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街的前世繁华
时间:2015-02-10 12:51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胜利门外的北大街,现在是中山路的北延段。由于它连接市中心与北塘区,现在又改了名,年轻人对它的印象渐渐模糊,恐怕更不知道它也曾有过辉煌的过去。北大街曾是旧无锡最繁荣的商业闹市,最著名的几家老店都聚集于此,一些主要的交易市场也分布周围。它经历了漫长的时代变迁,一直是商业繁荣、交易鼎盛的经济活动地区。之所以兴盛多年,有其历史、地理的各种因素。
交通便利,商贸繁荣
北大街地处无锡北门外,北门古称控江门,抗战胜利后改称胜利门。新中国成立后拆城筑路,现称胜利门广场。北大街南起广场,北至莲蓉桥。莲蓉桥是一座著名的古桥。它横跨运河,建于唐贞观年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明正统十一年、清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各朝都曾加以整修。过莲蓉桥向西是北塘大街,经大、小三里桥至吴桥,这里是赫赫有名的、经历明清两代逐渐形成的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的所在地。在这段运河中,舳舻相接,两岸货栈粮行栉比,同时又是南北货物集散地,山地货行林立。莲蓉桥北向是江阴巷、栅口里(今北闸街),又是无锡历史上著名的土布交易市场。大桥两侧沿河下岸,因为一些山地货在此集中上下,还留下过“芋头沿河”、“桃枣沿河”等街名,可见当年在此集散货物的盛况。后来,自1908年沪宁铁路通车后,无锡商业中心更向北移,这个北门外附廓的商业区愈来愈繁荣。由于这里交通便利,历史上衣食两行经营基地都集中于此,带动了其它行业,使这条北大街成为无锡最繁荣的商业市口,闻名遐迩。
据1930年出版的《无锡概览》上记载,当年北大街的商店,共有61家,其中绸缎业10家、百货鞋帽业10家、金银饰品业4家、南北山货5家、鲜咸肉业4家,剩余商铺遍及茶食、土烟、瓷器、书局等,与百姓生活联系之深,可见一斑。
货真价实,特色经营,历经风雨而不倒
北大街有两家店,在民国初年首创“真不二价”。一家是“九余绸庄”,一家是百货业的“实生公司”。革除当时一般商店盛行的讨价还价的经营作风。它们标出售价,不加虚头。九余绸庄特地做了块黑底金字的“青龙牌”竖立在店堂中,上书“真不二价”四字,时称“金字招牌”。由于这两家带了头,推动了两个行业,带动了一条街,终于在广大顾客中确立了信誉。
现代商业讲究服务细致入微,其实当年的北大街商铺早已开始践行这样的服务理念。一般店家都能做到顾客上门笑脸相迎,顾客出门,鞠躬相送。有的商店还要设座、端茶敬烟。买的东西多,或者分量重、体积大,若为乡客,就代为送货上航船或宾馆。如城客,就送货上门。总之热情接待,做到顾客满意而归。
在上世纪前半段动荡的岁月里,北大街也曾遭遇过两次劫难。一次是1925年齐卢交战,齐燮元的败兵大肆骚扰。各个商店出钱购买了整根圆木,做了不少巷门,由商团把守,败兵未能进入,侥幸避免了一场浩劫。这次虽然停业一段时间,但损失不大。抗战爆发以后,无锡很快沦陷,日寇长驱直入,这就不是木栅巷门可以抵御的了,整街店铺,均遭劫掠,最后一把大火,当年繁华地域,成为了一片瓦砾。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地方政府的修复建设,北大街才渐渐恢复了元气。
(马悦 整理)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