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工商经济

【工商基因 无锡传承】工商巨子 寄情山水 造福桑梓

时间:2016-05-30 13:03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商报       字号:[ ]

工商巨子 寄情山水 造福桑梓

探寻无锡工商基因之甘于奉献精神

 

  “人生必死,即两手空空而去。钱财有何意义?……我一生惟一或可留作身后纪念,即自蠡湖直通鼋头渚跨水建一长桥。”这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先驱荣德生先生的表述,在他看来家财万贯无所意义,自己日后能够被家乡百姓记住的,唯有实实在在的贡献。
  而今,在锡城依旧随处可见当年工商巨子们造福桑梓的留痕,1905年由工商业者集资兴建的“公花园”(城市公园)被誉为“华夏第一园”,横跨蠡湖之上的宝界双桥,城西春梅绽放的梅园,以及大公图书馆等,都是当年实业家门奉献社会的真实佐证。
  实业家们对鼋头渚、蠡园、梅园等景区的开发,有效地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对交通文化教育等公共设施的投入,不仅改善了无锡人的生活水平,也促进了无锡城市近代化的进程。

三槐堂

【史料梳理】

  无锡名园与民族工商业者
  追溯公花园、鼋头渚、梅园、蠡园的建设历史,都有民族工商业者的身影,那这些别具风格的园子都是怎样建成的呢?
  1905年,由一些名流士绅倡议并集资,在无锡城中心原有几个私家小花园的基础上,无锡人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园。该园自建立之初至今历经三朝100年,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收门票,也不针对任何人设立门槛。在“城中公园”建立后不久,无锡市民按照自己的习惯给予其另一个昵称:“公花园”。该公园被园林界公认为是我国第一个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众之园。老百姓都能来,不用买票的园林,无锡公花园是第一个,现存十景:绣衣拜石、芍槛敲棋、松崖挹翠、多寿春楔、草堂话旧、方塘引鱼、兰移听琴、西社观鱼、天绘秋容。
  寄畅园依靠借景和引水造出湖光山色,刚刚进入民国,荣德生就向太湖迈了一步,站在梅园高点就可以看到波光水色。梅园始建于1912年,著名民族工商业者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东山辟园,利用清末进士徐殿一的小桃园旧址,植梅数千株,经十余年建设,占地81亩。1916年建成诵豳堂,为“荣氏梅园”的主体建筑。1919年建“乐农别墅”,因荣德生先生号“乐农”,所以为此建筑取名。读书处,开办于1927年,1929年在此新建校舍。民国的文人雅士如果从太湖饭店出发去湖滨,要雇人力车或者步行,悠闲地欣赏两岸阡陌相连的桑田、夹道矗立的松树、起伏的山径,而湖滨眺望的第一个地标是万顷堂。1915年,梅园建造三年后,无锡杨家在太湖边修的建筑。杨家的主人叫杨翰西,民国初期开始经商办实业。杨翰西的电话公司是无锡有电话的开始,开办的榨油厂是无锡机器榨油的开始,他还担任了中国银行无锡分行的第一任行长。杨翰西在自述里曾经写道,他喜欢太湖的风景,经常要到管社山去走一走,所以才有了建万顷堂的举动。
  1916年,杨翰西在修建万顷堂后,又以2000银元的价格买下太湖对岸,南犊山西南麓包括鼋头渚在内的60亩地,开始兴建风景别墅横云山庄,亭台楼榭、荷塘、樱花点缀了湖滨,也让人们因为移步换景,对太湖壮观、雄奇的欣赏不再是平铺直叙,多了婉转和层次。
  太湖风光开始闻名远近。继杨翰西对鼋头渚进行初步开发后,20年代起这里又陆续兴建了王心如的“太湖别墅”、陈仲言的“若圃”、郑明山的“郑园”、何辑五的别墅和蔡缄三的“退庐”,并建有广福寺和小南海,形成鼋头渚风景区的雏形。位于鹿顶山东南面有“充山隐秀”景点,原为陈家花园所在地。陈家花园也叫“若圃”,乃是民族工商业者陈仲言1928年所建。这里有许多名贵的树木,其中高大挺拔的大王松,就是当年园主陈仲言所种。
  其实,无锡的近代园林,除了梅园、蠡园、鼋头渚之外,尚有陆培之等人在惠山三茅峰南麓修复东大池,建蕉庐、香雪亭,开白沙泉。

