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 纪念抗战胜利 >> 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 无锡县民族工商业损失

抗日战争前无锡县工商业的基本情况

时间:2015-06-28 11:06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       字号:[ ]

 

无锡县时期

民族工商业损失专题调查

 

无锡市抗战损失调研课题组

 

    无锡县[1],素有“小上海”之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抗战前无锡县已拥有工厂315家,产业工人6.3万人,居全国第二位;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3%,仅次于上海、广州,居全国第三位;资本总额占全国第五位[2]。抗战前无锡县的商业繁盛,为内地驰名的商埠。1937年至1945年日本的侵华战争和殖民统治,使无锡县近代民族工商业遭受空前的劫难,据不完全统计[3],被烧毁工厂厂房28537间,商店店堂54268间,工商业损失额达527210.53万元,其中工业直接损失6860.55万元, 间接损失508319.76万元,总计损失515180.31万元;商业直接损失12030.22万元,间接损失无法估算。

 

    抗日战争前无锡县工商业的基本情况

 

    无锡县地处太湖之滨、长江之南,人口稠密,文化发达,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无锡县交通便利,沪宁铁路、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境,江河湖海相通。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为无锡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无锡县的民族工业于抗战前夕,已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在无锡县建立,且发展很快。和国内其他城市的工业开始时大多是官办(包括“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不同,无锡县的工业一开始便是民族资本兴办的。1895年,杨宗濂(字艺芳)、杨宗瀚(字藕芳)兄弟创办业勤纱厂,成为无锡县近代工业企业的滥觞,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企业之一。190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与朱仲甫合伙创办保兴面粉厂,1905年与荣瑞馨等创办振新纱厂。1904年,周舜卿开办裕昌丝厂,是无锡县最早的机器缫丝厂。此后,以棉纺织业、缫丝业、面粉加工业为三大支柱的近代工业如雨后春笋在无锡县兴起。自1895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无锡县已有纺织、面粉、缫丝等工厂19家,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从1914年至1926年13年间,无锡县的民族资本家又在锡创办了98家工厂[4]。申新三厂、庆丰、丽新等纺织厂和茂新第二面粉厂等一些大中型工厂,都是这一期间开办出来的。至此,无锡县形成以纺织、缫丝、面粉三大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雏形。并且无锡县民族工商业

 

    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杨、周、薛、荣、唐程、唐蔡六大产业资本集团[5]。至抗日战争爆发前,无锡县已发展有纺织、缫丝、染织、针织、面粉、碾米、榨油、铁工、砖瓦、石粉、化学、造纸、化妆品、糖果等20个工业门类,大小工厂315家,产业工人6.3万人,年总产值7726万元。在各工业门类中,纺织、缫丝、面粉三业占绝对优势,1934年无锡县的工业资本,纺织厂为多1237万元,占无锡县工业资本的66%;缫丝为290万元,占15.5%;面粉厂为238万元,占12.7%;而其它工业只占5.8%[6]。缫丝厂和缫丝车数量,分别占全省的94%和95%,居全国城市首位。纺织拥有纱锭261435枚,拥有布机3719台,分别占全省的42.4%和51%[7]。面粉工业的生产能力,居全省第一位。工业产品的产量,棉纱占全国0.8%,面粉占12%,蚕丝占40%[8]。

 

    无锡县位居水陆要冲,商贾荟集,抗战前为国内驰名的内地商埠。无锡县在历史上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还有“丝市”、“布码头”之称。至清代,无锡县商业繁荣,粮食经营尤盛,被誉为“锡邑百业之冠”。抗战爆发前夕,无锡县米市达到鼎盛期,从1928年至1937年,无锡县粮市年成交数常在1200万石左右,居全国四大米市之首。与此同时,无锡县金融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抗战前夕,全县共有公私银行10家,典当33家,钱庄7家,保险机构23家[9]。交通运输由于轮运业的开创,沪宁铁路的通车,锡澄、锡宜、锡沪公路的相继建成,全县“交通之便,不愧为邻县之冠,且为江苏省内各县之冠”。金融、交通的发达为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粮油、证券、丝茧、纱布等交易所的成立促进了各专业市场的形成。其时,全县乡村集镇密布,已形成商业网络。城区商业中心集中在北塘、三里桥、北大街一带,粮油、纱布、丝绸、山地货等行业的400多家行号汇聚于此,占无锡县商行号总数的60%。据统计,至1936年,无锡县城乡已有100多个商业行业,有商户8800多户[10]。城区有米行粮店242家,绸布店29家,肉店180家,百货店118家,鞋帽店87家,钟表眼镜店31家,五金店10多家,玻璃店21家,电料店19家,西药店12家,中药店76家,茶食糖果店90家。乡区前后形成112个行业,主要分布在洛社、荡口、张泾、安镇四个地区性大镇和113个中小集镇,有私营商店4832家,从业人员10364人[11]。

 

    抗战前,无锡县工商业的空前发展,使无锡县成为中国六大工业都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青岛、无锡)之一,工商业繁荣仅次于上海,有“小上海” 之称。



 

    [1] 抗战时期的无锡县包括无锡城区和无锡农村,地域范围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无锡市区。

    [2] 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市志》第二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40页。

    [3] 统计数字中的货币为1937年7月的法币价值。

    [4] 无锡市史志办公室  无锡市图书馆编:《民国时期无锡年鉴资料选编》,广陵书社2009年版,第505页。

    [5] 六大资本集团分别是以业勤、广勤两大棉纺厂为主的杨氏集团(杨宗濂、杨宗瀚兄弟)、以裕昌丝厂为主的周氏集团(周舜卿),以茂新面粉厂和申新、振新两大棉纺厂为主的荣氏集团(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以永泰丝厂为主的薛氏集团(薛南溟、薛寿萱父子),以九丰面粉厂和庆丰纺织厂为主的唐蔡集团(唐保谦、蔡缄三),以丽新纺织厂为主的唐程集团(唐骧庭、程敬堂)。

    [6]李志霖:《无锡面粉工业史》,无锡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无锡文史资料》第十二辑,1985年印行,第86页。

    [7] 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市志》第二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3页。

    [8] 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市志》第二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40页。

    [9] 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市志》第三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93 页。

    [10] 无锡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县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467页。

    [11] 无锡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县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第468页。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