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地名

惠山“三峰”名 为啥不见“惠”

时间:2015-07-05 12:23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

作者:无锡市地名研究会副会长 袁裕坤

 

s_497686_250853.jpg

 

(图片均由蒋强 摄)

 

 

  惠山,既是梁溪大地地标,更是无锡的城市灵魂。梁溪儿女世世代代守望这片风水宝地。许多人对惠山、三茅峰等地名,只知其然且不知其所以然。惠山名称由来及风景名胜背后蕴涵深厚人文积淀,历代帝王、佛道仙人和文人雅士与惠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三茅峰”名称源自“三茅真君”
  惠山历史渊源深厚,惠山九峰由南北望,宛若九龙,故旧称“九龙山”。
  《环宇记》称九龙山、冠龙山、九陇山;唐顾欢《吴地记》称华山、历山、西神山、龙斗山;《汉书》载“春申君时盛祀以牛,名历山”;《太平寰宇记》引《郡国志》称冠龙山;陆羽《惠山寺记》称斗龙山、古华山。南朝称历山,传舜帝曾躬耕此山,山有九陇,俗谓“九龙山”。《蠡溪笔记》载,晋开山禅师,西域僧人慧照来此山,他有很高佛学造诣,喜欢结交文人雅士,一时名声很大。后人们便用慧照名命山称“慧山”,古时慧、惠相通,故称“惠山”。这便是“惠山”的名称由来。
  地名一般遵循“桥随路名”、“峰随山名”的原则。无锡许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心里一直纳闷:惠山既以“惠”字命名,惠山“三峰”却又不称“惠峰”?
  为了弄清惠山“三峰”名称由来,笔者20多年间四处求证,翻遍手中几十册史籍无果,访问请教文史学者也不得要领,近年求助网络才弄清其中渊源:惠山头茅峰、二茅峰、三茅峰名称,典出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道教“三茅真君”在此修道。
  “三茅真君”祖籍陕西咸阳南关,为汉修道成仙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三茅真君”是道教茅山派祖师,道教称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道教具较高影响力。
  老大“大茅君”茅盈,字申叔,18岁弃家遁入北岳恒山读老子书及《易经》30年。服饵内修积6年,后见西王母,受玉佩金铛之道、太极玄真之经,49岁学成得道授延年不死之法。老二“中茅君”茅固,字季伟,汉景帝时举孝廉,累迁至武威太守。老三“三茅君”茅衷,字思和,汉宣帝时迁洛阳令,后拜五更大夫、西河太守。茅盈飞升后,老二、老三弃官还家,求兄于东山修道三年,佩服九转还丹后,亦飞升成仙。
  三兄弟同乘舟经暨阳(今江阴),上历山(即无锡惠山)登峰顶修道院。茅氏三真得道后,又到句容句曲山(今江苏省句容茅山),掌管此山,故句曲山命名“茅山”。齐梁陶弘景编定《真灵位业图》,即称大茅君茅盈“司命东岳上真卿太元真人茅君”;称中茅君“句曲山真人定禄右禁师茅君”、“右禁郎定禄真君中茅君”;称三茅君“三官保命小茅君”。宋太宗和宋真宗、徽宗、理宗等历代皇帝,均对“三茅真君”屡有加封。无锡民间才有将惠山三峰以“茅氏三兄弟”,分别命名“头茅峰”“二茅峰”“三茅峰”的后话。

  乾隆誉“江南第一山”
  惠山有着灵秀山貌风光及历史文化积淀,自古是江南首屈一指的游览胜地。
  二茅坪绿树掩映一座“听雨亭”,“亭小听春雨,峰高望夏云”楹联主题鲜明;亭旁临崖,“古华山”、“九龙山”、“西神山”牌楼一字排列,与耸入云霄的电视塔呼应。“九峰相接连,五渚逆萦浸”;“为观一邑,擅胜三吴”;“佛香松叶里,白云花雨深”三副楹联,点明惠山众多旧称,道出惠山自古即“擅胜三吴”佳景。西侧“沐香阁”前,“千峰苍翠吐春意,万顷烟波浴朝晖”;“指挥云树规全局,研炼湖山入壮图”楹联,气壮山河!登阁极目远眺,蠡湖、太湖、梁溪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古时达官贵人,名人雅士,经京杭大运河登山赏景观光,进香拜佛扫墓。宋高宗赵构曾驻跸,清康熙、乾隆多次巡游留诗篇。乾隆对惠山情有独钟,六下江南十一次游山,评述江南诸山山水风光,“唯惠山幽雅娴静,江南第一山,非惠山莫属”。
  惠山九峰中最著名三个山峰,依次头茅峰、二茅峰、三茅峰,主峰头茅峰海拔328米,三峰并立,蔚为壮观。头茅峰有游人休憩处,二茅峰建有电视转播塔,三茅峰之巅“云龙”景观,有“三吴第一山”、“东坡题处”等刻石。宋苏东坡作“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诗句,为登山远眺太湖展示一幅美妙山水图画。

