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抗日游击基点:中共无锡县委的重建
时间:2015-07-01 06:23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 字号:[ 大 中 小 ]
1937年11月,中共江苏省委员会(简称省委)在上海成立。不久,省委为加强苏浙一带县、区党的工作和抗日武装斗争,成立了以沙文汉为书记、林枫为副书记的外县工作委员会。林枫负责京沪铁路一带的外县工作。
外县工作委员会的领导机构设在上海。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速敌人占领区内的乡村工作》的指示,更直接地领导上海邻近地区的游击战争,1938年5月,省委决定建立中共京沪线工作委员会(简称京沪线工委),林枫任书记,李建模、王承业为委员,领导京沪路东段地区党的工作和游击武装工作。
1938年10月,省委决定将京沪线工委改为中共江南特别委员会(简称江南特委,又称苏常特委),并增派省委学生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部长张英任特委组织部部长。特委设机关于无锡棉花巷21号。是月,林枫召集会议,宣布中共江南特委正式成立。会议分析了苏南东路(京沪铁路东段)沦陷后的态势,讨论了建党工作、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等问题。特委根据省委的指示精神和东路的实际情况,明确了三项任务:一、坚持“隐蔽发展”的方针,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二、发动群众,组织团体,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团结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共同抗日;三、掌握并逐步扩大游击武装,建立抗日游击基点。会上,林枫宣布了经省委批准的特委成员的分工:林枫任特委书记,张英任组织部部长,李建模任宣传部部长兼中共常熟县委书记,王承业任持委委员兼中共无锡县委书记。
1938年5月,在特委会议召开之前,中共江苏省委已派京沪线工委委员王承业到无锡重建中共无锡县委。王承业,又名王仲良,浙江余姚县人,少年时就到上海当银匠,1927年在上海参加工人运动,来无锡前任上海煤业职工及苦力委员会支部书记。他以“难民”身份与鲁乃铭、潘坤海、钱春生(又名戈克平)、吴云标等一起,由在上海暨南大学当门房的无锡大革命时期的党员朱秀谷带到锡北东房桥朱家落脚。当时的锡北,已被“忠救”十支队周振刚所控制;原打算借以立足的朱松寿游击队,已被“忠救”第五支队袁亚承收编去了。王承业觉察情况已与原先在上海所掌握的发生了变化,遂根据省委提出的“找到关系、站住脚根、开展工作”的重建敌后游击区党组织的方针,重新寻找立足点。王承业召集失去组织关系的党员进行商讨,详细分析了无锡四乡的具体情况,在比较各游击队头头、成员的政治倾向中,大家把目光集中到锡东梅村的强学曾部。强学曾,地主后裔,毕业于私立无锡中学,沦陷前是无锡县商团第二十九支队(梅村)支队长。其队员绝大多数是本地青年农民和一部分失业职工与失学青年。该部与“忠救”无瓜葛,而且又有陈枕白、李哲先等几个失去组织关系的党员在其中负责政治工作。考虑到党曾在梅村地区有深远的政治影响和群众基础等有利条件,王承业初步决定把立足点转到梅村来。这个意见经请示江苏省委后,省委指示:以锡东梅村为立足点,以争取控制强学部的武装为工作中心,开展党的各项工作。
王承业根据省委的指示,在朱秀谷的陪同下到达梅村,并经朱介绍,与在梅村小学任教的陈枕白取得联系,被安排在梅村镇以西2华里的偏僻小村德仁里巷贫农华阿金家。这里便成了中共无锡县委机关所在地。不久,江南特委机关也从城区棉花巷迁来这里。梅村小学成了党的秘密联络点。
王承业通过朱秀谷的关系,与无锡地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失去组织关系的一些党员取得了联系,根据省委关于“隐蔽发展”的方针,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考察,秘密而谨慎地陆续恢复了陈枕白等8人的党籍。与此同时,县委在农民、教师、店员、游击队员中进行建党工作。鲁乃铭、潘坤海在锡北夹山吸收了4名农民入党,建立了由李善根为书记的夹山党支部,这是抗战以来无锡县农村中建立的第一支部。鲁乃铭和陈平(即钱国华)在锡北八士桥店员和教师中发展5人入党,建立了陈平为书记的八士桥党支部。王承业和鲁乃铭在无锡国民抗敌自卫大队(即强学曾部)中开展建党,发展了姚家(礻乃)、沈云章等入党,建立了张振华为书记的直属中队党支部。县委还以无锡国民抗敌自卫大队政治部民运工作组的名义,派出李尧生等党员,分赴梅南、梅北地区,在夜校、社团的积极分子中发展了惠峻山、赵建平(原名陈毓良)、朱帆(原名陈福良)等6人入党,实行单线领导。
无锡县委贯彻省委开展游击区工作的方针,在沦陷后极其复杂的局势中“站住脚跟”、“隐蔽发展”,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工作,到1939年4月份已建立了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6名,成为无锡地区人民抗日斗争的领导核心。
中共江苏省委在开展农村游击区工作的同时,派员到城区开展抗日活动。1938年11月,省委派周荣生到无锡。周荣生,原名叶家洪,化名周志远,安徽人,曾在上海难民工作委员会和纺织行业中进行党的工作,来无锡前系上海工人工作委员会联络干事。周志远根据省委关于城市工作“积蓄力量”的方针,在北门外和济瞎坊立足后开展秘密工作。他依靠城区的职业青年抗日救国会(简称“职救”)、青年界抗日救亡团(简称“青救”)、学生抗日救国会(简称“学救”)3个群众抗日团体,培养和发展尤旭等骨干分子入党,在建立党小组和党支部的基础上,于1939年4月建立了中共无锡城区工作委员会。在日本侵略军麇集的城区,党员以职业为掩护,既采取隐蔽的方式,又利用公开合法的形式,进行各种抗日活动。周志远和“职救”中的党员,根据省委提出的“勤学、勤业、交朋友”的工作方法,广泛深入到造船、煤炭、米行、搬运、纱布等行业和厂家中去,以办读书会、办夜校、拜兄弟、结姐妹、“金兰会”等合法形式,团结工人和职员中的积极分子。他们通过发传单、贴标语、出刊物、小罢工、惩办汉奸和粮食奸商、破坏日军征粮等开展抗日宣传和有节制的抗日斗争,还动员工人下乡参加游击队和江南抗日义勇军。由惠永昌(即王新民)等发起组织的“青救”,在日伪举办的运动会上散发抗日传单;组织学生抵制当局强迫学日语;秘密调查日伪动态和据点兵力,为茅山新四军提供情报;到四乡游击队中去开展抗日宣传工作。
1941年8月,中共中央社会部上海情报站派地下党员邱宝瑞(即邱麟祥)到无锡任情报员,搜集日、伪军情报转送上海情报站。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无锡城乡的抗日斗争有组织地广泛开展起来。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