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传说

荣巷 俚谚故事的渊薮

时间:2016-12-26 09:58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       字号:[ ]

荣耀祥 文

  荣巷六百年历史,这块本埠工商业发祥地的强力酵母,国民工商首户诞生的血地,人口密集,文教发达,民俗文化丰富,有说不完的故事,其中多姿多彩原生态口耳相传的俚谚,也是一个饶有意趣的话题,不妨一说。

  张解差,荣犯人
  旧时荣巷周边流传着这样一条谣谚:“张解差,荣犯人”,意谓姓张的是解押,而姓荣的则是被解押,为戴罪者。并煞有介事虚构故事,谬种扩散。其实荣氏、张氏的由来史实十分清楚,“明摆着册历,现放着文书”,与“解差”“犯人”毫不相干!
  据元代王仁辅《无锡县志》记载,当时无锡西郊荣巷地区的周边只出现如下地名:东有丁村(大丁巷),东北为大池湾、明阳观,南系小渲、大渲,西是鸡坑、石步(石埠)、卞家湾,西北谓华利湾、孔山。尚无荣巷、张巷建制。而荣氏、张氏迁居该地是元末以后的事了。
  据张氏宗谱记载,张巷张氏梁溪始迁祖为张宜,原籍福建将乐,元代末年在无锡任官,积劳卒于任上,因烽火阻塞交通,张宜尸骨未能归葬故里,由儿子张龙择地西郊游来坞(今西大池)安葬,并依墓卜居今大张巷地段,繁衍生息,成为大张巷张氏。
  梁溪荣氏始迁祖荣清卜居荣巷是明初的事。张氏与荣氏迁居到无锡是在不同年代,故“解差”“犯人”之说混淆史实,不经推敲。既贬低张姓身份,也无端诬毁荣氏的清白,发出无厘头的不和谐之声。须知:俚谚故事切莫当正史看待。
  当是张氏、荣氏政治经济生活地位升降的镜像反映。张氏发迹得早,荣姓后来居上,政治经济生活处于劣势者,只能择舆论一途了。

  出恭出恭,一直望东
  事出太平军失败撤离无锡时期。
  1863年,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经由无锡往西向宜兴方向撤军。因为人手缺乏,沿途拉民夫充军役,老百姓当然热土难舍。当年荣巷荣宝俊的外祖父,家住大渲,姓任,系秀才,也被强征入伍,一路撤退到宜兴。
  任秀才,身单力薄,又惦记着家里的妻儿老小,总想开小差回家。一路上,经过反复考虑,觉得太平军已成惊弓之鸟,军纪松弛。于是他借口出恭(大解),趁监视者不备之机,便从原路返回,往东一路逃回家中。太平军此时对“逃兵”鞭长莫及,因而才侥幸脱离队伍。
  事后,任秀才对人述及历险之事,遂有“出恭出恭,一直望(往)东”的乡谚。现在演变成“借口开溜”之意。也许太平军撤退的路线上,不止一人有此经历,因而广为流传。
  附注:出恭语源出自明代科举考试,设有“出恭入敬”牌,防止士子擅离座位。士子若要大、小便,先领此牌。后因习称大便为“出恭”。并以小便为小恭,又以放屁为“虚恭”。

  从东弄到西弄  九间门面一备弄
  这是俗谚中反映的经济生活。
  说的是荣巷老街东弄朝南的一组建筑群,坐落在两条弄堂之间,总共9间街面房子,其中自东向西数第五间兼有一条备弄。它由下荣春益支32世荣其发独立建造,分给3个儿子,一人3间。其财力得益于漕运及“前店后坊”的面磨作坊。
  荣巷作为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发祥地代表人物固以荣宗敬、荣德生执牛耳,但一花独放不是春,它还有不同发展阶段的工商业,以及工商业的不同种类,比如“前店后坊”的格局是一种客规存在,曾在荣巷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荣巷地区起始是大量小农经济,理所当然地要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粮食加工有需要,就有市场。面磨作坊灵活的经营方式 —— 可代加工或以麦换粉,吸引集镇周边农民换购消费,在机制面粉大量投放市场前,荣巷街面应运而生相当规模的“前店后坊”式土制面磨作坊。上述俚谚,说的就是因经营面磨作坊而致小康的荣其发家。其裔孙居所后院曾保存一爿上爿石磨。可见,荣巷历史上“前店后坊”的经济生活形态,十分典型和普遍。其余,尚有酱油作坊、豆腐作坊、蜜饯作坊等。
  如今荣巷“前店后坊”式经济原生态格局尽毁于“改造”,伪建筑欺蒙世目,败笔!

