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史事

与江阴陈氏联姻的两江总督张人骏

时间:2014-09-22 13:33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

 

429336_216280.jpg

 

  江阴新闻界前辈徐再思1930年出版的《澄江旧话》中有一篇《陈荣绍弟兄》,该篇写道:“江阴清代有四大姓,专制时代所谓缙绅之家也。”“所谓四姓者,陈章沙祝也,陈居四姓之首。”文章披露,晚清咸丰、同治年间的陈荣绍“可谓一门鼎盛。清末两江总督张人骏,即荣绍快婿。”
  张人骏(1846—1927),原字健庵,取“人中骏马,驰骋千里”之意,又将字改为千里,号安圃,晚号湛存居士。他在四十余年的官宦生涯中,曾担任广西按察使,广东、山东布政使,山东、河南、广东、山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等要职,是晚清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

  不懈抗争维护主权
  张人骏出生于河北丰润大齐坨村的丰润张家,这丰润张家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从清代到民国出过许多名人,如张人骏的堂叔、晚清名臣张佩纶,张人骏的堂侄女、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等。在丰润张家当官的人中,以张人骏品级最高。
  张人骏从小聪慧过人,刻苦读书,19岁考中举人,23岁进士及第,历官同治、光绪、宣统三朝,成为满清王朝的一代重臣。他一生以“忠于大清”自诩,尽管他保守思想严重,但是当国家主权遇到外敌侵犯时,大义凛然,敢于同外强不懈抗争,特别在两广总督任内,他曾坚决反击英国、日本、葡萄牙等列强的挑衅和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日本商人西泽吉次看上了位于南海北部海域的东沙岛,三番两次登上这座磷质矿砂资源丰富的岛屿,甚至集结了百余人将岛上渔民赶走。之后他们便在岛上建了码头和工厂,并称这是块“无主荒地”,公然挂起了日本国旗,将其改名为“西泽岛”。
  光绪三十三年(1907),张人骏就任两广总督,当他听闻西泽吉次的恶行后,勃然大怒,立即与日本驻广州领事赖川交涉,强调东沙岛是中国的领土。赖川耍无赖,反问:“你说是你们的领土,怎么证明呢?”经过调查取证,张人骏向赖川指出,岛上曾经有中国渔民建的庙宇,西泽吉次竟然将这些庙宇尽数拆毁,想毁灭证据,但庙宇地基还在。他还指出著名学者王之春著的《国朝柔远记》,还有英国海军海图官局编《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以及中国和英国出版的一些地图,都明确记载东沙群岛属广东省管辖,并非什么“无主荒地”。在铁证面前,赖川只能承认东沙岛确实是中国领土。1909年11月,日本人彻底退出东沙岛。
  与此同时,张人骏命令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船舰巡视西沙诸岛,每到一处皆勒石命名,鸣炮升旗,宣示主权。中国政府公布的南海诸岛中,有一块岛礁被命名为“人骏滩”,就是为了纪念张人骏派军舰巡视西沙群岛。

 

s_429336_216281.jpg

由张人骏担任会长的南洋劝业会颁奖典礼


  “箩筐总督”的弃城经历
  宣统元年(1909),张人骏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他在任期内政绩斐然,为两江地区(现江苏、安徽、上海和江西)所做的一些事情可圈可点。
  上任伊始,正赶上南京筹办南洋劝业会,这是一次国际性的博览会。在张人骏主持下,博览会办得十分成功,参展物品数以百万,吸引了大约30万海内外客商及观众,开创了中国人自办博览会的历史先河。博览会筹备期间,为了方便宾客游览玄武湖,张人骏在神策门和太平门之间开辟一道新门,并筑新堤直通环洲,从此游玄武湖就不必乘船。因张人骏是丰润人,手下人为了讨好他,将其命名为“丰润门”(1931年,改丰润门为玄武门,并沿用至今)。他还命人在劝业会会场东侧,另外开辟出一条马路,被取名为“丰润路”,由此改变了南京的城市格局。张人骏还批准建造江宁电灯厂,让电灯从官府走进寻常百姓家,从此结束了南京的油灯洋蜡历史。在上海,张人骏筹办了北市自来水厂,改变了英国人控制上海用水的局面,方便了居民用水。在江西,为便于中外人士庐山览胜,他与江西巡抚冯汝合商,修筑了江西第一条公路。张人骏也很体察民情,甚至不惜动用自己的行政经费,赈灾济民。
  尽管三朝元老张人骏对朝廷忠心耿耿,尽心尽职,但是他所忠诚的大清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革命风暴将他卷入了漩涡之中。武昌起义爆发后,他的部下曾劝他顺应潮流,宣布南京独立。他却声称只要有他在,“乱党”不可能攻入南京,并表示誓与南京共存亡。没过多久,在同盟会组织的联军攻击下,南京已岌岌可危,失守在即,他没有以自杀来保持“忠臣”的名节,而是选择了弃城逃跑。趁着天黑,他和江宁将军铁良坐在箩筐里缒下城墙,逃出了南京。张人骏为官数十年,政绩斐然,没想到最后落下个“箩筐总督”的耻辱之名,直到死,张人骏都不能对自己的这一逃跑经历释怀。