【遗迹探访】

  蠡园“三槐堂”寻踪王氏
  说到民族工商业家,大家最熟悉的当属荣氏梅园,鲜有人知的是,蠡园也是民族工商业家的“妙笔”。民国初年,时任无锡县第三区长的卢虞循真即在湖边围堤建亭,插柳植桃,形成了梅埠香雪、柳浪闻莺、南堤春晓、曲渊观鱼、东瀛佳色、桂林天香、枫台顾曲、月波平眺等所谓“青祁八景”。1927年,经商创业成功的王禹卿在荣德生的建议下,出资延请卢虞循真和工程师郑庭真设计造园。园址取水岸胜境凿池引水、垒石堆山,埠植嘉树、沼栽菱荷,并于其间兴建廊桥亭榭、轩厅楼阁;工程历时三年始告完成。王禹卿以平生仰慕春秋古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致富散财的“商圣”风范,取名“蠡园”。
  1913年,王禹卿与浦文渭、浦文汀兄弟合议集股,又与荣氏兄弟合作,共集资本4万元,订购美国面粉机200筒,开办福新机器面粉厂。王尧臣出任经理,日产面粉1200包。“三姓六兄弟”以绿兵船牌为商标,第一年盈利就达32000元,盈利率高达80%。王禹卿与荣氏兄弟商议扩大经营,恰逢一战爆发,价廉物美的中国面粉供不应求。
  而今,蠡园变百花山房的普通别墅轩厅为“三槐堂”,突显蠡园的“王氏”徽记,记者在其中看到,堂内保存了完整的王氏家族尤其是王尧臣、王禹卿的创业史,以及王禹卿、陈梅芳创建蠡园的史实轶事。
  在轩厅内侧,记者看到其左右各设6幅挂屏展板,分别展示了王氏家族变迁史事和蠡园兴展史。王梅生(王尧臣、王禹卿之父)给王禹卿的信影印件、王尧臣给王禹卿信件影印件、福新面粉、兵船面粉、华丰兴记面粉商标等历史旧物随处可见。
  在这里,还能找到当年,荣宗敬任命王禹卿为福新面粉公司总经理任命书的影印件,福新公司所获1926年费城博览会奖状影印件、台湾“冰激凌之父”王云程和福乐商标、圣麦乐商标一一陈列。
  王禹卿并邀名人雅士写记作赋,题匾书联,使蠡园不仅秀色冠绝,而且文韵雅致;蠡湖北岸因此成为名动远近,景观如画的“山明水秀之区”。1930年,王禹卿女婿陈梅芳出资买下蠡园西侧土地,也请虞循真相助建造园林,题名“赛蠡园”。陈梅芳紧挨着蠡园填苇滩、筑驳岸、植花木、造景观,后以范蠡授民养鱼的传说,将园名改为“渔庄”。建国后,无锡市人民政府扩建百尺廊为千步廊,将王氏蠡园和陈氏渔庄两个园林衔缀为一体,确定园名为“蠡园”。1954年,市政府在蠡湖堤内建造了四季亭和拱桥。

诵豳堂恢复了当时样貌

【现实映照】

  荣氏梅园不断扩建传承文脉
  荣氏梅园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梅园公园已经比荣家时期扩建了数倍,从大门进来一直向左走,远离游览路线,能看见一条斜坡石子路,坡的尽头是一个窄门,这是老梅园的大门。想了解荣家故事或是当年民族工商业家的状况,梅园是最为齐全的,对于荣氏遗迹的保护和扩展,已成为难能可贵的无锡文脉。

  绿色先行融文入景
  “荣德生聘请造园专家和能工巧匠,历经二十余年精心构建,园内植梅数千株,名种荟萃,先后建成梅园刻石、洗心泉、天心台、香雪海、诵豳堂、招鹤亭、小罗浮、乐农别墅、宗敬别墅、豁然洞、经畲堂(读书处)、秋丹阁、念劬塔、开原寺等名胜景点。”不幸,日寇侵华期间,战乱使梅园横遭蹂躏,新中国成立后,无锡市人民政府即拨款着力整修,使园容日新。1955年9月11日,荣毅仁秉承父亲遗愿,郑重致函无锡市人民委员会,将梅园赠献政府,“除其中乐农别墅一部分拟留作纪念先父之外,全部园林建筑物,敬请赐予接收”。
  以献园为契机,梅园迎来了全新大发展。梅园景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960年及以后的两次扩园,使公园面积从初创的5.5公顷扩展到100多公顷,增加了清芬轩、花溪、荷兰苑、中日梅观赏园、古梅奇石圃、热带植物博览馆、生态游乐园、小金谷、牡丹园等新景点。园中花卉始终突出梅花主题,辅之以馥郁的桂花、绚烂的郁金香,以及腊梅、玉兰、垂丝海棠、紫薇等四季名花。不断引进驯化梅花新品种,自1999年至今,梅园共有52个梅花品种国际登录成功,名列国内前三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梅品种资源圃”,也为梅园后续发展、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无锡园林有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与大自然的融合,有一个‘大园林观’的传统。从历史上的园林看,造园已经和自然山水、城池、交通综合布局,形成‘小园林、大环境、小天地、大自然’的浑然一体,”在《百年梅园》一书中,记者看到近代社会转型期继承该造园优良传统并在实践中能够创造性地赋予新意的,在太湖流域、江南一带,非荣氏梅园莫属。梅园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形成了绿化先行、融文入景的优良传统。