  嫁囡女要嫁荣张巷上  勿愁吃食搭着衣裳
  柴积了又积,米囤了又囤。荣巷、张巷东西接壤,张巷发祥早于荣巷,荣巷后来居上,旧为西乡富庶之地。“柴米”开门七件事中一二项,借喻经济,柴米富足,家道殷实矣。择姻的经济考量:县,乡不如城;乡,西不如东。时谚:宁向东走一尺,勿向西走一寸。“嫁荣张巷上”的抉择,侧面反映出往昔荣巷地区富庶由来已久,其积富积强是农耕经济向资本经济社会转化、腾飞的基础,荣巷无疑是发祥地酵母。

  吃花酒,跟瑞馨  学生意,跟德生
  荣瑞馨发迹早于荣德生。荣德生兄弟应时顺势达于巅峰,终成中国民族工业首户。但作为早期中国民族工业开拓者,荣瑞馨功不可没。他擅长辞令,交际有方,在商界长袖善舞。“吃花酒”旧瓶装新酒,毋单视为邪狎之道。借用此交际形式,因时因地制宜得手应心用于应酬联络感情、谈判交流信息领域。
  荣德生堪称商家经营巨擘,借鸡孵蛋,“狮子滚雪球”,合资创业,量体裁衣、看菜吃饭,以赊代卖,先声夺人等等竞争策略使他越过激流险滩,乘风破浪到达胜利彼岸。
  荣巷筑根繁荣商业,人才辈出,各擅胜场。

  造桥造桥,德先生包梢
  “德先生”是邑人对荣德生的昵称,族人则按辈分称呼。荣氏家族有种可贵精神,将义利结合,做到求利顾义,义在利先,以善济世,折射出了崇尚善文化的光彩。荣德生兄弟继承传统,身体力行。1929年,荣宗敬、荣德生等发起组建了“千桥会”, 致力于地方桥梁建设,计划造桥百座。至抗战前9年间,共建成88座,其中无锡57座,常州27座,宜兴2座,丹阳2座。据统计,总共捐建逾百。
  时有“不成文法”:若地方人士造桥,荣氏概岀资一半。久而久之,“造桥造桥,德先生包梢”口碑流传,成为荣氏族人乐善好施、慈善为怀、造福乡梓蔚然成风善文化的金字招牌。

  惠山娘娘会做人
  荣巷系荣氏族人聚居地,某支族人娶一惠山籍媳妇。因她贤惠明理,心灵手巧,都叫她惠山娘娘。惠山是她娘家,娘娘是通称。惠山娘娘论族里辈分,则有些毛丫头、男老小都可做其姑婆叔祖。但她有一副热心肠,救人急难,济贫扶困,乐于助人,敬老爱幼,睦邻乡里。惠山娘娘成为一方楷范。
  细寻思,她为何深孚众望,不就是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会做人吗?而惠山籍女性,因自幼受到民间工艺美术熏陶,也会做“人”——泥人。于是“惠山娘娘会做人”一语双关,传为美谈。也许惠山娘娘不止荣巷一个,于是此俗谚就有多张出生证。

  无锡大池口,有地大如斗(牛)  有人种(葬)得着,黄金过百斗
  大池口:原启民路(今张荣巷交界处)通往东大池的入口处,原址因614建所而被废。古时,东大池就被视为风水宝地。东晋郭璞相地(考察地理)曾到此,说:“峰回峦合,溪水绕前,风气凝聚,得阴道尚静之宜。”
  童谣说:“无锡大池口,有地大如斗(或一只牛)。有人葬得着,黄金过百斗。”此谚说的是东大池的入口处有一块地,虽然只有量米的斗(或一只牛)那样大小,但却是风水宝地,哪一个得到它,准定吉星高照财运亨通。此乃俗信投影,巧的是:614军工得其所哉!

