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 纪念抗战胜利 >> 抗战记忆

8年抗战,无锡军民人员伤亡50541人

时间:2015-09-05 11:07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

70年前,这里曾遍地烽火

8年抗战,无锡军民人员伤亡50541人

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70年前,无锡人民团结一致、共赴国难,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为全民族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报联合无锡市史志办公室,共同推出这篇无锡抗战综述报道,缅怀过去,启示当下。

  无锡抗日斗争始于193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对东北三省发动大规模侵略。无锡人在第一时间通过当地报纸报道了九一八事变的消息,全城工农商学各界群情激奋,各民众团体代表紧急成立各界抗日救国会、召开抗日救国民众大会、开展对日经济绝交等斗争,迅速掀起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1月28日,日军发起进攻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后,无锡随即全城动员支援上海。各界民众发起成立国难委员会,捐献大批食品、日用品,并组织救护队、慰问队等开赴前线,支援第十九路军对日作战。
  1935年8月,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文委在鼋头渚万方楼召开会议,商讨抗日救国大计。出席会议的有王昆仑、钱俊瑞、孙晓村、陈波儿等人及无锡读书会的代表。为响应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当年12月26日,上海学生请愿团南京请愿,乘车途经无锡。无锡青年读书会的钱秋苇(钱敏)、陈佩三、许晓轩等人与无锡业余读书会的包厚昌、李鸿年、华浩之等立即赶写大量标语到处张贴,鼓动学生们去火车站欢送请愿团。上海学生请愿团的爱国斗争震惊了全国,也大大推动了无锡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8月,多个抗日进步社团合并组成无锡学社,在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的领导下,在无锡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消息传到无锡,数千民众示威游行,各界纷纷建立抗敌后援团体,抗日运动再掀高潮。同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战火逼近无锡,无锡抗日救亡活动的重点转入募捐、慰劳与救护。业勤纱厂、丽新纱厂、米业联合会,实业家荣德生等人,慷慨捐献麻袋、布匹、粮食等大批抗日物资,支援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
  无锡沦陷前夕,80多位进步知识青年还组成了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在无锡沦陷前奔赴南昌和武汉,进行流亡抗日宣传,寻找党的组织关系,义无反顾投身抗日洪流。市史志办的专家评价,无锡抗日救亡运动由兴起走向高涨,是近代以来无锡人民忧患意识、爱国热情和无畏行动的生动体现,是反抗外来侵略光荣传统的发扬光大。

  无锡沦陷,中共无锡县委重建
  1937年11月25日,无锡陷入日寇之手。12月2日,江阴全境沦陷。12月3日,宜兴大部分地区沦陷。日军在锡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为了抗日救亡,广大民众揭竿而起。一些乡间的游击队根据城区工人提供的情报,在群众的配合下,进城袭击日军把持的丝厂,摧毁了书院弄内的伪财政局,击毙伪无锡县知事杨高伯……据不完全统计,至1938年上半年,仅无锡四乡就涌现出了东北塘防夜队等39支、约2500余人的游击武装。宜兴、江阴也成立了苏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江南抗日游击队等多支地方抗日游击队。这些地方武装,尽管政治倾向不一、组织上各自为政,但都自发地同日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保家斗争。
  零星的游击活动毕竟势孤力单,亟待中国共产党来领导。随着形势的变化,无锡地区沦陷初期的武装抗日斗争,也由自发逐步走向自觉,由分散走向整合。1938年5月,中共江苏省委派中共京沪线工作委员会委员王承业来锡重建中共无锡县委,王承业任县委书记。
  至1939年4月,中共无锡县委发展了36名党员,建立了锡北夹山支部等3个党支部和中共无锡城区工作委员会,成立了无锡各界抗日联合会及其党组织。与中央特科情报组和八路军上海办事处领导的华东人民武装抗日会一道,争取和改造了梅村强学曾联防大队等10多支地方游击武装。此外,1938年夏,中共在江阴、宜兴也建立了一些组织。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无锡地区的党组织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站住了脚跟,得到了恢复发展。从此,无锡地区的抗日斗争有了党的正确领导,形成了以梅村为中心的抗日游击基点,出现了抗日团体纷纷组建并走向联合、地方武装经过改造后积极开展游击斗争的新形势。