园中旧物

  历史陈列传承文脉
  对于荣氏遗迹的保护和扩展,已成为难能可贵的梅园荣氏文脉。2000年,梅园进行了全面整修,恢复了当年的面貌,并经多方收集,整理了一批资料,成立了荣氏历史陈列室。1985年春天,荣毅仁先生返回故里,特为“乐农别墅”题额。现作为“荣氏历史陈列室”对外开放,向众人展示荣氏家族当年艰苦创业、实业救国、造福桑梓的历史功绩。
  在大举扩建的同时,还斥巨资将梅园老区全面修缮,各厅室展陈全面翻新,其中浒山之巅的梅园旧筑“敦厚堂”在废弃数十年后,也由梅园老主人荣德生之孙荣智健先生慨然捐资人民币200万元,按历史原貌复建。国务院于2006年公布荣氏梅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荣氏梅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以及高品位的精神教育资源,获此殊荣可以说是名至实归。

参观游览

  崭新平台推进产业
  现今的梅园,已形成荣氏梅园、横山、花溪博览苑、古梅奇石圃等四大景区。分别以文物园、山景园、生态园、园中园为各自特色且景色互补而交融,其要旨重在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上。而新建的梅品种国际登录园,将在科学意义上,使梅园再次攀登生态造园、植物造景的高峰。
  对著名植物品种进行国际登录,是近年来国际植物学界兴起的一项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是发展中外园林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而某项国际登录树的获得,又是该国园艺界在这一领域国际地位的标志,有助于拥有该观赏植物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有助于推进其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国获得国际登录权的观赏植物仅梅花、桂花两种。
  把梅园的科学发展推上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平台和更高的起点。因此,登录园将在传承梅园文脉,弘扬生态造园艺术的基础上,使百年梅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蠡园杨家

  文化建园社教基地
  荣德生崇尚梅花高洁清雅的品格,梅园内“一生低首拜梅花”的匾额,就是他心声的写照。梅作主题,依山设景,文化造园,把私家园林建设成公园和社会教育的基地,是荣德生创建梅园的宗旨,也是他“关注民生,创办实业,衣食为本”、“培养人才,建设国家,教育为本”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思想的延伸和体现。
  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梅园不仅是向公众开放的风景园林,也作为社会教育的基地,让广大游客扩大视野、增长见识的植物园和博物馆。经过不断的调整和重新布展,以荣毅仁及其父亲荣德生、伯父荣宗敬为代表的荣氏家族对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以及梅园的历史文化底蕴,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

工商基因与市民相伴

【专家点评】

  建园,更是建设城市软实力
  知名学者庄若江表示,锡商群体的创业,不仅让许多人过上富裕的生活,也对城市崛起起到了关键作用。据1936年资料,当时无锡产业工人数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城市第二位。城市工业GDP为全国城市第三。
  无锡一系列园林景点的开发,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广告效应,有助于无锡企业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这些开风气之先的建设成就,体现了近代无锡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和务实精神。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建设经济繁荣、生态健康、和谐美好城市理念一直激励着务实进取的无锡人,历史文化遗产留给无锡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化无锡”的宝贵底蕴。文化强市提升城市,魅力文化战略中,民族工商业是重点,名人、名居、名园、名建筑是主要内容,一直以来全面提升无锡文化软实力是无锡发展的新目标。
  民族工商业家对家园环境的建设,极大地美化了城市,也为城市历史增加了厚重感。无锡梅园荣德生“乐农别墅”一侧,有三张造型奇特的石桌,石桌的桌面各是一扇加了铁箍的石磨盘,旁侧石碑撰文:“念创业维艰,遂置石磨于梅园浒山南麓……1992年迁往乐农别墅,以资保护并昭示敬业精神”,历经百年风雨的这三个创业石磨,既寄托了荣氏的心念,也渗透着后人的解读,成为荣氏家族艰苦创业形象的历史见证。
  从山走向湖,从欣赏假山假水到面对真山真水,民族资本家同封建士大夫的胸怀和眼光不一样了。交通的发展也为审美改变提供了可能性。“无锡是水乡,原来出门都是坐船的,从城里到惠山五里路,可要是去太湖,木船从运河划到梁溪,到蠡湖再到太湖要划一个晚上,所以去得很少。但是无锡从19世纪末有了轮船,到太湖的时间就大大缩短了。”陆上交通也方便起来,荣德生建梅园后,为了方便游客,修了一条从市区到梅园的马路,修了一条从火车站到惠山的马路,并在中间与到梅园的马路接通。还买了三辆大客车和两辆小客车,开通了到梅园的公共汽车线路。

韩玲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