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学习资料
时间:2015-06-29 08:13 浏览次数: 来源: 网络下载 字号:[ 大 中 小 ]
导 言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70多年前的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一场殊死搏斗。德、意、日法西斯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给人类文明造成空前浩劫。面对邪恶的法西斯势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联合起来,互相支持,并肩作战,沉重打击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经过多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人类史册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最早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这是中国各族人民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总兵力,消耗了绝大部分的日军精锐部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母亲的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事业,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彪炳千古的壮丽篇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极为珍贵。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就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人类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编撰这套资料,作为历史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组织开展教学,以此总结、反思这场战争,祭奠为民族解放献身的英雄先烈,从而弘扬革命传统,振奋民族精神。
救亡高潮
概 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还没有散尽,随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来临,法西斯的阴霾笼罩全球。
1931年,在日本军部极端势力推动下,日本悍然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亚洲战争策源地开始形成。1933年,希特勒上台,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反共、排犹……无所不用其极;对外疯狂扩军备战,把德国绑上战车。1936年,德日两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欧亚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为掩饰侵略行径,炮制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为迫使英美等国承认其占领东北的事实,为威逼国民政府就范,日军悍然制造“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直至签订《淞沪停战协定》。此后,日本的侵略暴行甚嚣尘上,继占领东北三省之后,发动热河战役,占领长城要塞,逼签《塘沽协定》。策动汉奸卖国贼,制造“华北事变”,逼签《何梅协定》、《秦土协定》,妄图使华北五省继东北四省之续。
日寇把沦陷区变成其“王道乐土”,由日本宪兵、特务、警察与伪组织结合,实行残酷的法西斯殖民统治,对人民肆意蹂躏。仅1933年9月的抚顺平顶山惨案一事,就残杀居民3000多人,烧毁房屋800余间。还大肆移民,实行奴化教育……种种罪行罄竹难书。
中国人民不愿做奴隶!在上海,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奋起抵抗;在热河,吉鸿昌等率军收复失地;在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还改造各种抗日武装。赵一曼是其中杰出的共产党员代表。1936年,在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指导下,东北抗日联军成立。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随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时机即将到来。
庙行血战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三省。为了威胁国民政府,迫使它承认日军侵占东北的既成事实,1932年1月,制造了大举进攻上海的“一·二八”事变。28日夜,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从淞沪铁路及虬江路两面向闸北进攻,扬言4个小时内占领上海。驻防闸北的国民政府第十九路军将士在蒋光鼐、蔡廷锴的指挥下,奋起抵抗。迫使日军先后撤换了盐泽、野村,以植田谦吉为总司令官。
