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艺文

好读书的钱锺书

时间:2015-11-13 15:58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 ]

他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诞辰105周年之际,我们缅怀——

好读书的钱锺书

  1951年春天,毕业于耶鲁大学英文系的优等生夏志清开始了在美国的学术生涯,年轻的夏志清发现当时竟然没有一本像样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著作,于是,1952年,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之后,他开始了雄心勃勃的写作计划。
  没想到1961年问世的夏志清版《中国现代小说史》“一炮而红”,成经典之作,影响深远。
  夏志清以其融贯中西的学识,宽广深邃的批评视野,探讨中国新文学小说创作的发展路向,尤其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发掘并论证了多位近乎在国内遭到忽视的作家的文学史地位。该书发掘的重要作家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张爱玲之外,还有钱锺书,这位从无锡走出去的著名作家。
  钱锺书故居位于无锡市崇安区新街巷30号-1和32号。
  初冬,无锡市中心闹市区,在两侧健康路和学前路上均没有显著标志的情况下,想要找到钱锺书故居的开口多问几个路人。
  隐于闹市街巷中的钱锺书故居是一处典型的江南特色的传统风格民居,灰砖青瓦。在门口小站一会,不时有莫名而来的青少年、成年人,也许是因为“钱锺书”这个名字过于有名,以至于很多人在走进故居之前均要抬头仰视“钱锺书故居”几个大字并持续好几秒,随后才能一步步地跟着故居的展示物件了解他传奇的人生。

  为什么是无锡?
  朴素的黑框眼镜下,他那睿智的“钱氏”微笑实在迷人。看着他的微笑,《围城》中各式幽默讽刺的片段以及那些充满人生智慧的钱氏妙语随之从脑海中翻出。钱锺书这位从无锡走出的大才子,一生中充满了故事,一时之间竟令人不知该从何说起。
  很多不辞辛苦慕名从外地赶到故居参观的钱锺书迷们一定会有疑问,为什么钱锺书出在无锡,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成就了钱锺书?
  “钱锺书先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无锡的实业文化、教育理念、复兴国学的学术氛围以及家庭教育,均为青少年时期的钱锺书提供了文化与精神养分。”钱锺书故居管理中心主任梁溪清说。
  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无锡的一个教育世家,父亲钱基博是古文学家、教育家,曾任原无锡县立图书馆馆长、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务主任等职。然而,因为伯父没有儿子,按照惯例,钱锺书一生下来就过继给了伯父。他刚满周岁“抓周”,抓到一本书,伯父和父亲很高兴,因而为其取名为“锺书”。钱锺书四岁,伯父教他认字。六岁,送入秦氏小学,不到半年,因为一场病,伯父让他待在家不再上学。后来进私塾,伯父又嫌不方便,干脆自己教钱锺书。十一岁,钱锺书考取东林小学,其伯父不久后去世。十四岁时,作为学者的父亲对钱锺书的作文感到不满意,自此钱锺书用功读书,开始了其一生的学术、写作之路。可见家学渊源对少年钱锺书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黄树生博士介绍,科举废止前后,在无锡,特别是城镇新学堂的创办者和教育者大多出自士绅门第,一般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最初的有识之士如潮涌向日本,学习师范教育,探索明治维新及其强国之理;后来以留学的英美者居多,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和保罗·孟禄(PaulMonroe)、英国剑桥大学院长玛格丽·佛莱(MargeryFry)等学者,来无锡传播现代教育新理念,中小学校的课程逐步开展西化。
  清末民初,当时的无锡县因支持和重视发展新教育事业,经济和社会事业比较发达,成为名闻遐迩的“中国的模范县”。无锡发达的社会教育为钱锺书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所以日后钱锺书考取清华的时候除了语文特优之外,其英文成绩得了满分,也就并不令人奇怪了。