  新四军带来无锡抗战新局面
  在梅村,问起上了年纪的当地人,无人不知“江抗”大名。1939年5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的指示,叶飞率领第六团从茅山出发东进,以江南抗日义勇军(“江抗”)之名于5月8日到达梅村,进行东进抗日。“江抗”以梅村为大本营,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配合下,相继取得了黄土塘遭遇战、奔袭浒墅关车站、夜袭虹桥机场等战斗的胜利。“江抗”大力开展扩军工作,先后改造收编了7支游击武装共1350余人。
  “江抗”东进5个月,沉重打击了日军,振奋了无锡人民的抗日热情,为无锡人民抗击日寇打开了新局面。如今,走进梅村锡东革命烈士陵园旁的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年过九旬的新四军老战士施光华感慨万千。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70多年前,在梅村潜伏时的接头暗号:“到梅村小学找陈枕白”。陈枕白是无锡县委和新四军、“江抗”在无锡地区的总联络员,无锡各界抗日联合会的主席,他所在的梅村小学是当时党的重要联络站。
  1939年10月,为避免与国民党忠义救国军发生摩擦,维护国共两党团结抗战大局,“江抗”先后西撤至江阴西石桥和扬中岛整训。
  1940年9月,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奉命率领成立不久的江南抗日救国军(“新江抗”)东路指挥部进入澄锡虞地区。同期,新四军独立二团等主力部队也挺进宜兴和桥地区。挺进无锡地区的新四军,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狠抓地方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建立无锡、锡北、江阴、太湖、宜兴县委等党组织,迅速筹建县、区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编组“新江抗”第四支队等抗日武装,取得港下、顾山、分庄庙等战斗的胜利。到1941年初,新四军和地方党组织共创建了澄锡虞、澄武锡、宜南、宜北、太滆等多块抗日根据地,无锡地区抗日斗争又打开了新的局面。

  抗日力量壮大无锡浴火重生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苏南新四军统一整编为第六师,谭震林任师长兼政委,师部一度设在锡北张泾诸巷(现锡北镇寨门村诸巷)一幢西式房子里。分别在太滆、锡澄等东路地区坚持抗日斗争。1941年9月,日、伪军对无锡地区的残酷“清乡”开始。为保存力量,新四军主力及公开的党政机构暂时撤离根据地。2003年,张泾镇政府对六师师部进行修复,筹建了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如今已是锡北一处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
  面对敌人的“清乡”,各地军民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采取避敌锋芒、隐蔽坚持与游击武装穿插相结合策略的反“清乡”斗争。老县前街的一位老太,以烧香拜佛为名,陪护著名爱国人士邹韬奋秘密前往苏中抗日根据地。印刷工人潘俊良等三人为新四军《前进报》社秘密筹办印刷机械和铅字。地下党员李建英等几位女同志在西门棚下街开办“好好商店”,掩护同志,搜集情报,采购制做军服的布匹和手榴弹的引线,转运收发报机,配合反“清乡”斗争。
  1943年中秋节,日、伪军调集2000多兵力突袭驻扎马山岛的新四军部队和中共太滆地委党政机关。马山群众冒死掩护驻在岛上的干部和新四军。妇女王玉英以夫妻相称掩护一位新四军战士,吴仁元为了保护130多名干部、群众,舍生忘死,机智地引开了敌人。经过血战,新四军独立二团五连在击毙日伪数十人、牺牲40多位指战员后,分散隐蔽。
  1944年春夏间,华中敌后抗日斗争逐步转入局部反攻阶段。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争取反对日伪抽丁征税的“先天道”暴动走上了正确的抗日道路,并大力开展锄奸、除霸、肃特、财经、文教等工作,恢复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到抗战后期,无锡抗日军民基本控制了无锡地区的广大乡村,日、伪军被迫龟缩在主要城镇和交通线上,抗日斗争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8年浴血奋战和付出巨大牺牲,无锡人民最终夺取了全民族抗战在无锡地区的伟大胜利。市史志办的统计数据显示,8年抗战中,无锡军民付出了人员伤亡50541人、各类房屋毁损296399间、社会和居民财产损失916059.71万元(以1937年7月法币价值计算)的巨大牺牲,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太滆地委机关驻地旧址(宜兴市和桥镇闸口村)

 (晚报记者 张月)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