一则因故居原住户中本就有一些是陆家亲属,二则因在惠山区已有一处陆定一祖居作为陈列展示,因此就对城区的陆定一故居采用了活态保护的方式,从现有初步效果看来,还是良好的。
  (四)拓展功能,扩大社会效益。
  发挥名人故居的功能,最基本的就是要办好陈列布展,提高工作质量,做好宣传组织工作,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接受教育熏陶。为此就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多方位服务,使观众满载而归,不虚此行。但这还不够,必须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扩展自己的社会教育功能。
  (五)内联外协,发挥联动效应。
  我市虽有71处名人故居,但大小不一,情况各异,如果只是单兵独斗,各自为战,不免势孤力单,难有大的作为,因此必须走联合发展之路,实现多方联动,以取得1+1大于2的效应。
  一是要实现内部联动,即各个名人故居之间,要紧密联系,加强合作,取长补短,联合作战;二是要争取外部联动,也就是依靠社会各方的支持,共同办好名人故居。

  参考文献:
  1.《无锡市名人故居》,无锡市房屋产权监理处、无锡市房地产档案馆编,凤凰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第44页、第154页、第130页、第57页、第21页。
  2.《近现代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以南京为例》,杨洁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1版第10页、第125页。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