  ■“好读书”薪火相传
  钱锺书考入清华的故事流传甚广,已经成为民国教育界的一段佳话。1929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招生时爆出一条新闻,一位数学只考了15分、本应被退回的考生却被破格录取,这个人就是钱锺书。他数学考试极差,可英文、国文却是特优,英文还是满分。主管老师欲退不忍,欲取不敢,便报告了校长罗家伦。罗校长亲阅试卷后立即定夺:此为奇才,破格录取。一入清华,钱锺书便开始开创一项又一项的“纪录”:读书数量第一,发表文章第一。值得一提的是,罗家伦当年考取北京大学的时候作文满分,数学零分,其他科目也平平,最后在蔡元培力排众议下被录取。录取钱锺书时,罗家伦继承了这种开放的治学传统。在日后的评价中,录取钱锺书成为罗家伦在清华的一项重要成绩。
  如果从钱锺书身上总结某个相伴终生的喜好,好读书一定列在首位。钱锺书进入清华后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在牛津留学时期,因为图书馆的书不得外带,他只得记读书笔记,走的时候读书笔记竟装了好多麻袋,这些读书笔记伴随着他从国外到国内,辗转多个城市,成为他日后著书的重要资料。在一些艰苦特殊的条件下,大部头的字典、大英百科全书等也成为他的目标,让他孜孜不倦,乐在其中,他曾对别人说,“别小看字典,字典里有大学问”。
  无锡日报记者在钱锺书故居内看到一则展板,上面展示了钱锺书年少时读过的书,上面有《史记》、《庄子》、《楚辞》、《苏东坡集》、《西游记》等古典著作,此外还有《浮士德》、《神曲》、《爱弥儿》等国外名著。“钱锺书在无锡时期的阅读可以总结为,看书不倦、边看边玩和边读边记。”梁溪清说,读书的时候钱锺书一丝不苟,而一旦放下书本钱锺书又是个顽皮的孩子,脑袋瓜里不时蹦出一些奇思妙想。
  2001年,杨绛将钱锺书和她的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清华学生。“好读书”基金在过去的十余年里,一共积累了逾千万元的助学奖金。
  钱锺书“好读书”的精神不仅在清华薪火相传,在家乡“好读书”的钱锺书也时常成为鼓励学子勤奋读书的动力。钱锺书故居管理中心近三年每年都举办“好读书”励志短语原创大赛,全市小学三年级至高中的学生可以用一句话表达出自己的读书心声。主题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了解钱锺书,社会上得以有更多的读书种子。

  ■钱锺书文学奖,可行吗?
  众所周知,钱锺书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不过在现实生活中,钱锺书小说《围城》的知名度要远远超过其学术著作《管锥编》,这样的现实并不否定其学术成果的价值,而是文学著作与普罗大众的联系要比学术著作紧密的缘故。《围城》出版前钱锺书的博学与才气便为人所称道,小说刚问世时就是当时的畅销书,让人看到了钱锺书才华的崭新一面。时至今日,著名作家一直是他众多头衔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
  作为无锡走出去的著名作家,该如何发挥钱锺书的精神文化资源激励当下的作家们?“钱锺书先生很不喜欢从集体的角度来谈论问题。作为一个个体的作家,我觉得,最好的纪念钱先生的方式,就是学习他的自甘寂寞,不赶时髦,远离聚光灯,在自己真心热爱的事业中获得人生的幸福感。哪怕这种事业,在世人眼中极其微小不足挂齿。”无锡市作协主席曹建平说。
  钱锺书之后,无锡少有文学大家以及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品,是无锡培养作家的文化土壤变了吗?曹建平认为,一个优秀作家的诞生、成长,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他自身的热爱与坚韧。“土壤固然重要,但我们往往也会发现,肥沃的土地抽出的只是娇弱花朵;而贫瘠的环境,却反能生长令人尊敬的倔强植物。”
  在一般说法中,无锡是一座商业型城市,但曹建平认为,无锡其实拥有一股强劲的且没有中断过的隐秘文学传统脉流。如晋代的顾恺之,他的诗,在《诗品》中和陶渊明列于同一位置;包括后来唐代的李绅,宋代的蒋捷,元代的大画家、大诗人倪云林还有明代的徐霞客以及清代的陈维崧……每个有志于写作的人,都可以从上述家乡前辈身上汲取到自己需要的启示和力量。
  目前,我国有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众多以著名作家命名的奖项,近年来,民间发起的以当代作家路遥命名的路遥文学奖也正式设立颁奖,无锡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的建议,无锡可以考虑促成设立钱锺书文学奖,发挥钱锺书独特的人格魅力与文化感召力以激励当代作家。
  对此,曹建平表示,目前无锡市作家协会的“太湖文学奖”,已经默默坚持了很多年,一直推动、鼓励着无锡本土的文学创作。如果有关方面能促成设立钱锺书文学奖,这显然是一件能够扩大无锡文化影响力的好事。当然,前提是这个奖的命名,必须征得钱先生家人的同意。

  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后改名锺书。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研究,著有多部享有盛誉的学术著作。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户晓。晚年的钱锺书闭门谢客,淡泊名利,其高风亮节为世人所称道。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钱锺书妙语:
  1、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2、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
  3、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