国民政府第五军在张治中指挥下,赶赴前线增援。2月22日,植田调集30000军队在凌晨3时乘雾直攻位于上海东北角的庙行镇,企图断绝闸北与吴淞之间的联系。在日军密集的炮火中,张治中指挥的第五军将士临危不惧,英勇抗敌,与十九路军的援兵三面夹击敌军。从早晨一直血战到晚上8时30分,日军伏尸遍野,被歼3000人。庙行之战,威震中外。张治中将军说:经此一役,“我国我军声誉在国际上顿增十倍。连日各国舆论莫不称颂我军英勇无敌,而倭寇军誉则一落千丈也。”日本政府不断向上海增派军队,2月29日日寇发动总攻时,投入的总兵力已达10万左右。3月1日,日军向江湾、庙行周围继续发起强攻,在日军的炮击、轰炸、反复强攻下,十九路军和第五军伤亡惨重。3月2日,十九路军向全国各界发出了退守待援的电文,表示:“不与暴日共戴一天”。
吉鸿昌
吉鸿昌(1895~1934),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党员,民族英雄。曾任国民党宁夏省政府主席、军长。因反对蒋介石“剿共”被解除兵权,被迫“出国考察”。“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进攻上海,吉鸿昌闻讯后,立即乘船回国。按照共产党的指示,他北上天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3年日军占领热河后,向河北、察哈尔进犯,吉鸿昌毁家纾难,拿出6万元购买武器弹药,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宣布反对《塘沽协定》,武装抗日,收复失地。同盟军浴血奋战,收复了沦陷72天的多伦城。这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首次攻克日军据点,中外震惊,举国欢腾。在日伪军以及国民党军队的夹击下,同盟军失败。
吉鸿昌转到北平、天津等地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任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11月在天津被捕,后被秘密押解到北平。
24日,吉鸿昌披上斗篷,从容走上刑场。就义前,他在刑场上用树枝作笔,在地上写下气壮千古的诗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写毕,他喝令敌人:“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椅子来,我得坐着死!”并冲着执刑的刽子手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的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着你们怎样打死我。”他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
吉鸿昌将军从一个爱国的旧军人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由他所言:“我能够毁家纾难,舍身报国,拒绝利诱,见危受命,这样来抗日救国,这正是党给我的感召。”
赵一曼
赵一曼(1905~1936),四川宜宾人,东北抗日的女英雄。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赵一曼是她到东北参加抗日斗争时期的化名。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党中央调她到满洲省委工作,1934年满洲省委决定,派她到哈尔滨东南山区的珠河县(今尚志县)抗日游击区工作,她在当地建立反日农民会、妇女会、儿童团,创建珠河道北农民游击连。在战场上,她跨着白马,手持双枪,英勇杀敌。1935年11月,因腿部受重伤,不幸被捕。
她被押解到哈尔滨,遍体伤残、奄奄一息,日本特务机关对她软硬兼施,她把囚室变成战场,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在逃脱失败后,敌人对她进行了一个月的审讯,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对她百般折磨,使用所有的酷刑,她没有屈服。敌人把赵一曼押解到她战斗过的珠河县处死“示众”。
就义前,她给未满8岁的儿子留下了一封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事情,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我最亲爱的儿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
赵一曼,这位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共产党员,一位满腹柔肠的母亲,一个普通的中国女人,1936年8月,在她战斗过的东北珠河英勇就义。她把31岁的年轻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 —— 抗日战争。
举国奋战
概 述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今北京)西南宛平城外卢沟桥发动进攻,制造“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在亚洲打响了。不久,日军又以“虹桥事件”为藉口,发动进攻我国经济中心上海的“八·一三事变”,直逼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
日本侵略军在战争初期即暴露嗜血本性:1937年11月,在金山卫登陆后,残忍地制造“无人村”,仅三天中,就烧毁民房3059间,杀害我同胞1015人,老人、孕妇和婴儿都未能幸免。村里原有一口“赤旱塘”,因日军在此一天中就滥杀无辜60多人,人们改称“杀人塘”。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中国军民被集体枪杀或活埋的有19万多人,零散被杀居民仅收埋的尸体就有15万具。屠城血证,成为“现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机的时候!
