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江苏方志大讲堂“考古视野下的泰伯奔吴与吴地文明发展”专场活动举行

时间:2025-06-20 16:01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       字号:[ ]

  一座城市的历史,是一座城市面向未来的底气所在。3000多年前的商末,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的儿子泰伯、仲雍南奔梅里,建立句吴。吴国在无锡建都600多年,成为无锡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光时刻。这段史事的依据以及所蕴涵的精神价值究竟是什么?6月20日举办的江苏方志大讲堂“考古视野下的泰伯奔吴及吴地文明发展”专场活动为我们作了解答。无锡市文物考古所所长刘宝山应邀作专题讲座。

  本场活动由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办,无锡市档案史志馆、新吴区档案史志馆承办,新吴区梅村街道办事处协办。江苏省方志馆副馆长沈萌溦,无锡市档案史志馆党组书记、馆长接玉松,新吴区政府党组成员杨绍进,梅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高前锋,市(县)区地方志机构分管领导和业务处室负责人,新吴区各街道代表,江南大学《无锡史·先秦秦汉南北朝卷》编纂团队成员以及吴文化研究会代表等计100多人参加活动。活动由无锡市档案史志馆副馆长吴刚主持。

  讲座中,刘宝山以大量考古发现的遗址遗存和实物,分析了商周时期开始“吴”的起源、迁徙过程,并根据近年来梅里遗址考古发现的实物线索,推断与历史记载中“泰伯奔吴”“泰伯居梅里”等事件的关联性,对包括吴文化研究在内的地域文明探源课题进行了全面、深入、严谨的解读。

  杨绍进在致辞中希望从方志视角剖析泰伯奔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对吴地文明进程的深远影响,让大家科学、完整地把握吴文化的渊源脉络与发展规律。

  接玉松在讲话中阐述了泰伯文化和至德精神内涵的发展、传承过程,强调要持续不断地发掘、研究、宣传泰伯文化和至德精神,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强大动力。

  活动现场,江苏省方志馆向梅村街道赠送了《江南通志》;播放了电影《泰伯》宣传片。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