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艺文

陆宲:无锡陆氏先祖

时间:2016-10-25 13:32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

李文扬

  江南无锡,惠山绣嶂街,陆忠宣公祠内,供奉着无锡陆氏一位先祖的神位。后人在像赞中说他:“龙跃凤鸣,经纬邦国。唯忠唯孝,其人如玉。”后人为什么这样赞颂他呢?
  这位无锡陆氏先祖,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叔父。陆游的志向受他父亲和这位叔父的影响最大。叔父去世后,陆游撰写了墓志铭《右朝散大夫陆公墓志铭》,满怀激情地赞颂他叔父。
  这位无锡陆氏先祖,就是无锡陆氏的始迁祖陆宲。

  山阴陆氏 忠孝家世
  陆游在陆宲墓志铭的开头说:“陆氏自汉以来,为天下名族,文武忠孝史不绝书。比唐亡,恶五代之乱,乃去不仕。然孝弟行于家,行义修于身,独有古遗法,世世守之,不以显晦易也。”接着又说,陆氏到宋朝在朝廷任事的又多起来,其中“材略伟然可纪者,如公是也”。也就是说,才能与谋略卓越,宋以后值得记载的,就是陆宲了。
  陆宲,字元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的曾曾祖是陆氏第四十九世陆轸,宋进士榜眼,新定太守,卒赠太傅,家族称他为太傅公,以忠谏与淳直闻名。他的曾祖是陆氏第五十世万载县令陆琪。他的祖父是陆氏第五十一世陆珪,宋国子博士。他的养父是陆氏第五十一世陆俨,任宿迁符离县主薄,因二子早死,就以陆佃第五子陆宲作为他的嗣子。他的生父是陆氏第五十二世陆佃,宋进士榜眼,历官江宁知府、吏部尚书、尚书左丞(副宰相),赠楚国公。他的伯父是陆氏第五十三世陆宰,是陆佃的兄长,曾任国子监祭酒,是南宋力主抗金的官员。陆宰的儿子陆游,是被后人誉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首的爱国主义的伟大诗人。
  陆宲就生长在这样的山阴陆氏望族,祖上屡任要职,文武忠孝史不绝书,清廉有加文化成风。曾曾祖陆轸“忠谏淳直”,父亲陆佃“刚直有守”,兄长陆宰“力主抗金”,陆宲在家族影响下,踌躇满志,准备踏上经纬邦国征途了。

  多地治事 经纬邦国
  因为山阴陆氏是天下望族,宋时更以忠孝闻名,早在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陆宲就以祖荫奏补承务郎。他走上仕途后,调台州宁海(今浙江宁波宁海)县丞,后来,代理县令行事。他遇事立决,老吏宿奸,畏慑缩栗,不敢胡来。巫师以非分之祭敛财骗色迷惑百姓,陆宲将他们全部拘捕,治之以法。从此,宁海习俗为之一变。他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他调离到省里任职时,父老送他出境,争着赠金送帛。他坚拒不收,直到有的百姓流下眼泪,才取下一缕丝,一枚币,作为纪念。
  陆宲历任杭州仁和县尉、越州司工曹事职务,又被举荐到苏州长洲县任职,原来县里事务十分繁重,而且久治不见起色,他来到后,从容处事,就像没有什么事一样,不久,长洲县就大治。
  陆宲以最迁郎任职真州通判,在知府手下掌管粮运、田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他揭发隐伏未露的坏人坏事,伸张正义平反冤案,号称神明,真州百姓各方面都受到他的恩泽。官府大兴水利,官吏人人心怀希望,以为可以得到重赏,只有他不肯随便称赞,人们不知道他这样做的原因。到了上级来复核水利事项,发现其中有许多的荒诞虚妄欺诈,于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案,许多人身系帝直接掌管的监狱,只有陆宲独自免罪。
  宣和二年(1120)十月,睦州青溪方腊起义,势力盛大,朝廷调遣大军进剿,监察州县的地方长官了解陆宲擅长治理大事,一起举荐他担任随军勘计官。大军的粮食由浙江用水道调运,陆宲建议防备潮汐涨落有变,让士卒每人多带三天粮。运粮船到龙山,果然潮汐涨落有变,运粮船搁浅耽误了运粮的期限。士卒幸亏多带了粮食,才不至于挨饿。然而主将迁怒于护舟使,要立斩护舟使,没有人敢向主将上言救援。这时,只有陆宲感慨地进言:“在江海中航行与在陆地上行走不一样,潮汐涨落变化,不是护舟使的罪。况且杀掉两个护舟使,众人一定大吃一惊,胆小的求死,胆大的登船逃窜,运粮这件事会立即失败。”于是他就和主将商议,把船上的部分粮食运上岸,招募民工从陆地上运输,船轻了,再等到潮涨,即使碰上沙滩和水浅急流处也不妨碍行驶。虽然众人都认为陆宲足智多谋,但主将最终因为陆宲违背他的意愿而不高兴。
  讨伐方腊,朝廷取得了胜利,凡是参与军事行动的都得到了提拔,只有陆宲平调到登州任通判,又转调到制置发运司当公事,还没有赴任,又调任江南东路转运判官,这官职实际上是代兄长陆宰去上任的,当时以这为荣耀。这时,部中发生饥荒,陆宲从其他郡县籴米,以比灾区粮价低得多的价格销售给饥民,官府没有什么损失,而老百姓以低价米赖以生存。