“八·一三”事变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各界爱国人士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正面战场多次组织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军队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铸起卫国的新的长城。
1937年8月13日至同年11月的淞沪会战,空前激烈的宝山、罗店血战,八百勇士坚守四行仓库……中国军队坚守三月,歼敌6万余人,粉碎了日本侵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10月,日军侵入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林彪率领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国民党军队在八路军配合下,在山西忻口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阵地争夺战,可歌可泣。
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进犯徐州,在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张自忠、庞炳勋率军在临沂重创日军,粉碎了日军会师计划,为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奠定基础。
1938年6月至10月,日军五路并举,发动以夺取武汉为目标的进攻。国民政府汇集百万大军保卫武汉。历时近四月,歼敌数万。1938年10月,日军从海路攻入广州后,国民党军队被迫撤退。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是,都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表现了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浴血奋战,团结抗日的民族精神,迫使日军停止了进攻的步伐,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赢得宝贵的积聚人力、物力,重铸抗敌精神的时机。
宝山、罗店血战
1937年淞沪会战开始后,日军在沪东、虹口和闸北方面节节失利后,又另谋新的攻势。8月23日,约三个师团的日军由张华浜、川沙登陆,向济河、罗店、宝山进犯,战事重心移到罗店至月浦一线。为此,中国军队在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副司令长官顾祝同的统一指挥下,兵分三路御敌:浦东由张发奎指挥,近郊由张治中指挥,江防由陈诚指挥。敌我双方在被日军称为“血肉磨坊”的罗店至月浦一线展开激战。9月5日,日军在军舰、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全力进犯。驻守宝山的第十八军五十三团三营营长姚子青率部与日军展开短兵相接的肉搏战。经过三天苦战,全营官兵壮烈殉国。马君武在《抗日纪事诗》中,咏宝山守军云:“六百余人齐授命,宝山应改号姚营,肉弹枪械争强弱,国土官兵共死生。”忠实地描述了姚子青营长及全体官兵的骁勇和壮烈。宝山陷落,致使驻守月浦和杨行的中国军队失去屏障。
9月13日,日军全线发动总攻击,企图突破江湾方面的东南两线,进攻刘行,包抄罗店。29日,大战序幕揭开、罗店处于两军拉锯的战略要地,刘行是决战的中心。日军以铁甲坦克开道,配合大队步、骑兵冲锋,隆隆的坦克,履带上粘满了血色泥土和士兵的血肉!面对日军的坦克,将士们有的抱着炸药包冲向前去奋力投掷,有的身绑集束手榴弹与敌坦克同归于尽。因此罗店一线的阵地战,是肉体与钢铁的拼杀。落后的军备器械,传统的作战方略,使中国军队“苦战旬日,为之付出了阵亡官兵5000余人”的沉重代价!
争夺罗店的外围战依然惊心动魄,中国军队用“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举泣鬼神,豪气贯日月!
八百壮士 四行抗敌
淞沪抗战开始后,1937年10月26日,日军突破大场防线,中国军队战况告急。江湾和闸北的守军为避免覆没,撤至苏州河以南阵地,仅留88师的一个营(士兵共452人,被记者误称为八百壮士)由团副谢晋元指挥,在闸北四行仓库(位于今西藏路以西、苏州河北岸,为北方四银行金城、中南、大陆、盐业的仓库)继续作战。
面对成千上万的敌军,谢晋元与全体官兵表示:与日寇血战到底,誓与四行仓库共存亡!27日,敌军来犯,谢晋元指挥官兵以手榴弹、步枪和机枪痛击日寇,毙敌80多名。28日,敌军发动大规模进攻,谢晋元挥舞战刀高喊:“将士们,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决不贪生怕死,立志杀身成仁。”指挥数十名战士登楼投掷手榴弹。一战士将手榴弹捆在腰间,从六楼窗口纵身跳入敌群,与敌数十人同归于尽。29日下午,日军第三次进犯被击退,又留下了数十具尸体。
八百壮士拼死抗敌,上海市民同仇敌忾,纷纷捐献食品支援,上海市商会献呈国旗一面,由十四岁的女童子军杨惠敏越过大桥送入四行仓库。将士们把国旗在六层楼顶升起,对岸租界里成千上万的群众为此热泪盈眶,一片欢呼,将士们抗战的决心也愈加坚定。
从10月27日下午至31日,四行孤军血战四昼夜,打退敌军数次进攻,营长杨瑞符与10余战士壮烈牺牲。日寇被歼200多名,伤者无数,但仍未能前进一步。31日,守军完成战斗任务,奉命撤出四行仓库,退入租界。
至此,震惊中外的四行仓库保卫战胜利结束。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抗击日寇的可歌可泣的壮举,永远名垂青史。
忻口战役
1937年10月,侵华日军主力由河北进入山西,进逼太原。太原会战爆发。忻口右托五台山,左依云中山,地势险要,是晋北通向太原的门户。保卫太原,忻口势在必守。
