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人文经济学视野下的无锡乡镇企业口述史”课题研究动员会召开

时间:2025-01-17 16:35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       字号:[ ]

  1月17日,无锡市档案史志馆组织召开“人文经济学视野下的无锡乡镇企业口述史”课题研究动员会。无锡市档案史志馆党组书记、馆长接玉松,副馆长郑姣,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侯勇、副院长郑丹丹,无锡市惠山区乡镇企业研究中心专家李广平,各市(县)区档案史志馆、经开区党政办相关负责人等20余人参会。

  该课题于2024年底正式立项,旨在通过人文经济学视角,开展无锡乡镇企业发展口述史研究,梳理分析无锡乡镇企业发展的特征与演变过程,从中挖掘提炼客观规律和时代价值。

  会议详细介绍了课题研究工作方案,部署了主要任务,明确了研究目标、时间和地域范围、具体阶段安排和责任分工。会上,大家围绕做好采访对象推荐筛选等基础工作、采访团队组建、工作计划制定、实物资料征集保管等具体事项共同商讨、提出建议、形成共识。

  接玉松在会议讲话中从人文经济学的理论高度、从地方党史的工作角度,强调了开展课题研究的政治意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并对课题研究的组织开展提出四个方面要求。一是秉持严谨态度,确保研究质量。树立严谨的学术态度,精心设计访谈提纲,科学运用研究方法,对每一份口述资料仔细甄别和核实,力求揭示无锡乡镇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人文内涵。二是强化团队协作,形成研究合力。在无锡市档案史志馆的统筹协调下,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落实,惠山区乡镇企业研究中心、各市(县)区档案史志馆密切配合,加强沟通与交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有机整体,确保研究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三是广泛收集资料,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利用档案馆、图书馆等机构的文献档案资料,加大口述资料的收集力度,加强与其他研究机构、高校的合作交流,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合适受访者,构建完整的研究资料体系,为课题研究提供广阔视野和丰富素材。四是注重成果转化,服务社会发展。密切关注现实问题,从无锡乡镇企业发展经验中提炼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同时积极向社会推介传播研究成果,适时举办展览、讲座等活动,让公众了解无锡乡镇企业的历史贡献和文化价值。

  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文经济学视野下的无锡乡镇企业口述史”课题研究正式启动。根据工作方案,今年2-7月份将集中开展访谈,整理形成文字稿及音视频资料。9月份将形成课题成果,同步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和新闻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知晓度与影响力,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提供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持。

  (党史工作部)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