  陈留抗金 龙跃凤鸣
  为了与当京西路转运副使兄长陆宰避亲,陆宲调任京畿常平茶盐公事,转运提点刑狱,加朝散大夫,这两司的地点都设在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宣和七年(1125),金人灭了辽国,大军南下。靖康元年(1126),金军进逼汴京(今开封),离汴京二十多里的陈留首当其冲,金人骑兵突然袭击陈留。
  金人骑兵突然袭击陈留,驻陈留兼领兵卒和保甲的转运、提点刑狱两司长官早就逃走。这时,只有陆宲岿然不动。他不拘陈规、自行决断,招集守卫燕山的兵卒几千人,加上民兵,让旧将张宪统领,日夜训练,扼守着险要地带,使金兵不能前进,而前方溃退下来的守军也不敢在地面上骚扰。陆宲在陈留,号令严明,令人惊讶,有着大将的风采。金人骑兵四出掳掠,陈留正在其中,没有陆宲,陈留百姓早就遭殃了。陈留的守卫,也有力地屏护了汴京。靖康元年,徽宗逊位,钦宗登位,汴京保卫战,在亲征行营使李纲和名将种师道带领军民浴血奋战下,终于取得了胜利。
  靖康二年(1127),金兵又一次南下,攻占了汴京,俘虏了宋徵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南宋建炎元年(1127),宋高宗即位,陆宲上疏检举自己的过失。作为常平司长官,他在陈留的职责是负责辖区内的常平仓、广惠仓、以及免役、市易、农田水利等事务,与军政无关。在保卫陈留中,他自任军政长官属于越职;最后金军攻下汴京陈留连带失守,又属于失职。他没有把责任推给部下的将士,请求朝廷降罪。鉴于陆宲的越权是当时形势所迫,保卫陈留有功,所以高宗下诏免除了他的越权之罪,并且同意他“乞犒军”的请求,奖赏了他的部下将士。
  高宗接受了陆宲罢职的请求,免除了他的官职。当时朝廷上有不少人议论,陆宲应当在军队中任职,以便发挥他的长处,而这时他已经解甲归田,返回家乡山阴了。建炎三年(1133),金兵退回北方,南宋时局稍稍稳定,不少官员都奉旨回到朝廷。这时的陆宲,虽然也可以在朝廷任职,但他眼见北宋灭亡,悲愤不已;又眼见南宋偏安,奸佞当道,不禁长叹:“奸雄蠹国,岂容外镇立功?”于是,他携带家眷,由浙江山阴,经运河,渡太湖,迁徙常州府无锡。

