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水仙庙
时间:2014-03-31 15:26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 字号:[ 大 中 小 ]
探访水仙庙
气势不凡的水仙庙
腊月的一天,笔者由跨塘桥堍步入清名桥沿河历史文化街区,只见一幅“清名桥古运河全景图”赫然站立在街首。图示长街末端,有座“水仙道院”和“翠辇停骖”的石坊。来到南长街598号这里便是图中所示的水仙道院,综观其貌,气势不凡。道院头门旁的墙上,悬挂着“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南水仙庙”的石碑,下方碑文示:“南水仙庙位于无锡市南长街598号,又称松滋王侯庙。南宋末,文天祥部将麻士龙、尹玉抗元牺牲于无锡玉祁五牧。明代为他们立庙于南塘上,称双忠祠。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为纪念明代嘉靖间无锡知县王其勤(湖北松滋人),在双忠祠南侧建松滋王侯庙,于是二庙合一。庙址靠古运河,船户进香,称其为南水仙庙。”原来这里是南水仙庙旧址,该庙是祭祀宋末抗元的麻、尹二将和明嘉靖间筑城御倭之无锡知县王其勤的一座神庙。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邑令徐永言撰文“南水仙庙免粮碑记”一文, 其中记述了明嘉靖年间无锡县令王其勤“身先率属、不避劳苦,两阅月而城成,成二日而倭寇至,亿万生灵赖以安堵。”“南塘运道所经,相传元明之间,漕艘多阻,因建水仙庙,而其患始息。其神为宋季麻、尹将军,而王公像实鼎足焉。庙极湫隘,岁久,益颓坏不治,行道伤嗟有年矣”。据光绪《无锡金匮县志》记载:“有庙在南门外,俗称南水仙庙。康熙二十年邑人高菖生、周询等捐建,嘉庆十四年拓地重建列祀,咸丰十年毁,同治间兴建。”由于南水仙庙年久失修,康熙二十年,由东林名儒高攀龙曾孙高菖生和邑绅周询等捐田五亩余,在双忠祠南侧建松滋王侯庙,以祭祀筑城抗倭的无锡县令王其勤,后祠庙合一为南水仙庙。庙落成后,高菖生书题匾额“干城永赖”,周询胞弟翰林院学士周宏书题匾额“报功楼”。南水仙庙曾毁于咸丰末年的战火,同治中又重建。重建后的庙宇有头山门、二门、戏台、大殿、酒厅、蚕师殿及北侧的双忠祠正殿、书厅等建筑,庙中还曾有王其勤手书“湖山胜概”四字的刻石、“南水仙庙免粮碑记”、“尹麻二将军忠迹碑记”等。
清康熙三十年,王翚绘“康熙南巡图”第七卷中的南水仙庙和清名桥。(见图)
今入头门,过二门、戏台,就是正殿。面阔三楹的大殿庄严古朴,大殿正门两侧有花岗岩立柱,其镌刻隶书长联:“曾闻手筑城垣,羡使君不仅能文,从古奇材借荆楚;又值心惊劫火,问后人谁堪继武,至今重镇控苏常。”落款:“光绪六年庚辰(1880年)里人丁培撰联句平江石方涑敬书”。此联讴歌了明代嘉靖年间,无锡筑城抗倭寇的知县王其勤。故南水仙庙于1986年7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加以修复。
曾为地下活动基地和米仓
辛亥革命后,无锡的神庙大多改作学校,经费不足,后停办中学改办小学。因址南门外清名桥上塘,所以更名为培南小学。学校规定学生不得擅自闯入大殿;逢每年三月初七,王其勤生辰日前后,学校放假几天,以便庙会盛行。1937年抗战爆发,无锡沦陷后,小学也就停办了。
1941年,邑人邱宝瑞以其父为原校董之由,重组校董会,各方筹资恢复了培南小学,并自任校长。1945年抗战胜利后,培南小学已为中共地下党的活动基地,邱宝瑞(建国后曾任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实为中共地下党员。1946年4月,中共无锡工委成立,书记周克、副书记周晓华很快到校任教,住进学校。在以后的三年中,中共地下工作者诸敏、高山、钱星海、汪萍、庄静波等同志先后到校任教,以便开展工作。为掩人耳目,学校聘请县参议会参议长李惕平为校董会董事长,邱宝瑞也竞选取得县候补参议员资格。以颂扬王其勤筑城御倭事迹为由,还请国府主席林森题写“浩气常存”四字,制匾后悬挂大殿。中共无锡工委在这里展开了大量的工作,为无锡地区的解放作出巨大的贡献。解放后的1950年10日20日,柳亚子到校参观原中共地下党活动工作室时,欣然赋诗一首:
戮力抗倭留史迹, 灭亲大义见谋猷;
培南领导金闺彦, 遗事休忘五路头。
建国后南水仙庙曾为米厂仓库,又曾为道教场所,名“南辰道院”,是文革前登记在册的40所道观之一。1999年无锡市道教协会成立,设置于西水墩的西水仙庙。后西水墩建成文化公园,西水仙庙也不再作道教场所,而改作群众艺术馆。2001年,“经市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将修复后的原南水仙庙作为道教活动场所开放, 并冠名水仙道院”(锡政发<2001>54号),成为改革开放后首家市政府正式批准的道教宫观。治水保民的西水仙刘五纬灵位,也随道教协会乔迁入南水仙庙。所以现在的水仙道院建置于南水仙庙旧址,道院中的大殿和戏台,为原南水仙庙的旧物。
现道院头门砖刻“水仙道院”,进门后所见的是一尊王灵官的塑像,其为道观的护法神,所以手执钢鞭、面目狰狞。塑像上方却悬挂“翠辇停骖”匾额,见上款:“一六八四年康熙南巡途经庙前片刻笔录翠辇停骖匾额”,落款:“霞真道人尤武忠书”。现在大殿悬挂“大罗宝殿”的匾额,实为三清殿,殿内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塑像。大殿的二边角,供奉南水仙王其勤、西水仙刘五纬塑像。如今是明代功勋卓著的二位无锡县令和道教的三位真人同奉一殿, 真可谓神道合一、共掌仙界,庇佑锡城百姓黎民泰康平安,构建了无锡史话与道教神话的美妙结合,留给人们无限遐想的空间。
补上“概”字刻石
经水仙道院监院李伟峰道长向笔者介绍,现在道院正利用政府的划拨土地,自筹资金,自行设计道院的配套殿宇。目前正在筹建玉皇殿,待该殿落成后,将现供奉在大殿内道教三位真人的塑像移驾新殿,大殿仅供奉二位水仙,成为“水仙殿”。“南水仙庙免粮碑记”以及南水仙庙原有碑刻,现已恢复。“湖山胜概”四字刻石,原来缺一“概”字,现已照原字样复制完毕,不久将恢复上墙,以供后人瞻仰观赏。道院还将设“王其勤纪念馆”,这样连同道院内的“中共无锡工委历史陈列室”,共同构筑成无锡又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休闲景点。
本文特别鸣谢水仙道院监院李伟峰道长
(通讯员 朱树新 文图)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