  荣耀一时的江阴女婿
  张人骏23岁中进士后,娶了同乡韩氏为妻。韩氏生了四子两女后病故。43岁那年,张人骏续弦陈氏,之后,陈氏又为张家再添两子。
  这陈氏是江苏江阴人,出生于江阴城内声名卓著的来昭陈氏家族。张人骏的岳丈陈荣绍,字子惠,是家族中最具声望的人物,咸丰三年(1853)中进士后,曾入翰林,并担任过户部广西司主事,兼河南司行走。他常居在京城,因文章写得好,被称为文宗,才名震全国,历任阅卷大臣。他性格耿直,喜欢提携后辈,曾组织登瀛社文社。全国各地的名流举子,赴京城赶考,都要求进登瀛社,请陈荣绍品题指点。举子写的文章倘若被他赏识,能够名列文社榜前十名者,此人也必名重京师,可见陈荣绍的声望非同凡响。
  张人骏续娶陈氏时,岳丈陈荣绍已经过世。对于陈氏夫人这样一位大家闺秀,张人骏自然十分看重。陈氏夫人自从嫁给张人骏后,随着丈夫四处为官,跟着他辗转各地,成为他的贤内助。张人骏任职两广总督期间,因敢于据理抗争外国列强而令外国人刮目相看。夫荣妻贵,英港总督专程谒见张人骏,其夫人亦同时拜见张人骏妻子陈氏夫人,并以礼相待。当时,广东人以中国有此体面外交莫不交誉。
  张人骏调任两江总督的当年,曾赴江阴登上黄山,周览形胜,实地勘测要塞炮台,事后,他上奏朝廷,建议缓建江阴要塞,理由是“以长江流域论,江阴犹重门也,吴淞犹外户也,主人防盗,断无洞开外户,而紧守重门之理。”“查此项工程需银五十万两,系在新案盐斤加价项内提用,本属设法腾挪,既非急不及待之工,又值财政万窘之际,似应从缓办理”。
  张人骏此次到了江阴,岳丈家自然非去不可。封疆大吏登门,夫人娘家的荣耀可想而知。据陈氏族人回忆,当张人骏与陈氏夫人坐官船前往岳丈家时,“回避”、“肃静”的令牌开道,大红地毯从城河码头一直铺到陈宅大门口,可谓威风八面。
  令张人骏始料不及的是,仅仅两年后,辛亥革命爆发终结了他的仕途。当南京城遭到起义军攻击后,怕不在身边的陈氏夫人为他担忧,特地给她写了一封信:
  十八日事虽危险,而我并不惊慌,出花园后,即有军队保护,至张少轩处,晚住北极阁。今日辰刻回署,一切照常。物件亦无遗失(小物略有损失),老毛等闻我至,现已前来服役。惟连日未得好睡,未免疲倦,一切情形温委员详述即知。倦极,不能多写。
  从信中可以看出,此时的张人骏,往昔总督大人的威风已不在,嘴上说“并不惊慌”,实际上已是狼狈不堪。

  张爱玲笔下的“二大爷”
  张人骏的晚年是在青岛度过的,这位前清遗老与袁世凯曾是同盟兄弟,又是儿女亲家。陈氏夫人为他生的五子允亮,光绪三十四年(1908)娶了袁世凯的大女儿伯祯为妻。自从满清被推翻后,信守“食君之禄,当报王恩”的张人骏,对于袁世凯连番背叛朝廷,先当大总统,又称洪宪皇帝的做法极端鄙视。他拒绝出任一切民国职务,也绝不与袁世凯相见,甚至移居青岛以避之,“不肯与袁同在一个城市”。他的儿子允亮受他影响,常托故不去见丈人袁世凯,媳妇袁伯祯嫁鸡随鸡,也不回娘家去见父亲。张人骏满意地称赞道:“此佳儿,贤妇也。”
  张人骏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君子,他一生不纳妾,也不许家中子弟纳妾。他不允许子弟吸鸦片,家中禁止赌博。为官期间清廉自持,家无余财。避居青岛后,庞大的家庭聚族而居,五六十人,摇铃开饭,日子过得紧巴巴,幸亏能得到一些救济。
  一代才女张爱玲的父亲是张人骏的堂弟,张爱玲称呼张人骏为“二大爷”。她在自传《对照记》中绘声绘色地写下了童年时期看望“二大爷”的情景:
  路远,坐人力车很久才到。冷落偏僻的街上,整条街都是这一幢低矮的白泥壳平房,长长一带白墙上一扇黝黑的原木小门紧闭。进去千门万户,穿过一个个院落与院子里阴暗的房间,都住着投靠他们的亲族。虽然是传统的房屋的格式,简陋得全无中国建筑的特点。
  ……
  带路的仆人终于把我们领到了一个光线较好的小房间。一个高大的老人永远坐在藤躺椅上,此外似乎没什么家具陈设。我叫声“二大爷”。
  “认多少字啦?”他总是问。再没第二句话。然后就是“背个诗我听”。
  “再背个。”
  每当张爱玲背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张人骏的泪珠就簌簌地滚下来。对于大清王朝的覆灭,他永远是那样的悲伤。
  张人骏,这位江阴女婿,他爱国,爱大清,爱了一辈子。

 

(沈俊鸿 文图)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