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 康熙斗彩人物故事图缸
时间:2015-11-17 11:00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大 中 小 ]
张帆 / 文 无锡博物院 / 供图 周洁 / 制图
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多彩结合的瓷器装饰方式。
一般先用青花料画出图案的轮廓,入窑高温(1300℃左右)烧成后,再在釉上填上各种彩料,第二次入窑低温(800℃左右)烧造,这样便烧制成了釉上与釉下交相辉映的斗彩瓷器。
创烧于明成化年间
斗彩创烧于明成化年间,但当时并不叫“斗彩”,最早使用“斗彩”这个名称是在清朝。成书于清雍正、乾隆时期的《南窑笔记》记载:“成(化)、正(德)、嘉(靖)、万(历)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
填(彩)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当时虽然有“斗彩”这一名称,但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斗彩”并不相同,今天所说的斗彩与当时的“填彩”比较类似。
根植传统寓意吉祥
无锡博物院藏的这件清康熙斗彩人物故事图缸,高16.3厘米,口径18.5厘米,底径13.2厘米。虽然从器型上称之为“缸”,但从尺寸看,它与日常的笔筒、笔洗大小差不多。器物外壁的主纹饰是人物故事图,鼓钉纹和弦纹在主纹饰的上下对称分布。细心的读者,从图中不难发现,纹饰中的人物、竹、石、阑干、太阳以及鼓钉纹的轮廓都是蓝色的线条,这就是先在釉下用青花绘制出的纹饰轮廓,纹饰中的绿色、黄色、红色是第一次入窑烧造后再填入的,这便是上文所说的斗彩工艺。
器身绘的人物故事图纹寄托着吉祥美好的祝愿,这也是当时比较常见的纹饰。此图一少年(许多“指日高升”图绘的是天官,天官指日,即日高升)指着高高升起的红日,寓意“指日高升”。除此之外,瓷器上还有许多寓意吉祥的纹饰,比如绘有一头戴官帽的官吏身后一只鹿——高官厚禄,猴子骑在骏马上——马上封侯,一只鹌鹑与九片落叶——安居乐业,喜鹊落在梅枝上——喜上眉梢等等。瓷器上的这些吉祥寓意纹饰根植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福与心愿。
斗彩鸡缸杯价值连城
今年的9月25日,厦门警方接到报案,一藏家的2对斗彩鸡缸杯被盗,价值6亿元。这新闻一出便吸引了众多眼球,这2对小杯子能值6亿?如果对斗彩鸡缸杯有所了解的话,对这个价值并不会很吃惊。如果被盗的这2对杯子是真品的话,价值6亿毫不夸张。因为就在去年2014年4月,一只成化斗彩鸡缸杯被上海大藏家刘益谦先生以2.81亿港元拍下,刷新了当时中国陶瓷界拍卖纪录。
为什么小小的一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可以价值连城呢?因为它很珍贵——它是中国陶瓷中的名品,斗彩中的精品,收藏家眼中的珍品。它是当年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质量上乘,数量有限。斗彩创烧之初烧造的主要是宫廷玩赏品,所以当时烧造的数量很有限,在明代就已经把它视若珍宝,如史料记载,在明万历年间,一对成化的斗彩杯就可以值白银一百两,那些历经几百年流传到今天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能够价值连城就不足为奇了。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