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史事

历史上的北禅寺

时间:2016-04-01 16:49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 ]

  坐落在北禅寺巷的东林中学,校园内有一棵古银杏,这里原来是建于唐高祖武德年间的北禅寺。校园中的银杏树是北禅寺的遗物,好几百年了,没有人记得是哪一年何人栽种,只知道它曾是北禅寺庙宇上巍峨的云冠,如今为校园撑出清凉的华盖。
  北禅寺建于唐高祖武德年间,比南禅寺晚70年。它与凤光桥同时建造,所以初名凤光寺,后废。宋开宝年间,军师施仁福为创浴室,号浴室院。宋宝元年间复置,宋仁宗赐名“寿圣禅院”。因与被称为南禅寺的福圣禅院南北对峙,也称北禅寺。
  北禅寺和南禅寺都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它的正殿为释迦宝殿,相传由北宋书法家米芾书额。从留存的图上看,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元延佑年间毁于火,不久以后重建。该寺有佛牙舍利,作为镇寺之宝。有一个传说,在明世宗嘉庆年间,到了晚上轮藏下经常有毫光发射,寺内和尚怀疑它的底下窖藏着金银,于是发掘开来,发现有两方石刻,很像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但没有具名。时间长了,后来因为字迹风化,剥蚀不清,也没有人及时将文字拓下来,没有留传,成为一件憾事。北禅寺在明代曾多次修缮,香火很盛,规模也曾扩大。清乾隆年间,候补知府秦兆雷又建造了大悲楼五间。清道光年间,妙厣和尚增建观音楼,这时,北禅寺是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到了咸丰十年,连年发生战火,寺院遭到严重毁坏,直到原址成为一片废墟。同治年间,若金和尚重建山门和大殿等,后寺庙逐渐恢复香火。
  据记载,北禅寺旧时占地面积2111方丈余,从留下的图上看寺内还有大土阁、高百尺,很是壮观。寺内有两口古井,其中一口因烧出的水有清香,故名檀香井,人都用之,天长日久,另一口井渐废。现仅存的一口井,也是北禅寺旧物,已久未使用,只能看到井台。明末清初敛事冯夔造屋开始侵占寺的地基。至清光绪年间,寺地仅剩下6亩4分多了。1905年,侯鸿鉴先生创办私立竞志女学堂,1912年租借地基5亩另4厘,将学校迁至北禅寺旁,建了校舍。北禅寺自用房仅剩1亩有余。1962年,无锡佛教净业社附设于寺中。后寺庙被拆除改建成民房,仅剩5间。1988年,旧房拆除,改建新楼,山门上的匾额,刻有“北禅寺”三个大字的大方砖也丢失了。北禅寺失去影踪,现仅留下了一个地名。

顾俊良 整理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