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 纪念抗战胜利 >> 军民鱼水情深

游击队长葛行之 —— 吓退日本鬼子传美名

时间:2015-08-27 11:20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


  与刘白羽、吴组湘等齐名的著名作家葛琴出生在宜兴丁蜀镇,她是当时镇上第一个剪辫子的女孩子。葛琴的胞弟葛行之于1941年入党,长期在宜兴太滆地区和宜溧山区坚持抗战,这段历史鲜为人知。近日,本报记者和通讯员搜集整理了葛行之在宜兴竹海与日伪军斗智斗勇的故事。
 

  葛行之的父亲葛沐春是个开明的文化人,他从小受父熏陶。1938年8月初,21岁的葛行之陪父亲到和桥一家私人诊所看病。这个诊所是苏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的一个联络点,其中一名护士是地下党员,她动员葛行之参加抗日组织。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葛行之毅然参加了抗日义勇军,不久,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任新四军和桥地区情报员。此后,成长为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并以省庄村、涧众村等山村为阵地,与敌人展开斗争。
 

  1941年4月10日晚,日本鬼子和伪军倾巢出动,摸进省庄村的一块竹园,但游击队的哨兵非常机警,开枪正巧打中一个伪军。听到枪声,葛行之立刻集合队伍赶往村口的庙桥,分两队埋伏在桥堍两边的草丛内。随后在这里,将日伪军打得丢盔弃甲。这次庙桥阻击战,葛行之的游击队初战告捷,大大鼓舞了抗日斗志。

  1945年6月的一天,葛行之得到情报,日伪军意欲到宜南山区毗邻省庄村的岗下粮库来抢粮。葛行之利用在伪军中的内线人员故意放出风声,说新四军有100多名游击队员要伏击日军的抢粮队。消息传到日军耳朵里,日军指挥官松田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打消了到岗下抢粮的念头。就这样,当时,“葛行之吓退松田”的说法在丁蜀地区盛传开来。

 

  抗战胜利前夕,葛行之又与新四军大部队配合,一举端掉了驻扎在青龙山、黄龙山上的日军,至此,盘踞在丁蜀地区的日伪军被新四军和游击队清除干净。新中国成立后,葛行之离开部队,先后在常州的工商、城建部门工作,兢兢业业,直至1990年去世。
 

  在葛行之的家乡宜兴丁蜀镇上,至今还流传着葛琴、葛行之姐弟一同前往当地开明绅士华荫棠家谢恩的故事。原来,华荫棠暗中资助各种抗日武装力量,有一次他听说了宜兴的汉奸少将司令史耀民要迫害新四军战士葛琴及其父葛沐春,并且当日将在丁山的乌龟山枪决。年事已高的华荫棠闻讯后马上赶到了枪决地,“抓不到新四军,迫害人家父亲算什么好汉?”老人先用话激汉奸,再拿出大洋给大家发“辛苦费”。冷嘲热讽加上重赏,父女俩获救了。解放后,葛琴、葛行之亲自登门向华荫棠谢恩。

(通讯员钱杏宣  记者何小兵)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