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灯谜 史料瑰宝
时间:2016-03-21 07:47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大 中 小 ]
寄畅园后人秦松林《来生福弹词》中的灯谜
荣耀祥 文
《来生福》弹词扉页书影
去年,继“无锡灯谜”列入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它不久也正式升级入列江苏省非遗名录。无锡的这项非遗,历史渊源深厚,自晋至唐宋明清,代有文献记载,脉络分明,传承有序。
明末清初,江浙一带出现一种新型的小说阅读文本 —— 弹词。开始以抄本形式流行,后来随着书坊刊刻出版,流行范围扩大到全国。这类以七言韵文与散文相间用来虚构想象故事与人物形象的书面长篇叙事作品,被称为“韵文体长篇小说”或被合称为“弹词小说”。如《天雨花》《再生缘》《笔生花》《榴花梦》等,都是这类弹词小说的代表作。
无锡寄畅园后人即“中兴园主”秦德藻之子秦松龄(1637—1714),他创作了一部《来生福弹词》,4卷36回,署“橘中逸叟撰”。“《来生福》者,一老儒毕世坎坷,乃设为死后再生,眷属美满,善德福报,极人间之幸事”。
此书中有关灯谜家庭派对的仪式铺排立体叙事,正巧是明末清初无锡灯谜史的重要载体。很有民俗学研究价值和谜学断代史研究意义。填补了无锡灯谜发展史上的一段空白。
据《清史》列传云:秦松龄,秦少游23世孙,字:汉石,次椒,号:留仙,对岩,橘中逸叟,苍岘山人。生于明崇祯十年,卒于清康熙五十三年,享年78岁。
秦松龄天资聪颖,12岁中秀才,18岁中举人,19岁中进士,是清初最年轻的翰林。但不为朝廷所喜,两登仕籍,而黜落家居,一生为官之日甚少,大部居家,读书著述。
及归里,耽研经训,尤深于诗,造诣精博。严绳孙(1623—1702)顺治十一年, 与秦松龄、顾贞观等10人结云门社,时称“云门十子”。秦松龄与同为慎交社成员的江南名士如太仓吴伟业、宜兴陈维崧、无锡严绳孙及顾贞观等人交往甚密。他家有寄畅园,暇辄邀集故人遗老,倡和其中。而园林家乐戏班之精,为当时江南之首。与王士祯同年友善,常缄诗一编,题曰《寄阮集》。著《苍岘山人文集》6卷,诗集5卷,《微云词》1卷,《毛诗日笺》6卷,并行于世。他极富才艺,对昆曲、弹词亦有很高的造诣。尤擅廋词,《来生福弹词》内附22则灯谜就是明证。
中华灯谜发展到了明末清初,正是渐趋成熟时期。
《来生福弹词》刊于顺康(康熙元年1662)年间。其卷3第25回《荐贤自代特旨赐荣归,奉父承欢元宵成雅集》、26回《生辰胜会开出是非端,和府灵丹化转乖张性》中,大篇幅写元宵家庭雅集猜制灯谜派对,于此展示元宵民俗文化生活实况之一斑,尤其可瞥见灯谜创作活动的诸种信息。
我们可以借助书中作者对母体素材的抉择,类型特征的固态化,结构特点的显性化以及创作手法各异,格律体裁不同的文虎,把握清代顺康年间无锡谜坛灯谜创作现状、灯谜创作水平的大致情景,所谓窥豹一斑,想见全貌。
为了更好地传承“无锡灯谜”,特精选若干文虎注释。努力做到笺注全面、考证有据。过去是“头巾掩面畏人识,犹抱琵琶半遮面”,从此要为“天下谁人不识君”发声!
【一】
横看成岭侧成峰,
中有清溪一丝通;
埋没盘盂怜缺损,
苔痕错认血痕红。
(打一字)盥
〖笺注〗象形、离合、会意体。
首句引用苏东坡咏庐山名句,其余三句则是量体裁衣应景适境的自拟诗句。
“横”字领起,直贯“岭”达“峰”,化繁为简,以“E”“彐”意象出之,浑成天然。继之导“清溪一丝(水)”,方位之处确切无疑。至此,谜阵布置过半,再设下半局。“盘盂”该当如何“埋没(裁离)”,又当如何“缺损(拆离)”,则见承上启下的补充句:“苔痕错认血痕红”就昭然若揭了。“错认”“血”字之“痕”,非“皿”而何?故“埋没(裁离)”的应该是“盘盂”的上半部,“缺损(拆离)”的无疑是“舟”“于”。
至此,E、彐、水、皿等四个部件各得其法:象形逼真、会意真切、离合有度,表里映照,刻画分明,交代清楚,缜密细致,恰到好处!“盥”字水到渠成油然而生,真叫一个爽!
