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 纪念抗战胜利 >> 军民鱼水情深

爱国抗日志士曹观澜

时间:2015-06-26 08:09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       字号:[ ]

 

    曹观澜(观来),字之瀚,1886年生,江阴周庄镇伞墩人,教师。1922年任教于日本神户中华公学,1932年归国从教。1960年去世。

 

    1931年9月,日军发动“九一八” 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2年1月又制造“一·二八”事件,并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应日本神户华侨界之邀,时任神户中华公学校长的曹观澜对祖国和民族的存亡深为忧虑,写信给在国内的长子曹嶐,嘱咐他当思执戈卫国。1932年,曹观澜对日军侵华罪行忍无可忍,愤而辞去神户中华公学校长职务,毅然回到祖国,先后在江阴南菁中学、浙江定海水产学校执教。

 

    1937年11月,江浙沦陷,曹观澜携妻儿回到家乡江阴,避居陆桥镇朱徐巷妻弟家,第二年归居周庄镇伞墩曹氏宗祠。他见乡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特别是农家孩子无学可上,寝食难安,就卖掉妻子的18亩随房田,在宗祠内创办伞湖小学,并亲自到各家各户动员孩子入学,对穷家孩子免收学费。第一天开学上课,他面对学生,感慨万千,流着泪对学生们说道:“要读书,才能知书达理,掌握科学,兴国家,兴家乡……”曹观澜在伞湖小学教书,从抗战到解放前夕,历尽沧桑,从未中辍。

 

    同年12月底的一天,大批日军从周庄镇出发,突然包围陆桥镇朱徐巷。日军冲进村里,逢人便抓,押到村外空旷处,四周架上机枪,准备集体屠杀,并准备纵火烧毁全村。在这危急关头,正暂居此地的曹观澜挺身而出,毅然跨进日军临时指挥所,操着纯熟的日语,强烈要求日酋下令停止暴行。日酋醉眼朦胧之际,闻言大怒,举起屠刀,准备先拿这个“胆大包天者”开刀。日酋屠刀刚举过头,睁眼一看面前挺身而立的老人,不觉一惊,手中屠刀脱手落地,马上毕恭毕敬地向眼前这位一身正气的老人行了个军礼。原来,这名日酋是曹观澜在日本神户时教过的学生。靠着这一特殊关系,朱徐巷被抓的村民才虎口逃生。

 

    1940年秋的一天上午,下乡“扫荡”的日军闯进伞湖小学,将两位正在上课的女教师抓走,押往周庄日军驻地。曹观澜那天到陆桥朱徐巷妻弟家办事,闻讯后立即赶回周庄,用日文写成保状,再经地方人士出面交涉,两位女教师才脱离魔爪。

 

    日军侵占周庄镇后,得知曹观澜在地方深孚众望,且通晓日文,就一再诱迫他出任伪职,先许以担任江阴伪县长,后又要他去上海代管日占区8家日本洋行,出任总理事。曹观澜坚持民族气节,决不为日军效劳,均以病、老为由拒绝,甘在穷乡办教育,过清贫生活。

 

    1941年3月,周庄区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临时办公地点就设在伞墩。江南行政委员会主任兼江南保安司令部司令何克希曾多次到伞墩,与曹观澜促膝谈心,纵论抗日救国大事,对曹观澜的启发和鼓舞很大。他表示一定要为共产党和新四军办好事,为抗日救国尽到自己的责任。随后,伞墩成了新四军来往干部的落脚点。

 

    在驻周庄的日军中,有曹观澜在日本神户时所教的学生。曹观澜利用这一特殊关系,尽力掩护好来往的新四军指战员和地方干部。凡遭嫌疑而被日伪军抓去的,他闻知后,必出面加以保释,无一人遇害。伞湖村曹崇德在周庄北街开设“文化斋”印刷所,秘密为新四军第6师印刷宣传品和“江南商业货币券”。日军风闻后,数次下乡搜索,欲加捣毁,都因曹观澜事前获知消息,及时派人通知,使日军抓不到证据,“文化斋”才得以保全。

 

    这年8月,日伪军大举“清乡”。新四军第6师师部及第18旅渡江北移,师长谭震林在陆家桥朱徐巷结束部署北移的会议之后,特地让警卫员把正在妻弟家的曹观澜请到师部,向他详细介绍东路的斗争形势,征求他对大军北移路线的意见。像这样重大的军事秘密,是绝不能轻易向局外人透露的,这使曹观澜十分感动。原来,谭师长率部东进,进入澄东地区后就经人介绍,与曹观澜相识,并进行过多次深谈,对他的阅历、学识和民族气节知之甚详,对他为共产党、新四军和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所做的大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次,曹观澜看着谭师长极为信任的目光,深思片刻,向谭师长仔细分析了各方利弊,提出走水路和陆路的两套方案,得到谭师长的肯定。最后,谭师长请曹观澜设法将部队无法带走的一批辎重和文件加以掩藏,曹观澜一口答应下来。新四军第6师师部和第18旅撤走后,曹观澜将这批物资分散隐蔽在伞墩和朱徐巷两处,妥为保管,直到1943年新四军派员前来如数取走。

 

    曹观澜不畏强暴的铮铮骨气,爱国抗日的件件事迹,一直在江阴东乡地区广为流传。

 

(史料提供人:季瑞安  曹玉才   整理人:卞富洪)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