  要末(搭你)换个上里东  只要你搬得动
  上里东:河埒口灿山附近。因位于龙山东南和嶂山东各一里路,故名。
  打赌,方言叫“赌东(道)”“换huang 东(道)”。双方为一事争执不下,坚持自己的认知,在求证确解前,用打赌方式来为自己必胜叫板,以壮声势。输者,做东请客,故名“赌东(道)”。后来以钱、物等替代东道主身份,渐成通则。若各执一词,真伪难断,甲确信无疑,乙把握不足,面对东道挑战往往只能调侃地虚晃一枪说:要末搭你换个上里东,只要你搬得动。
  把“上里东”属公的土地作为赌注,等于开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输的没有点滴出账,赢的也没有任何进益,其结果也就是“屁照镜”,仅借此开开玩笑聊博一粲罢了。
  论者就地取材(上里东),借用修辞谐音格,将“上里东”地名中表示方位的“东”,谐化为“东道”的东,充满机智幽默谐趣,构成一道有滋有味的语言麻辣烫。

  东大池,小桃源  间ɡei株杨柳间ɡei株桃
  东大池,曾经的荣巷风景胜地。
  东大池对应龙山二茅峰,在嶂山和粲山两陇间。四围阡陌纵横,群山苍翠。“来龙乘气,遇水而止”,是块风水宝地。
  明万历时(1591),太仆寺卿施策辞官乞归故里,在此建大池别墅,筑“望湖台”,眺望太湖,悠游山林,日事吟咏30余年,终年81岁。写《东大池》诗:“草堂栖隐北山阿,三月春寒未试罗。绕径松杉林气合,满庭竹叶雨声多。苍台路滑人稀到,白昼窗虚鸟自过。住世却求清净理,不妨寂寞入烟萝。”
  1918年,当地陆?陆培之于此理水堆山,浚池建亭,广种桃柳、挖白沙泉,清冽透明,辟东大池风景区。遍植乔松、巨竹、芳桂,竹树茂密,四季青翠,花木清香,环境幽雅。幽谷林木浓郁,涧水从惠山之麓潺潺而下,汇聚入池。池中一亭,绿水盈盈环抱。
  由启民路(今张荣巷交界处)入口,沿途两旁,一株杨柳间 ɡei 株桃,桃红柳绿,春风骀荡,妖娆妩媚。其间幽谷啼鸟,林木蓊郁,环境雅洁。池水融融,清冽碧透。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般禅悦意境。
  1924年3月,郭沫若曾游览此地,所著漂流三部曲之《炼狱》中称赞这里“池水碧绿而不能见底”,“池之彼岸有松木成林”“这简直是世外桃源了。”故有“小桃源”美誉。
  1927年前后,陆氏将此转手邑绅徐燕谋,后筑燕居池馆、游泳池、池亭等。前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题“燕庐”刻石并附跋。
  东大池再上,有秦观墓。
  早年,东大池是无锡地区风行一时的旅游名胜。1930年代《无锡指南》称东大池“本属天然胜景,更由陆君培之筑池岸,建茅亭,栽桃柳,凿白沙泉,极人工之妙。亦游无锡者,不可不至之地也。”
  此谚反映民众审美情趣的实践。她似乎在向我们诉述着什么 ……

  横山出云过山笑  过山出云雨便到
  气象谚语。横山:在旧开原乡,据无锡市西郊梅园东侧。过山:在旧开化乡,处无锡西南太湖之滨大浮乡。横山若生出云雾,那么过山一带便可放心一笑,即无雨;但是过山若生出云雾,那么雨即刻便到。
  这正可用来研究地区气象变迁的规律。

  若要晴,龙山青
  气象谚语。龙山:惠山。位于无锡西,是天目山脉由西向东绵延的支脉,南朝前旧称历山,周围约20公里。据《蠡溪笔记》载,晋代开山禅师西域僧人慧照,来到此山,常与名士交往,名气很大,人们便用慧照的名字命山称慧山。慧惠相通,惠山之名由此而来。惠山山有九峰,分别为头茅峰、二茅峰、三茅峰、莲花山、嶂山、唐山、横山、产山和锡山。从梁溪河抬眼南向北望惠山,宛若九龙卧地,故又称九龙山。因此《隋书》称之为“九龙山”,而陆羽的《惠山寺记》 又称之为“古华山”。龙山是九龙山的简称。
  看云识天气。龙山是市内海拔最高的山(328.98米),湿度大、气压低时,也有云雾缭绕,此乃下雨前兆。故,如龙山看上去一片青色,即无云雾,就是天气晴朗的先决条件。


  以上俚谚是对现有事物的坚守,是对那些一直陪伴不离不弃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眷念,固然可以寄托乡愁,又何尝不是研究地方史的第一手资料,开发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开拓旅游新景点的软实力以及研究气象变化的实证材料呢?

(摘自《江南晚报》2016年12月25日 A12版)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