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人杰 >> 无锡英杰

浦山 —— 世界经济学界的智者

时间:2015-09-24 14:25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商报       字号:[ ]

  2006年11月,浦山的主要著作结集出版,《技术进步与就业》列为首篇。他的学生,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永定在序言中写到:“为了撰写这篇序言,我最近又反复阅读了浦山的博士论文。坦率地说,直到今天我也没能透彻理解论文的全部。”“在经济文献中,关于经济周期的形式化理论汗牛充栋。但是,浦氏创新—周期理论则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在经济学领域,浦山是上世纪40年代与克莱因、索洛不分轩轾的明日之星。
  浦山,原名浦寿山,师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1948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将熊彼特的创新思想与凯恩斯主义的收入决定理论相结合,运用计量经济学统计推理的方法,创建了一个内生技术进步的宏观经济模型,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但在国内,上世纪60年代知道浦山的人并不多,许多人只知道他是周总理的英语翻译。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克莱因等七个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到中国来举办经济计量学讲习班,与30多年前的挚友浦山重逢,并披露如若浦山当年留在美国,很有可能稳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国人这才开始了解这位世界级的计量经济学家。
  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代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鼻祖——劳伦斯·克莱因教授曾经回忆道:浦山“在哈佛大学读书时是班里的顶尖学生”,“是当时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生中最优秀的一个”。诚如劳伦斯教授所言,浦山对经济学的研究始终走在时代前沿,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技术进步与就业》就是一例。浦山认为如果资本主义存在过剩能力,则促进资本使用的技术进步比节约资本使用的技术进步对于就业量的影响可能更为有利。如果现有资本存量已经得到充分利用,则情况恰好相反。浦山指出,一旦技术进步被视作内生变量,就业量必然呈现周期性的震荡,即当技术进步发生的过程中需要新投资支出时,就业量会增加。
  浦山的理论基础是宏观经济学分析,为此他考察了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和当时各种最新理论成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从浦山的论文可以看出,60多年前的浦山不但谙熟古典经济理论、凯恩斯理论而且熟练掌握萨缪尔逊所开创的静态比较分析法和动态比较分析法。浦山在计量经济学上的造诣,当年在美国也是声名鼎盛。浦山所运用的包括微积分、拉普拉斯变换等数学工具,即便在今天对于中国大多数经济学研究生来说,不下一番工夫也是难于掌握的。
  2003年2月7日,浦山病逝于北京。他身上覆盖着党旗,似安然睡去。这一生他无怨无悔,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了建设强大社会主义祖国的事业。

 

吕东烨/整理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