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无锡县财产损失情况
时间:2015-06-28 09:40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 字号:[ 大 中 小 ]
抗战期间,日军不仅给无锡县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而且也造成了巨大财产损失,无锡县人民承受了重大的战争灾难和损失负担。据现有资料统计,抗战期间无锡县社会财产损失总计 =SUM(ABOVE) 856538.4万元,居民财产损失总计 =SUM(ABOVE) 4382.16万元,共计损失总值 =SUM(ABOVE) 860920.56万元[1]。因同时期还有相当一部分损失项目无法折算价值,故此处统计数据远低于实际损失价值。
(一)居民财产损失
日军侵占给全县居民带来了巨大财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居民共计损失房屋2111.72万元、粮食 =SUM(ABOVE) 558.20万元,服饰 =SUM(ABOVE) 148.99万元,生产工具 =SUM(ABOVE) 50.38万元,生活用品 =SUM(ABOVE) 428万元,其他 =SUM(ABOVE) 1084.87万元等。
(二)社会财产损失
1.工业损失
日军侵占后,无锡县工业遭到严重摧残,28537间厂房毁于战火[2]。纺织行业中7家棉纺厂中业勤、广勤、豫康等3家被焚毁,申新三厂、庆丰、丽新、振新等损失惨重,全县纱锭被毁166614枚,占63.73%,布机被毁3304台,占88.84%[3]。申新三厂、振新、丽新等一度为日军占有,损失惨重。缫丝行业中丝厂全毁的有9家、半毁的14家,缫丝车减少67%[4],产品外销断绝;面粉行业中茂新一厂被焚毁,其他厂存货被抢,部分设备被破坏;机器厂也有30 多家毁于战火[5]。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工业直接损失 =SUM(ABOVE) 6860.55万元,间接损失 =SUM(ABOVE) 508319.76万元,两项合计515180.31万元(不含1314部机器、6台发电机等价值)。
2.商业损失
沦陷期间,全县共有54268间商业用房毁于战火[6],“繁华之区变成瓦砾之丘”,城区“商市顿衰,街上只见摊贩不见商店”,摊贩也仅仅集中在崇安寺、长安桥、北塘、桃枣沿河一带。直至1941年商市稍有恢复,私营商户数计1746户,仅为1936年的36%[7]。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商业共计损失12030.22万元(不含 21万担生丝价值)。
3.农业损失
沦陷期间,日军在无锡县到处抢掠烧杀,强行低价收购军粮,全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摧残,农业水利设施遭到破坏,农业收成骤减,农民生活困苦,蚕桑生产步入衰落,桑田被毁17万余亩。1939年全县粮食总产约10万吨,其中种植水稻81.4万亩,稻谷产量7.73万吨,小麦60万亩,产量2.25万吨。与1932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减少近6.82吨,其中稻谷产量减少5.77万吨,小麦产量减少0.75万吨[8]。由于日军滥伐树木,抗战期间全县林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至抗战胜利时,全县部分丘陵山区已成荒山秃岭。渔业生产中仅1939年鱼池所养之鱼,全被日军盗卖一空,渔民一年损失达73.18万元、 鱼7.2万担[9]。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农业损失达4578.73万元(不含275728株树木、17万亩被毁桑田之价值),8年全县减产米8988490石、麦4563110石[10]、鱼576000担[11]。
4.文化教育损失
日军侵占期间,全县许多学校被毁,部分文化娱乐场所毁于一旦,县立历史博物馆藏品被日军洗劫一空,县立图书馆藏书损失十分之一,乡村图书馆全部被迫停办[12],2105间祠堂被毁[13], 4家广播电台被日军炸毁[14]。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教育共计损失974.96万元,文化事业损失共计达794万元,两项合计1768.96万元。
5.交通损失
沦陷期间,全县交通运输遭到严重破坏,无锡火车站遭日军轰炸,全县汽车公司全部停业,锡沪长途汽车公司损毁客车68辆,锡澄长途汽车公司损毁汽车38辆[15]。全县货轮损失20艘,木船1200艘[16],一些社会运输工具,大多在战争中被征调,公路、桥梁毁损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公路损失9.27万元,铁路直接损失10.66万元、间接损失3842.7万元。三项合计3862.63万元。
6.金融损失
沦陷初期,全县33家典当业大部分因被抢劫一空而停业,7家钱庄业和23家保险机构全部停业,10家银行或停业或转移。全县金融市场逐渐沦为日伪银行控制,伪币泛滥,物价飞涨,投机盛行,金融业畸形发展。据统计,银行业中仅中国银行、浙江兴业银行、上海银行等三家银行在无锡县的直接损失达896.35万元,中国银行一家的间接损失达227.68万元,典当业损失共计达165.2万元。据现有资料统计,金融损失总计达1289.80万元。
7.邮政电信损失
沦陷前夕,1937年11月23日,无锡邮局员工因无锡即将被日军侵占,奉命撤至上海,电报局则随军后撤,邮政电信业务全部陷入停顿。1938年6月,无锡邮局从沪返锡,恢复营业,每月售出邮票的收入仅3000余元[17]。与此同时,邮局信件须经日军宪兵队检查。当时工商业尚未完全复业,邮政业务清淡,仅为战前的25%[18]。1939年后,无锡县的邮政、电信逐渐由日伪控制。期间,受战争影响,全县邮政电信业务起伏不平,仅1942年,无锡邮局投送各类函件40644件,其中快递挂号仅383件。与战前相比,大为减少[19]。据现有资料统计,无锡县邮政电信40万元[20]。
8.其他损失
抗战期间,日伪不断加大对人民的掠夺,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税目税率变动频繁。1938年3月,伪无锡县自治委员会实施货物通行税,11月改为营业税,12月恢复印花税。1939年1月,又征收干茧营业专税,每市担征税3元;同年,恢复广告税,并试办棉花专税,每担花衣征收法币2元。1940年,征收蚕丝建设特捐,每包捐110元;征收猪只营业专税,每头6角;稍后征收纸张营业专税。1941年加倍征收印花税,并按房金带征5%的旅馆捐,增加所得税税率2-4成等等[21]。在日伪的大肆搜刮下,百姓苦不堪言,日常生活难以为继。
