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人杰 >> 无锡英杰

陈翰笙——中国现代经济学泰斗

时间:2015-08-06 09:57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商报       字号:[ ]

 

  编者按  一座城市如同一个人一样,就是一个富含多元文化和汇融各类思潮的容器,值得长久回味和研磨。从今天起,为期半年的"无锡工商文化系列"专栏(分经济学家篇、工商华章篇、新城篇、产业篇四部分)在无锡商报与读者见面了,首个经济学家篇,将系统刊登薛暮桥、孙冶方等数位无锡籍中国经济学家的经济理论和成长历程,通过洞窥这些经济学大家的“思想枝叶”,提炼那些对于中国经济和区域经济走向曾有的把脉、分析和提醒。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现代乡镇企业的发源地,曾经诞生过很多具有独立思考、学术体系、意识架构的经济学家。我们希望那些源于实践的经济学思想,如同绚烂的思想火花,照亮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前进的道路,并在城市人文精神的廊道中薪火相传。

 

s_504884_254494.jpg


  陈翰笙可以说是寿命最长的经济学家。2004年1月25日是这位经济学泰斗的“茶寿”——“茶”字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这位曾经跨越三个世纪的学坛巨擘,以其博大深厚的学识、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中华民族的富强独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陈翰笙早年游学欧美,27岁就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大等多所高校任教,在这期间他开始关注中国农村经济的问题,并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其学术研究始终以《资本论》为指导,力求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说明农村的生产关系,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奠定了基础。陈翰笙一生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科学系统地阐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村社会性质,得出土地所有与土地使用间的矛盾正是现代中国土地问题核心的结论。他还利用农村调查所得的材料写成《封建社会的农村生产关系》、《中国南方农业问题》等多部论著,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对反对封建土地制度起了很大作用。
  作为一名博学多能的学者,陈翰笙不仅是研究农村经济的巨擘,在工业经济、南亚学、太平洋经济问题等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要不要工业化曾经是一个长期有争论的问题,特别是上世纪20—30年代,曾经有不少人主张" 以农立国",不赞成中国实现工业化。而陈翰笙坚决主张中国必须实现工业化,他说:“从手工业生产占优势的社会转变到机器制造占优势的社会,就是现代工业化的过程。”陈翰笙指出,新中国应该走自己的工业化道路,建设程序大致应该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走。在学习国外特别是苏联工业化经验方面,他主张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之。他指明了中国在长时期内正确处理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方式应该遵循的正确原则。
  作为无锡乡贤,陈翰笙生前十分关心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问题,多次千里迢迢从北京赶赴无锡,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出谋划策。1984年陈翰笙听说家乡即将创办《信息报》(现《无锡商报》),特意托人带回具有深刻意义的《信息社会要开发智力一文》,刊于试刊号上,鼓励家乡创办经济信息类报纸。
  2004年3月13日夜晚,陈翰笙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我国几千年来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位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的陈翰笙,一生追求治学、救国,献身于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将这一传统推至一个新的境界。陈翰笙,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名字!

  (吕东烨/编辑整理)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