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艺文

无锡地区的长篇叙事吴歌

时间:2009-02-17 15:04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       字号:[ ]

  

  长篇叙事吴歌的盛行多数在明、清时期。无锡,不仅是解放后挖掘吴歌,特别是长篇叙事吴歌最早的地区之一,而且还是蕴藏量较多的地区。
  从1952年开始,无锡县就搜集到各种短吴歌二千多首,《沈七哥》等长篇叙事吴歌的抄本已有发现。1961年,无锡县文化馆编印《无锡山歌》2集,至1984年止,又挖掘记录到各种短吴歌约3000多首,1000行以上的长篇叙事吴歌10多部。解放前,老少皆知的长篇叙事吴歌有10多部。长篇叙事吴歌有“四庭柱一正梁”,即《沈七哥》、《金不换》、《六郎娶小姨》、《赵圣关》和《田家乐》5部,除《赵圣关》外,其余4部的主人公和内容,都是和无锡地区有关的。其他如《青蛇传》、《华抱山》、《显应桥》等长篇叙事吴歌的人和事,大都也是无锡地区的。另外,如《孟姜女》、《玉姑娘》、《鲍六姐》等外地发现的长篇吴歌,无锡地区几乎也都有发现,其内容形式有的基本相同。.  无锡地区长篇叙事吴歌,蕴藏量是十分丰富的。解放前,无锡的民歌手们,经常在江阴、常熟等地搭台赛歌,有的邀到“歌亭”赛歌。解放前各地皆有“歌亭”,东亭镇塘河边一歌亭,现在80多岁老人还见到过,据说无锡的歌手一直没有败过。“舟泊梁溪莫拍曲,船过无锡莫唱歌”,这是流传在苏、锡、常一带的两句老话,至今那里的老船工还深有体会地说:“解放前最好的歌手,船一进锡境就闭口了,因那里都是山歌大王,一对口就输了。”
  民歌是劳动人民借以抒发心声,表达感情的一种形式,民歌的内容大多有着鲜明而浓郁的反抗封建礼教的色彩。《五姑娘》中五姑娘在总部大堂的驳词,《六郎娶小姨》里母性的反映,《沈七哥》中沈七哥取五谷山规,这些都似向封建礼法射出的一支支抗争的响箭。此外,江南地区人口稠密,村庄密布,为大家接触、交往、谈笑和歌唱提供了条件,有的就以民歌形式来交流思想感情,促使了长篇叙事吴歌的产生和发展。特别在冬晒阳、夏乘凉的季节里,劳动人民在向阳的东墙脚或大树荫下,或夜晚的茅屋南场头,很自然地唱起歌来,也很自然地“东场落歌西场起”了。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