据现有资料统计,日军侵占期间,无锡县财政、公共事业以及其他类损失达317787.75万元。
(三)财产损失的统计说明
无锡县财产损失统计数据主要由查阅档案文献资料和走访调查得到的财产损失数据汇总而成。课题调研人员先后在无锡市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台北“国史馆”等处查阅到抗战胜利后无锡居民或企事业单位填报的财产损失报告单,并走访调查当年部分居民或企事业单位的财产损失情况。对于这些零散的损失数据,调研人员经过考证予以采用,按照上级党史部门关于抗战损失课题调研币值换算的统一规定,将损失币值折合为1937年7月的法币币值,并归类汇总,最终形成课题调研统计数据。由于有相当一部分损失项目无法折算损失价值(如县立历史博物馆损失的文物价值无法估量),再加上未能查阅到当年填报财产损失的汇总数据,因此此次调研形成的损失统计数据要远远低于实际的损失价值。
[1] 财产损失价值为折合1937年7月之法币币值。下同。
[2] 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市志》第二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7页。
[3] 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市志》第二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9页。
[4] 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市志》第二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40页。
[5] 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市志》第二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40页。
[6] 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市志》第二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6页。
[7] 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市志》第三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12页。
[8] 无锡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县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208页。
[9] 上海市档案馆编:《日本在华中经济掠夺史料(1931-1945)》,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第127页。
[10] 薛明剑:《全国救济总署调查:无锡被敌破坏灾情》,《大锡报》1945年11月5日、7日。
[11] 上海市档案馆编:《日本在华中经济掠夺史料(1931-1945)》,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第127页。
[12] 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市志》第四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61页。
[13] 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市志》第二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6页。
[14]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苏省志·广播电视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32、533页。
[15] 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市志》第一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4页。
[16] 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市志》第二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6页。
[17] 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市志》第一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7页。
[18] 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市志》第一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2页。
[19] 无锡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县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431页。
[20]《敌伪毁损没收或占用交通事业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统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全宗号000006,目录号02,案卷号000247。
[21] 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市志》第三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68、1869页。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