  无锡归隐 里人德之
  陆宲隐居无锡,在蠡湖陶墅(今太湖镇雪浪)定居。他每天只是读书、写诗,悠然闲适而自得其乐,后来他把著作汇成一部《南华集》。开始的时候,他家境贫穷。他才干不凡,既然不走仕途,就从事产业,因为善于经营,不久就积聚了大量家财。但是,他对财富的获取和给予有个大概的把握,不追求苛刻烦琐。每当荒年的时候,救济乡人甚至仓库全部出清也不计较。
  陆宲见到乡人有困难会慷慨解囊,生病的、嫁女娶媳的,婚丧喜庆的,有不能自给的,不等人家来求,就自己上门接济。他每次都是在夜深人静没人发觉的时候,将财物给人送去,还嘱咐人家不要声张,说:“我担心别人知道。”
  从建炎三年(1129),到绍兴十八年(1148),陆宲在无锡共生活了十九年。他的侄子陆游评论说:“他虽然退休在家中居住,但有所作为还是这样高超出众,如果他能够在国家多难之时施展才华,那他离古代的功成名就者还会远吗?”
  陆宲迁居无锡,成为无锡陆氏始祖。绍兴五年(1135),陆宲遵照无锡人的传统,在惠山绣嶂街修建了陆宣公祠,作为无锡陆氏的宗祠。祠四开间三进,供陆氏后裔每年春秋二期前往祭祀先贤陆贽和先祖。在锡期间,他还常与绍兴的兄长陆宰以及侄儿陆游通信往来,陆游对这位曾参与抗金的叔父十分敬重。
  绍兴十八年(1148),陆宲在无锡陶墅的私宅中病故,享年六十一岁。按照陆宲生前的遗命,他被葬于太湖之滨的大浮山下,与陆宲合葬的是卒于宣和元年(1119)的原配夫人徐氏,徐氏是前尚书礼部员外郎徐君平的女儿。
  陆宲墓园占地一亩七分,在其后八百多年中一直保存完整,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毁。墓址后被围入水浒城和七三八疗养院内,在水浒城建造期间又被发掘,棺椁、墓志、陪葬都已下落不明。
  在陆氏家训中,陆游的《家訓》十分著名,主要內容有:一厚葬无益,墓志求实;二俭省戒贪,为善不宣;三读书交友,尊卑有礼;四避害远祸,宁农勿仕;五待人宽厚,切莫兴讼;六食但求饱,万物共生等。
  陆宲为人严谨,雄才大略,一生清贫,承先祖之业,积先祖之德,为国忠诚,秉性明洁,不受私禄,里人德之

各位读者:
  陆宲去世十五年后,在次子陆淙的请求下,陆游为自己的这位叔父题写了墓志铭,铭文未道:“以公之材,遭时艰虞。驰骋功名,公盖有余。世方尚法,豪杰斥疏。亦或知之,旁睨欷歔。卒敛智略,老于里闾。二十三年,燕及茕孤。大浮之原,其下震泽。春秋奉祀,世世无斁。”——陆公的才德,驰骋时代,建功立业,名垂千古,绰绰有余。但是世人崇尚平常的法度,豪杰遭遇责备与排斥。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旁观者见了都叹息不已。最后他只得收敛智慧和才略,在乡里老去。二十三年中,他让鳏寡孤独安逸。大浮的原野上,太湖之滨有他的墓葬。后人春秋奉祀他,世世代代也不要懈怠啊!
  在无锡惠山绣嶂街的陆忠宣公祠内,大厅的右侧墙上,有介绍陆宲的木制挂屏,挂屏上有他画像、像赞、简介,在享堂内,安放着他的神位。年轻的朋友,你心怀先贤的话,不妨一祭这位才干和谋略非凡的无锡陆氏始迁祖。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