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 纪念抗战胜利 >> 历史印记(图片)

铭记历史 不忘国耻 —— 家乡的抗战“穿越”

时间:2015-09-05 11:12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

 

铭记历史 不忘国耻

家乡的抗战“穿越”

  今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8年前,我们风光秀丽、繁荣富饶的家乡无锡,遭到了侵华日军铁蹄的践踏和摧残,遭受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为了让人们更多获悉和了解那场灾难,笔者寻访到那一年侵华日军随员所摄的图片、日军军用明信片及资料图片,这些同样属于历史罪证的资料,并用“彼时彼地”穿越连接“此时此地”的方式,将侵略者罪恶的行径和秀美家乡的诸多标志性地点,进行鲜明的对照,让人们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开创未来,更加热爱和平、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无锡锡沪路1号桥

  该图注释为“助川部队先头部队(日军16师团38联队,联队长助川静二大佐)在无锡附近,行进在毁坏的建筑中”。图中桥栏柱上有“0.3公里”字样。
  此桥为锡沪路1号桥,在锡城东郊的锡沪路,这地段离锡城广勤路约0.3公里。锡沪路筑于1934年,自无锡广勤路入上海,长138.86公里。图中可见公路桥上堆积满被毁坏的房屋废墟。日军第16师团于1937年11月13日自吴淞口逆水而上至白茆口,登陆后攻占福山要塞。19日攻占常熟后,又沿锡虞公路(俗称锡沪路)进犯无锡。11月23日始到达无锡安镇、东亭、许巷,沿锡沪路直扑无锡。1937年11月25日下午,日军16师团助川部队先头队通过锡沪路1号桥,抵达周山浜。
  据《无锡历史上的今天》记录:“1937年11月25日,日军左右翼军在无锡周山浜汇合。”

 

无锡火车站

  如今的无锡火车站车水马龙,现代气派。但是在当年,同样人流集中的车站却因战乱而遭废弃。11月26日,日军助川部队侵占无锡火车站,图中可见此时车站已废弃,一支日军部队自东向西而来。
  2005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亲历那段岁月的老人——无锡社桥中学退休教师、时年90岁的马德骏老先生作《无锡沦陷祭》:“弹指一挥,无锡沦陷日——1937年11月26日(农历十月廿四)瞬已68年……11月26日拂晓,日军侵入东门和火车站、马路上、北大街及城中心,至此无锡城沦于日寇之手。破城日军发现壮丁全部残杀,有的烧死,有的活活钉死在门板上,有的活埋。”

 

吉祥桥通运路

  通运路被日军注释为“无锡市内街道”,是助川先头部队进城的通道。在很多年前,这条路就是商店鳞次栉比的繁华街道。在上世纪30年代,通运路宽阔而繁荣,俗称“马路上”。
  图片位置在通运路的交际路口与太平巷口之间的路段。因为图中清晰可见“启泰栈”,这是一家当年颇为著名的旅社,其位置在通运路交际路口。启泰栈开设于清光绪末年,是随着1906年无锡火车站建站而开设在通运路的最早最老的客栈(号称“第一旅社”)。在图中还可见,在短短50米的路段内有:“大上海旅社”的“大减价”标语和“启泰栈”“第一旅社、房间清洁、价格便宜”等招牌、广告牌,还有丰泰源南货店、华德利钟表眼镜行、兴泉浴室等店铺招牌。图片中还可见启泰栈后的一幢楼房,屋顶已被战火焚毁。

 

无锡南门

  根据图片注释:“胁坂部队(日军第9师团36联队,联队长胁板次郎大佐)占领无锡南门,齐声高呼:万岁!”城门上方应有城楼,而南门城楼在1860年毁于太平军战火。据当时就职于县警察局的秦松石先生记述:“11月中旬,无锡戒严司令部撤销,宪兵后撤,第1师接管城防。是时东、南、西、北城门和水关,俱用沙袋堵塞,仅留西成、光复两门和东水关按时启闭”。
  当时无锡有六个城门,除原有四城门外,于1912年和1928年新辟光复、西成两门,这两城门都是没有城楼的。图中城门的门楣上方,还挂着宣传横幅:“国民有遵守公共纪律的义务”。


 

 

旧时市中心曾名观前街

    该图注释为“助川部队山田队,扛军旗在无锡市内行进”。路牌名“观前街”,在今天的人民中路那一段。这是一条城中的街道,街道两旁建筑都为楼房,虽然左侧的房屋已烧毁坍塌,但依稀可见战前时的繁荣景象。
  2012年,时年93岁的严祖熙老先生回忆:“抗战前夕我家住驳岸上邓侯弄口,所以看出这是寺巷的崇安寺山门口,右侧楼房是‘迎宾楼菜馆’和‘华美大药房’(建国后为新华书店),街中石柱内中有孔,似崇安寺前的旗杆石。”
  据史料记载,无锡在抗战时期被日寇烧毁的商店店堂计54268间。

 