10月上旬,华北日军主力坂垣征四郎第五师团等共约5万余人,占崞县、原平后,向忻口进犯。中国方面先后调集约16个师兵力,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在忻口以北龙王堂、界河铺、南怀化、大白水、南峪之线布防。10月13日,日军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猛攻忻口西北侧第九军防守的阵地,军长郝梦龄、师长刘家麒率军顽强抵抗,最后壮烈殉国。敌我展开往复拉锯战,为突破僵局,日军采用毒瓦斯、烧夷弹助攻。我守御官兵冒着烈火和毒气殊死战斗。
为配合忻口正面作战,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115师在平型关地区数次击截日军,威胁敌后方。120师攻克雁门关,切断了敌人从忻口通往大同的后方交通线。129师夜袭阳明堡机杨,毁敌机24架,屡挫日军锋芒。
为挽救忻口危局,日军改由沿正太铁路西进,10月26日,日军攻陷娘子关、阳泉,太原告急。娘子关失陷后,忻口阵地侧背受到威胁。11月2日,卫立煌令忻口守军撤退。11月8日山西省会太原失陷。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华北战场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与日军相持三个星期,歼灭日军2万余人,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一个月占领山西”的梦想。国共两军紧密配合,浴血奋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坚强的抗战决心和伟大的抗战力量,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临沂之战
1938年春,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坂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和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分两路侵入山东南部,妄图与渡长江北上的华中日军南北夹击徐州,打通津浦路。徐州是当时津浦、陇海铁路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相当重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为粉碎敌人第五、第十师团会师徐州门户台儿庄的战略企图,布兵于淮河一线与滕县一带。
3月5日,坂垣师团进攻临沂。临沂是鲁南军事重镇,距台儿庄90公里,临沂不保,台儿庄则难以维系。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驻守临沂的庞炳勋将军率5个团及少量海军陆战队坚守阵地,但伤亡极大。3月14日凌晨,奉命增援的张自忠将军指挥59军暗渡沂水,向敌第五师团右侧背发起攻击,战至16日,庞炳勋部也发起反攻,经过三天血战,日军完全被击溃,残敌向莒县逃窜。此役,张、庞两军共约伤亡3000余人,但日军也被消灭3000余人。18日晚,59军奉命向费县集结,威胁敌第十师团左侧背,以策应战区正面作战。不料,日军第五师团趁机又攻临沂,庞炳勋部再度告急。张自忠率部星夜回援,于25日返抵临沂。全军官兵浴血鏖战,给日军以极大的杀伤。29日,第57军333旅和汤恩伯部的骑兵团赶到,中国军队全线出击,坂垣师团再次被打得掉头逃窜,临沂之围再解。
李宗仁后来评价道:“临沂战役最大收获,就是将坂垣、矶谷两师团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彻底粉碎。造成台儿庄血战时,矶谷师团孤军深入为我围歼的契机。”
“保卫大武汉”
武汉三镇地处华中腹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7年11月,南京被围时,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军事委员会迁至武汉。日本企图速战速决,对武汉实施决战,击破中国军队在华中的主力,逼迫国民政府屈服。面对日军咄咄逼人之势,蒋介石制定了“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战略方针,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充分利用武汉外围的广大地区和无数的天然屏障,将第五、第九战区的百万大军部署在长江两岸、大别山麓,实施积极的防御作战。
1938年6月初,侵华日军的一部分别从合肥、芜湖出兵,至7月初占领怀宁(今安庆)、湖口等地。7月下旬,以华中派遣军第十一、第二军约二十五万人,分五路沿长江两岸和大别山麓合击武汉。在日军进军沿途,广大爱国官兵英勇作战,在田家镇、沙窝等地区重创日军。10月初,万家岭一役,薛岳将军调动十万大军将孤军深入的日淞浦师团包围在10平方公里的山岭中,该师团几乎被全歼,损失1万多人。10月下旬,日军攻占鄂城、黄陂、应山等地,对武汉形成三面包围。
10月21日,广州失守,国民政府认为武汉已失去战略上的重要性,决定弃守。27日,武汉沦陷。整个武汉会战历时4月,打死打伤日军10万人以上(日方承认3.1万多人)。在保卫武汉的会战中,日军曾截获了我军一辆邮车,车内装满了中国军队将士的家信。信中未见任何畏惧敌人,临阵脱逃的语句,全是慷慨奔赴战场,以身报国的豪言壮语。
广州、武汉沦陷后,中国形势危急,日军也无力继续进攻。自此,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转入相持
概 述