s_497686_250854.jpg


  曾有苏南最闻名最集中的道教文化群
  史载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年,道教始入梁溪,无锡最早的道观为1400年前所建惠山洞阳宫,鼎盛期以“白云观”为核心,惠山“七十二摇车湾”为轴心,共14座道观、寺庙、庵院,为史上苏南地区最集中、最闻名道教文化群。寺庙、道观楹联意涵深邃,彰显丰厚人文底蕴。
  游客在三茅峰平台沿山脊东行百米,古庙前一副“人间佛道仙境地,江南古刹第一峰”楹联,引人瞩目;踏进三教宝殿,左老子殿、右孔子殿、正面玉皇殿。“圣佛仙云集三茅峰、儒释道共技天下春”;后殿“惠风剑神刊行健、祥云绕寺地坐修”楹联,彰显海拔300多米惠山之巅,系“佛道仙聚会”的清静之地。
  山顶通讯塔旁北坡拾级下,望公坞俗称“七十二摇车湾”,悬崖峭壁耸云端中一罅缝,即富由传奇色彩的“石门”奇观。崖下泉水溅滴,元宋皇宗族赵若岩在此隐居,建“悟空精舍”故名“悟空泉”,泉水流虽小且清澈甘甜。泉旁石壁鲜红“石门”二字引人注目,“叠嶂栖云”石刻清光绪无锡知县廖纶书,无锡地区罕见摩崖石刻群折射悠久历史积淀,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立有石碑。

  白云观与惠山:八仙道人无锡情缘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俗语,市民百姓耳熟能详,但若论吕洞宾(吕纯阳)与惠山乃至无锡的渊源,恐怕鲜为人知。
  “石门”旁天然石龛“白云洞”,残存“吕纯阳仙居”石刻。碑文载“白云观”东晋建,原名“迎祥观”、“紫微宫”,因“八仙”吕纯阳曾在石门旁洞内修炼,刻吕纯阳石像供奉称“白云观”。“白云洞天”门口,一副“仰三茅峰抚石门云吕祖道术济世虔人名扬四海,聆二泉月驚龙舟涛华君仙药回肠荡气誉满五洲”楹联,气势磅礴,将锡惠美景、二泉山水、惠山道教文化底蕴,刻画得淋漓尽致。楹联中“吕祖”即指吕纯阳——“八仙”神话中惟一非虚拟之仙人“吕洞宾”。
  传吕纯阳系唐朝宗室,姓李,武则天屠杀唐室子孙后,携妻隐居碧水丹山间,用两只碗相扣作枕改姓“吕”,常居岩石下故名“岩”,常洞栖故号“洞宾”。
  《宋史·陈抟传》载:吕岩“关西逸人,有剑术,年百余岁。步履轻捷,顷刻数百里”,修道有术。吕不拘小节,好酒能诗爱女色,所谓“酒色财气吕洞宾”。这些与百姓相通的世俗生活,使吕仙人更富人情味,让百姓觉得亲近。《吕纯阳房术秘诀》,一部纯粹两性房室气功、性养生、性治疗类专著,虽不乏时代糟粕,但多处闪耀性学历史光彩。
  如今,“石门”旁夹道白云道观、龙海寺、玉皇殿、雷尊殿、离垢道院等佛道古迹犹在。明嘉靖天启年所建江南道教福地石门、九阳道院等,曾是道家修炼洞天仙府,现成市民游客休闲观光好去处。尤其一副副工整对仗楹联,富含哲理、文雅含蓄:白云洞“九峰鹤翔江南神仙府,五湖龙迴山北道人家”;白云洞天“仰三茅峰抚石门云吕祖道术济世虔人名扬四海,聆二泉月驚龙舟涛华君仙药回肠荡气誉满五洲”;离垢道院“道本无名强作名而为道,神何有相假造相以修真”,内殿“紫气东来开玄门遗宗,青牛西去传云水家风”;龙海寺“茶澈欣论纵观腾龙,水清馨香横看碧海”……以及阴阳八卦图等,传递老子、庄子等道学先人哲学理念和处世之道。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忘却劳顿,登山游览、驻足品评欣赏。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