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备堂:锡城第一花园
时间:2016-09-27 10:45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大 中 小 ]
陈继成 文
说起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建成的“万备堂”,现在无锡的年轻人一定会感到很陌生,这是无锡城内的第一花园,它比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所建的公花园还早355年。清雍正年间,以无锡县城内的直河为界,河西仍为无锡县治,河东则多了一个金匮县。就在那一年,金匮县首任知县王乔林亲登素有“满城风云半城谈”之称的谈家,为筹建金匮县城隍庙,拜谒当时年已九十高龄的谈家王氏太夫人,恳请她能捐地出钱。王太夫人就在谈家私家园林“万备堂”会见了王知县,在明白来意后,便非常爽快地一口答允,把万备堂内所属庭院建筑中的厅、堂、楼、院、假山、树木及东边20亩土地,全部捐赠建造金匮县城隍庙,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金匮县城隍庙全部修筑落成。
相关史料记载云:谈氏先祖为谈信,称寿斋公,宋高宗赵构的老师,公元1127年,他护驾随高宗南渡,落籍无锡,宋高宗赐建宅第于“鸣珂里”(今小娄巷),得到了皇帝所赐的很多田产,谈氏后裔从此在无锡繁衍生息。明朝嘉靖年间,谈氏家族中出了一位杰出人物谈恺,他在朝廷中曾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书等职,地位显赫。为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让老人家安度晚年,便在小娄巷和大河上(今崇宁路49号附近)建了一处园林,取名“万备堂”,它宏敞高大,占地十顷,耗资万两雪花银。
万备堂落成后,嘉靖皇帝御赐“天章云锦”“显赫辉煌”两块匾额。万备堂被誉为当时无锡城内第一花园。园内亭、台、楼、阁俱全,广植花木,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万备堂更建有一座造型精美的戏台,单戏台面积就245平方米,高约1丈,并有附属建筑,每逢谈府有庆典礼仪,戏台上箫管笙歌,舞影婆娑,演出热闹非凡。民国初年,新城隍庙的戏台被拆到三皇街(今后西溪)老城隍庙,填补被毁去的原戏台,一直到2009年东大街地区开发,建造恒隆广场时,对位于后西溪的无锡县城隍庙仪门及戏台给予了保留并进行了修复。现在,市民仍可以看到最早建于“万备堂”新城隍庙内的那座雕镂精细、高大宏敞的戏台。万备堂园内还立有太湖巨石“五老峰”,是谈恺从宋代祖宅内移至于此。此石属宋代高宗赐予老师谈信的花石纲遗物,“五老峰”下有石座,重2吨左右,座下为土墩,从峰巅到土墩高7米余,顶上嵌着天然白石岩,正面1米高处有个蛋形大洞,10岁孩童可穿越而过。太湖巨石“五老峰”在锡城属罕见极品。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由无锡人,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同志提议,由时任无锡市政府副市长的杨增同志,将此石移至锡惠公园映山湖秀嶂门。然而,这尊奇石连同万备堂那两块御书匾额均未逃过“文革”的厄运。时今,依然有一部分原属于谈氏万备堂的庭院老建筑保存至今,在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学校老大门左侧或校新大门右侧,仍可看到当年名满无锡的“第一花园”的若干遗迹。
笔者今年七十又五,解放那年,正好上小学一年级,那时居住在市中心,于是就上了很有名气的新庙前小学(现崇宁路实验小学),它是原金匮县城隍庙的一部分,是一所庭院式学校,有意思的是,从新庙前小学大礼堂后面,打开一窗门,便是市一女中了,那时,笔者的叔父乃一女中的教师,在教导处工作,因此,笔者常常放学后就到女中去做功课,在万备堂现存的庭院“白相”。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