随着战局的扩大和战线的延长,日军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针对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根据地迅速发展和抗日力量逐渐增长的状况,日本侵略者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于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同时,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渐增长,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妄图消灭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领导解放区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扫荡”,一面打退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1941年德、日法西斯的猖狂进攻,把苏、美两个大国也牵进了第二次世界战争。由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扩大到最大规模,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终于最后形成。反侵略国家的大联合,预示着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走向胜利。
张自忠
1940年8月,延安各界数千群众隆重集会追悼张自忠将军。毛泽东主席亲笔赠词“尽忠报国”,以此高度评价了张自忠将军忠贞殉国的一生。
张自忠,字荩忱,山东临清县人。在临清高等小学堂毕业后,先后入天津、济南法政学校苦读。辛亥革命起义,他秘密加入了同盟会。因目睹国家内忧外患,痛心民族多难,列强欺凌,毅然中途辍学,于1914年秋停学从军以报国。1916年被推荐给冯玉祥的十六混成旅。由于他坚韧耐劳、训练勤奋,不久升任连长、营长、学兵团团长、旅长等职。在军中,张自忠以“练兵有方,治军严明”著称。他的练兵原则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夜练黑漆头”。
抗日沙场之上,他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民族英雄、抗日名将。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张自忠担任二十九军前线总指挥,率部主动出击,与日寇血战七昼夜,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喜峰口战役的胜利。“七•七事变”爆发后,张自忠又率部奔赴抗日前线,曾一战淝水,二战临沂,三战徐州,四战随枣,升任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
1940年5月,为阻击向襄樊、南阳进犯的日军,他率领七十四军从宜城渡过襄河东岸,在新街、方家集一带与日军血战。5月16日,日军又增兵一万余人,陷张自忠部于重围。张自忠率部转战到宜城南瓜店十里长山高岗上,沉着地指挥作战。下午寇军逼近,部队已伤亡殆尽,弹药亦快用完。张自忠下一道紧急命令:“今日是我报国时矣!”“子弹打完,要用刺刀杀,刺刀断,要用举头打,用牙齿咬”。敌人的机枪扫中了他的腰部,他卧在地上继续督战;敌弹又洞穿他的前胸,他仍大呼“杀敌报国!”,最后,身中7弹,为国家民族流尽最后的一滴血,壮烈殉国,年仅五十岁。
冀中反扫荡
冀中平原,地处河北省中部,河流纵横,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冀中人民与八路军并肩作战,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为坚持华北抗战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把中国变成其进行大东亚战争的“兵站基地”,更加残酷地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的“扫荡”。尤其对河北省中部被称为“八路军衣粮库”的冀中平原更加垂涎,恨不得一日吞下。
1942年5月,时任日华北方面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亲自率领五万多日本侵略军向冀中平原发动疯狂进攻。仅1942年,敌人对冀中进行了75次大“扫荡”,规模大,手段极为残忍。日军在8000个村庄里设置着1700个据点,出动700辆汽车不断来往巡逻,形成所谓“铁环阵”的严密封锁圈,并采用所谓“纵横合击”,“张网捕鱼”等毒辣手段,企图一举消灭我冀中根据地的抗日力量。敌人“扫荡”到哪里,就在哪里实行残暴的“三光”政策(即杀光、抢光、烧光),造成了“无村不带孝,到处闻哭声”的惨状。
面对空前的大“扫荡”,冀中军民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我八路军、游击队和民兵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在敌人实行“烬灭作战”,散布鼠疫,施放毒气等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我军民创造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事迹。如宋庄之战,我军两个连与敌军2500多人激战十多小时,打死敌坂本旅团长以下1100人之多,而后我军胜利突围,伤亡仅73人。冀中军民用游击战、地雷战、地道战打击敌人。冀中军民又广泛开展了交通战,军民们开展挖道沟运动,道沟四通八达,能通大车,便于掩护我军的行动,也便于狙击敌人,又使敌人的骑兵、汽车、装甲车和一切快速部队都难于前进。