【二】
奴本凌霄操,怎禁得,斧斤斩伐火煎熬,生生落在烟花套,莫认漆和胶。恶磨头,日夜遭,身躯瘦得全无了,只落得,有才人,把我魂儿纸上描。
(打一物)墨
〖笺注〗赋体。谜面是长短句词章,既是词赋,又是谜语。它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手段,将文学创作的丰富想象力与谜隐思维藏头露尾欲说还隐的迷惑力如胶似漆地结合起来,用词的综合形象意义,一语双关来描摹谜底本源实体事物。
词的主角显然是一位命运坎坷的烟花女子,她噙泪自叙时运不齐被侮辱被损害的苦难遭际,备受蹂躏,悲催欲绝,不禁令人一洒同情之泪。好在她还看到人间“才人”们的些许温暖——“把我魂儿纸上描”——显出一点可怜慰藉的亮色!不愧为一首拟人咏物词章佳作。
咏物词托物抒情,言志咏意,既不脱离所咏之物“奴”的风姿神韵,幽怨情意,往复回旋一唱三叹,又能寄“墨”的个性特质谜意于其中(上片隐括制松腴的流程,下片叙述麝煤的功用),若即若离,似分还合,主观与客观并行不悖,令人读来有言外之意,寄兴悠远,乃谜中上品也。
【三】
杳
(打西厢记二句)倩疏林、与我挂住斜晖
〖笺注〗会意、离合体,拆面就底法成谜。
单词挂面,俗称“独字虎”。
谜底出自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倩:请,央求。意谓请疏林把将逝的夕阳留住。表达了崔莺莺对张生难舍难分之情:渴望时光停留,多作相聚之机。
“疏林”再稀也是“木”;“斜晖”高低总是“日”。
拆读谜面“木、日”使底面或以义扣(斜晖),或以形扣(疏林)。
“倩”“与我”“挂住”看似无关扣合之旨,似有闲字之嫌,其实,则有结构文句贯通语气营造氛围之效。
底面扣合,则见悠然舒缓,省形提义,彼此意合,手到擒来。足见技法圜转自如,功力深厚。若非经纶笥腹,何来突兀掀此波澜!
【四】
不是关公,不是项王,也向乌江自刎,也向吴下身亡。
(打鸟名)翡翠
〖笺注〗 会意增合体,回环双扣法。
关公:关羽,人称“万人敌”,后被神化尊为“关公”,清代崇为“武圣”。
项王:项羽,中华史上的战神,人称西楚霸王。
“也向吴下身亡”:刘备攻占汉中,自立汉中王,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水淹七军,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孙权袭杀了关羽。
“也向乌江自刎”:太史公曰:“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战非无功,天实不与”。
关公、项王:声名赫赫,耳熟能详;乌江自刎、吴下身亡:口耳相传,千古不朽。熟人熟典信手拈来,人名借代截搭配伍,幻化七彩,绚丽无比!
“不是关公,不是项王”,二句否定:着意合并化为一个焦点“非”字;又提取关公、项王姓名中的公约数:“羽”字。“非”“羽”上下其“守”,则“翡”字呼之即来。
“也向乌江自刎,也向吴下身亡”,二句勘验终局地之缘,提炼归纳成一个“卒”字。又向壁虚构,补出“乌江自刎”,“吴下身亡”事主之共通名:“羽”字。“卒”“羽”稍事腾挪,准榫卯合,立即出“翠”。至此前呼后应,雄红“翡”,雌绿“翠”凌空而起翩翩起舞矣!
翡翠:南方之鸟,雄性为红色,谓之“翡”,雌性为绿色,谓之“翠”。
此谜运典自如,双起双落,珠联璧合,历史意蕴丰厚,谜味醇香馥郁,高标悬志,终成绝唱!
【五】
运使做医
(打古妇人名二)莫愁、无盐
〖笺注〗侧面会意体,因果型结体成谜。
运使:清有都转盐运使,专管盐务,其官阶略低于按察命名而高于道员,有代宫廷采办贵重物品特权。
莫愁:莫愁女,古乐府中所传女子,善歌谣。
无盐:传说人物。姓钟离,名春。为齐国无盐邑(今鲁东平)人,世称无盐女。其状貌丑陋无比,年四十而未嫁。她关心政事,有隐身之术。曾自诣齐宣王,当面指责其奢淫腐败,宣王为之感动,乃“罢女乐,退谄谀”,并卜择吉日,立无盐为后。
运使,专管盐务,近水楼台先得月,区区之盐,何愁之有?
“运使做医”,岂非辞职下海,应面预设谜底“莫愁、无盐”由并立的名词(名字):莫愁、无盐,变义别解为动宾短语:莫愁(动)无盐(宾)。一字变性,妙趣横生。
【六】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打官职名)玉环同知
〖笺注〗会意体,用典法。谜面出自白居易《长恨歌》。玉环:雍正六年(1728年),始建玉环厅,隶属温州府。
同知: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无定员。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办事衙署称“厅”。
同:共,在一起(从事)。
知:彼此了解、交好的人。
杨玉环(719—756):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古四大美女之一。
谜底“玉环同知”由地方官职名词转义别解为主谓短语“玉环同知(杨玉环同知己李隆基在一起)”。“玉环”借代置换为人名杨贵妃。“同知”官名化为动宾词组“同知心在一起”。
【七】
打胎
(猜四书二句)既欲其生,又欲其死
〖笺注〗会意体,因果型结体说明因果式成谜。
打胎:中断怀孕。
谜底出自《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谜底中的“生”字是谜眼,由“活着”变义别解为“(妇女)生产”。一字之变,舒筋活血,全谜灵动。“打胎”不正是既希望胎儿生下来,又希望先让胎儿无生命的过程吗!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的事主,原本“生死”一体者,在谜境中不知不觉有偷梁换柱之诡秘谬巧:生者,母也;死者,子也。而今确指命系两人。
本谜它借助“其”代词领属的暗换(由一体变为两翼),所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使谜底由此及彼通向朦胧混沌地域,将原本浓烈微妙“生死相依”的爱恨情仇演绎为冷峻刻板“起‘死’回‘生’”的医疗技术,两相眏照,谬趣陡生。
灯谜与文学有天然的联系,古典名著《红楼梦》《镜花缘》等都涉及灯谜情节,数量也都多于《来生福弹词》,但从灯谜要素上来讲,各有千秋,难分伯仲。而从诞生时间上看,《来生福弹词》则要远长它们100余年,无疑是其皓首白发的长辈以及尝试灯谜与文学相融合的开拓领航员。
《来生福弹词》中的文虎,不愧为“梁溪灯谜史料瑰宝,廋坛弥足珍贵文本”。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