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工商经济

【传承工商基因 弘扬工匠精神】荣家财团,发轫于一次意外的耽误

时间:2016-04-28 15:30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 ]

荣家财团,发轫于一次意外的耽误

  1900年8月,荣德生从广东三河口厘金局辞职,准备返回家乡无锡。当时,广州与北方之间的交通多走水路,从香港乘船至上海,再转道无锡。可是,由于此时八国联军正在攻打北京,北上的航船稀少,荣德生在香港滞留了5天,每天去尖沙咀码头询问船期。码头上一片雪白,这是外国公司向中国内地大量推销面粉时落下的粉屑。
  此时,荣德生和兄长荣宗敬创办广生钱庄已进入第5个年头,虽然小有成就,但总体仍处于不愠不火的状态。徜徉于雪白的码头,荣德生的胸襟顿然大开:投身实业,创办面粉厂,解决民生之需,不但于国于民有益,而且可赚大钱!
  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荣宗敬时,兄弟俩一拍即合。第二年农历二月初八,荣德生挑了这一良辰吉日破土动工,地点是在无锡西门外的太保墩,取名保兴,有“保证兴旺”的意思。然而,这家新生工厂的开局并不顺利。地方乡绅以工厂烟囱破坏“风气”为由大加阻挠,一纸诉状告到了县衙。这场官司延宕了大半年时间,引得两江总督刘坤一七次过问此案,并狠下批语,才迫使双方和解。工厂投产后,市井上又传言机器生产的面粉有毒。一时间,保兴的面粉销售不动,只能大量积压在仓库里。兄弟俩只得派人走访无锡街巷的面馆、面店、点心铺,向这些面粉大户许诺:先试用,后付款,不满意,不收钱;并在对方犹豫不决之际许以薄利:每包面粉回扣五分钱。此举巧妙抓住这些商家唯利是图的心理。为了照顾本地人的习惯,他们甚至将机制面粉和土面粉混合起来降价销售。终于,一部分店家开始接受机制面粉,流言蜚语也就不攻自破,本地市场销路大开,工厂起死回生。
  保兴年底盘点账目,收支相抵,几无分红。身为最大股东的合伙人拆股撤出,面粉厂面临散伙之险。兄弟俩思前想后,向外招股,增加了新的股东,同时咬紧牙关筹资增股,成为最大的股东,并将面粉厂更名为“茂新”。
  茂新面粉厂,是无锡历史上第2家近代企业。17亩地皮,4部法国石磨,3道麦筛,两道粉筛,这是面粉厂的所有家当。虽然设备简陋产量不高,但这个小厂的诞生却标志着荣氏兄弟投身近代工业的开始,奠定了荣氏兄弟“工商巨子”地位的基础。此后,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至1922年时的产量占到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见。到抗战前,荣家的面粉厂飙升到14家,另外还衍生出了9家纺织厂,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面粉、棉纱业“双料大王”。

(任兮)

·短 评

善抓机遇 勇立潮头

  无锡荣氏家族,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一面大旗,因为荣氏家族所创办的民族企业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唯一的“财团”。而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就在于荣氏工商业的创办者——荣德生和兄长荣宗敬善抓机遇,进而发愤图强,终于奠定荣氏家族在当时中国经济界“工商巨子”的地位。
  机遇总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机遇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能抓住机遇就能成就非凡的事业,抓不住机遇就可能一事无成。荣氏兄弟从1900年创办保兴面粉厂起步,后又涉足纺纱业,一直站在当时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前沿。20世纪20年代初,兄弟俩就被称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他们成功的原因就是别具慧眼,总能把握和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果断创新创业。
  企业竞争首先是机会的竞争。当今,锡城“双创”热潮如火如荼,商战又异常激烈,刚起步的创业者不妨学习荣氏兄弟善抓机遇的“窍门”,并科学研判市场营销行情,相信就一定能源源不断获得发展动力,从中赢得宝贵的发展空间,最终也定能成功胜出勇立潮头。

(东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