冀中军民在冀中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狠狠打击敌人。经过两个多月激烈、艰苦的斗争,消灭日寇八千多人,终于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集中7万人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敌后根据地的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了反“扫荡”、反“蚕食”的斗争,歼灭了大量的日伪军,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重要战场。这次反“扫荡”斗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其中之一。
狼牙山,地处河北省易县西南部,距离县城约45公里,海拔1105米。因其山势险峻酷似狼牙,峰顶直刺云天,故称狼牙山。9月25日晨,日军约3500人气势汹汹地开始向狼牙山进攻。因主力调出掩护军区领导机关,这里只留第l军分区第l团第7连担任防御。第1团团长给7连的任务是坚守到中午12点,然后撤出战斗,向主力靠拢。7连隐蔽在山腰,待敌人接近后便开火了。
日军以为是八路军主力,拼命猛攻。几次交手之后,7连伤亡不小,连长也负了重伤,指导员带领伤员首先转移,把继续坚守的任务交给了6班。这时,6班也只剩下5人,他们分别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全班沉着应战,机动灵活,凭借有利地形,又打退敌人几次进攻。他们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忍着饥渴,从清晨战斗到傍晚。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五壮士攀上狼牙山峰顶,砸毁枪支,纵身跳下悬崖。马玉宝、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负伤脱险。为了表彰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当地人民在狼牙山上建立了纪念碑。
蓄胡明志的梅兰芳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出生于北京,著名的京剧艺术家。他曾致力于古装新戏的创造和传统剧目的加工整理,完成了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的重大革新,突破了传统正工青衣专重唱功、不太讲究身段表情的局限,将花旦和刀马旦的技巧融进青衣表演中,并对舞台美术、布景、化妆和音乐进行了重大的有突破性的改革,一直为后人所继承。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激起了梅兰芳强烈的愤慨。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筹建伪满洲国,多次派人利诱、邀请他前去演戏,以示“祝贺”,但每次都遭到梅兰芳严辞拒绝。1937年“七•七”事变后,到了8月,中日两军在上海也投入交战。梅先生决定蓄起唇髭以明志,直到战争结束为止决不再登台演出。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很快沦陷了,当时梅兰芳未及撤离。一天,日军侵港司令酒井派人将梅兰芳硬行接去。酒井惊讶地问他为何留须,梅兰芳回答说:“我是唱旦角的,年岁大了,扮相、嗓子都不如以前,应该退出舞台了。”酒井无奈,只得作罢。
1943年,大汉奸褚民谊、日本华北驻屯军报导部部长山家少佐等多次出面胁迫他重返舞台,勒令梅兰芳参加纪念演出,并威胁说,倘若违抗,便以军法从事。在这一严重形势下,梅兰芳接连注射了三次伤寒预防针,冒着四十度高烧的生命危险,佯称病重,严拒了敌人的要求,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才重返舞台。
“亲王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但贝多芬永远只有我一个。”这是贝多芬与李希诺夫斯基亲王的绝交信中的经典话语。梅兰芳在敌寇入侵时蓄起了胡须,离开了舞台,此时的他一如在狂风暴雨下弹奏命运交响曲的贝多芬,俨然是伟岸的战士。
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白求恩1890年出生在加拿大,成年后加入加拿大共产党,是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1936白求恩年参加了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1937年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中国反法西斯战场对医生的需要,比西班牙更加迫切。白求思受加拿大劳动进步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医疗队于1938年来华,到达解放区,并从延安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
1938年7月,白求恩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毛泽东电告聂荣臻“请每月付白求恩大夫100元”的生活津贴。白求恩当即回信谢绝。然而生活上无所求的他,工作上却是高标准。在白求思的主持下,抗日根据地第一所“模范医院”诞生了。这座后方医院,设备相当简陋,但手术室和消毒病房却又非常卫生。白求恩在创办模范医院的同时,还亲自给医务人员讲授医学知识,给护理人员作动作示范。
随着战争的日趋激烈,伤员不断增多。1939年10月28日,白求恩在魔天岭附近村庄抢救伤员,他坚持为最后一名重伤员做完手术。在敌人进村前几分钟才撤出村庄。可是在这次手术中,白求恩划破了左手中指,不幸感染了败血症。11月9日病情恶化,白求恩却不同意转向后方医院,最终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完县黄石口村离开了人世。