过西门

  此图注释为“胁坂部队威武堂堂通过西门(试泉门)”。城门内同样挂着宣传横幅。在图片中,可见到城门内的门楣上,悬挂着的横幅为:“不嫖、不赌、不吃鸦片烟”。因为当时中国正在推行“新生活运动”,为了提高国民素质,以及“安内攘外”,蒋介石于1934年在南昌成立“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自任总会长。在城门右侧地上,可见散落的沙包,这便是沦陷前用来堵塞城门用的。


 

 

胁坂次郎在西门外


  图旁注释为“无锡入城胁坂部队长”,这就是侵华日军第9师团36联队联队长——胁坂次郎大佐,后曾参与“南京大屠杀”。1945年抗战胜利后,胁坂随第9师团在台湾新竹向美军投降,1946年受审于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在审判时,出庭为日军狡辩说:“我的部队刚进入南京,某位会计中尉因公外出途中,发现了支那妇人遗弃的一只鞋,他想让朋友看看它的美丽式样,带回了部队。此事被宪兵侦知后,以掠夺罪的嫌疑将材料送到军法会议。这位中尉因此在我面前流着泪主张自己无罪。我认可这一事实,并向上级作了转告。我记得结果是以轻微犯罪给予驳回。当时在南京的日本宪兵管束极为严厉,任何微细犯罪都决不宽贷”。胁坂竟将日军虎狼之师,说成仁义之师。
  上图右侧民居墙上有“卅六师二营惠山”字样。宋希濂率36师由苏州撤至无锡,再经无锡西进,参与南京保卫战。


 

 

燃烧的“振艺丝厂”

  左图中可见沦陷后日军片桐部队(日军第16师团第9联队,联队长片桐护郎大佐)侵占民船在南门外的古运河上,河畔厂房在燃烧。而臭名昭著的“百人斩”二元凶,就在该片桐部队。
  据《无锡地方资料汇编》第七辑载:“1937年抗战爆发,11月无锡沦陷后,大公桥下塘的“振艺丝厂”厂房大部被烧,约300部车被毁。”据《南长古韵》记述:“日军烧毁‘振艺丝厂’2个车间和3层堆栈”。后该厂又被伪“惠民公司”占据,随即被日本人改组为“华中蚕业公司”。1945年抗战胜利时,厂内已成废墟。
  图见无锡沦陷后,南下塘“振艺丝厂”的3层蚕丝堆栈在燃烧。现该处为“大运河数字博物馆”的三号展馆——“凸轮坊”。


 

 

时郎中巷王禹卿旧宅

  该图注释:“在城内紧急设立无锡保安局”。这里是时郎中巷王禹卿旧宅(现梁溪饭店),门朝南,八字照壁,古木参天。王宅有3幢西式洋房,俗称东楼、中楼、西楼。而左下图中这门厅在西楼的南面,门厅后还有大厅。在“文革”时期照壁、门厅、大厅悉数拆除。抗战前这里曾是无锡县警察局、县保安队驻地,沦陷后为日军三什中将率驻无锡部队的司令部及日军宣抚班、伪县自治会所在地,也是后来伪县公署(1938年6月1日成立)临时驻地。在此驻无锡的日军羽田部队,也是大规模残酷屠杀“淞沪会战”中国战俘的刽子手,真是罪恶累累、臭名昭著。
  2011年,时年79岁的于芷老先生,70年前家住时郎中巷,与王宅一墙之隔。他回忆说:“那时我经常看见有人被抓进去,但从没看见有人被放出来。而在夜深人静时,里面常会传出凄惨的叫喊声。时间长了,这里的老住户也就都搬走了”。


 

 

梅园浒山之顶

  左图为一枚日军的军事邮便,题为“南京进击”:梅园山顶眺望太湖。为无锡沦陷后,侵华日军在梅园浒山之顶(念劬塔北)。
  1927年,梅园主人荣德生先生在此平整土地后辟为网球场和高尔夫练球场,并建精舍7楹,取名“敦厚堂”,供球员和游人休息之用,此处远眺可见太湖。2012年,梅园建园100周年,梅园管理处将敦厚堂按原样复建,以延续梅园造园文脉。荣德生之孙荣智健,为复建敦厚堂工程捐资200万,并题写匾额。


 

 

北门外游弄拱北楼

  上图为北门外游弄的拱北楼面馆被日军烧毁后的残迹。拱北楼面馆创办于清同治2年(1863),是无锡著名的百年老店。原址北门外游弄,由面馆、茶馆、浴室3部分组成。先后六易其主,但店名未改。相传清末举人杨乃武冤案辩白后,南下途中曾到此就餐。历次遭兵灾、火灾,其楼也屡毁屡建。抗日战争时期,拱北楼毁于日军战火,抗战胜利后迁至城中崇安寺。90年代,由于崇安寺改造拆迁,搬至胜利门广场原五金站继续营业。


 

 

马山钮埼村

  钮埼村位于无锡马山,现址在灵山圣境东,原村已拆迁。1938年农历2月11日,侵华日军集1400余人,几十艘汽艇和3架飞机包围马山,侵入钮埼村、檀溪村,惨无人道地实施大屠杀,所以这里有“仇恨坑”、“血泪潭”。日军在马山杀害1500余人,其中当地村民999人,烧毁房3600余间,渔船40余艘。大屠杀后的马山,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一片凄凉。

 

(朱树新  文 / 配图)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