新中国成立后,白求恩遗体迁葬到河北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此后,加拿大友人多次来华参加白求恩同志的悼念。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思,永远是全世界无产者的骄傲和榜样。
走向胜利
概 述
1943年春夏以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了重大的转折,反法西斯盟军在各条战线展开了战略反攻。斯大林格勒会战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5月中旬美英联军胜利结束北非战事,9月上旬,意大利投降。随后,同盟国先后召开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就开辟第二战场和盟国联合对日作战等问题取得一致意见,这对进一步联合力量,彻底打败法西斯,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进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敌后战场军民渡过了最困难时期,进入恢复和再发展阶段,针对日军相当兵力调往太平洋和南方战场,日军占领区兵力相对减弱,而且久战疲惫,战斗力不断下降的情况,华北、华中、华南解放区军民,普遍向日伪军展开攻势作战。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向日伪军发起更为猛烈的春季和夏季攻势,华南抗日游击队也广泛向敌占城镇和交通线出击。与此同时,正面战场在1944年进行了滇西反攻,中国驻印军于1943年冬开始了缅北的反攻。东西两线配合打通了中印公路,给日本在缅甸方面的驻军以歼灭性的打击。
1945年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临近最后胜利。5月8日,法西斯德国签字投降,欧洲战争宣告结束,盟军作战重心东移集中对付法西斯日本。在此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迎接大反攻作好了思想、组织和军事上的准备。在日本拒绝接受中美英三国政府的《波茨坦公告》,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和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后,中国从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向拒降的日伪军展开了全面反攻,最终迫使日本侵略军在投降书上签字,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出奇制胜 —— 地雷战
游击战是我国人民在长期武装斗争中形成的传统战法,是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传家宝。地雷战是抗日战争中广大群众创造的一种最有效的打击敌人的方式,它首先是在晋察冀边区发展起来,而后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传播开来。
当时山东的胶东地区等根据地军民就地取材,土法上马,村村制火硝、户户碾炸药,人人造地雷。民兵们运用多种地雷战法消灭大量日伪军。还用碗、壶、瓶、缸、灯、锅等日常生活用具改装成的爆炸物。在埋雷方式上,更是神奇微妙。有时把地雷布置在瓜田里,叫“西瓜雷”。把雷挂在门框上叫“抬头见喜冒”,把雷吊在井里叫“蜻蜓点水雷”。一旦敌人经过布雷区,踩响地雷,便血肉横飞。
1945年5月,敌伪军2000余人,对胶东海阳盆子山区进行“扫荡”,妄图消灭我民众抗日武装力量,控制海阳、莱阳沿海区域,以达到长期占据青岛的目的。为了粉碎日军的“扫荡”计划,海阳民兵配合主力部队展开了地雷战,使敌人在道路上、田野里、门前屋后、房间内都有碰到地雷的危险。敌军每次行动都胆战心惊,在地雷下丧命者数不胜数。经过105天的反“扫荡”,毙、伤、俘敌673名。地雷战的作用和威力可以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由于敌人处于处处有雷、物物皆炸的环境中,整天胆战心惊,精神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迫使敌人陷入进退维谷、寸步难行的境地,消耗和削弱了敌人的大量有生力量,限制了敌人的行动,保护了根据地人民的生命财产,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作战。
入缅远征军
日本帝国主义于1941年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不到半年时间,便占领了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同时企图截断中国的陆上国际交通运输线 —— 从中国昆明到缅甸仰光的滇缅公路,由缅入滇,与中国战场的军事行动相配合,从而迫使中国屈服。1942年,为了与英国共同防卫滇缅路,中国政府即应英国政府的请求,派远征军入缅,与英军组编了一支远征缅甸的抗日部队。它在入缅作战时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2年2月至6月的滇缅路之战,第二阶段,1943年春至1945年3月的打通中印公路之战。
中国远征军统称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卫立煌(未到任,后改为罗卓英)。1942年2月下旬,总数达10万的远征军陆续出征入缅。由于英军配合不力,这支军队一部分西撤印度,一部分退回国内。远征军第一阶段的入缅作战由于仓促应战,各国军队指挥各异,致使部队始终陷于被动,从10万减至4万余人。
1943年4月,撤退到云南的远征军与蒋介石新增派的部队组编为滇西远征军。由陈诚任司令长官。撤到印度的远征军与国内新派去的部队改编为驻印军,由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后改郑洞国)。分别对部队进行训练,并装备盟军提供的新式武器。
1945年2月19日滇西远征军在收复畹町后,分路追击残敌,于1月27日与驻印军胜利会师于芒友。此时,日军在菲律宾失败,为收缩战线,日军全部退出了缅甸,中国远征军赶缅战役取得最后胜利,凯旋而归。
中国远征军从失败到胜利的艰苦历程。反映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抗战决心。它的胜利,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对中国大陆战场的最后总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是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中配合盟军,打击日寇所作的重大贡献。对以坚韧不拔、克服困难、英勇奋战的国民党军队广大官兵,他们的英雄业绩是值得讴歌的。
日军密苏里号受降
1945年8月,美国对日本的广岛、长崎分别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同时,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对日作战。这一切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最后覆灭
此时,中国抗日战争也转入最后的战略反攻阶段。在毛泽东的号召下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到10月10日,经过两个月的大反攻,人民军队收复国土31万5千2百平方公里,毙伤敌伪军23万多人,给侵华日军以致命的打击。
在形势急剧变化下,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停战诏书》,日本向盟国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是星期天,东京湾内风平浪静,这是盟国正式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日子。
早上8时,中国代表许永昌上将及美、英、苏等国代表乘“尼加拉斯”驱逐舰到达美国主力舰“密苏里”号战舰旁边,中国代表首先登上密苏里舰,英、苏等代表相继登舰。
9时,日本参加投降签字仪式的人员乘美军“兰斯多思”驱逐舰到达,先登上“密苏里”号战舰的是外相重光葵,他的身后是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他们在全舰美军水兵带着“残酷满足感”的注视下倍感难堪。他们被领到“密苏里”号战舰的二号炮塔下,肃立在麦克阿瑟元帅的案前,静默无声。
盟军受降仪式开始后,重光葵和梅津美治郎先后签署了投降书。接着,美国代表尼米兹上将首先签署受降书,中国代表徐永昌上将及英国的福拉塞上将、苏联的狄米夫扬科中将等代表相继签字,日本军国主义从此以战败投降被载入史册。
9时8分完成仪式。这时,美国900架战机编队飞过了“密苏里”号战舰的上空。麦克阿瑟通过广播向全世界说:“今天,枪声平息了,巨大的灾难结束了,伟大的胜利实现了……”
至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中国人民经过8年之久的民族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打败了号称“东方第一强国”的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范例,它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树立了榜样。
结束语
抗日战争是从鸦片战争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雪了自中国近代以来饱受列强欺侮的民族耻辱。抗日战争的规模是空前的,在中华大地广阔的领土上,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几万万人浴血奋战了整整8年之久。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空前的,它收回了由于不平等条约而失去的部分主权,也收回了大部分失地,被强割出50余年的台湾、澎湖列岛等地,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正是如此,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成为26国宣言的四大领衔签字国之一,成为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在历史上有过2000余年的友好交往,也有几十年不愉快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也使日本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痛苦。历史是无情的,穷凶极恶地发动侵略,使亚洲人民饱受战争惨祸的日本战犯们,终于受到了历史的严正审判,并且将永远受到世界人民的唾弃。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得以建立,这是两国政府和人民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历史的悲剧不容重演,我们都应珍视中日友好关系,坚决反对日本极右势力为其侵略历史及其罪行辩解的丑恶行径,防止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竭尽全力巩固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使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