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鸿儒——缪荃孙
时间:2015-02-09 13:44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大 中 小 ]
缪荃孙资料图
上世纪末,江阴市人民政府在缪荃孙的家乡申港镇建造了“缪荃孙纪念馆”,馆前广场上有他的汉白玉全身塑像,儒雅从容,手执书卷,栩栩如生,活脱脱一个令人敬仰的博学鸿儒形象。在黑色大理石底座上,有原文化部部长朱穆之题写的“一代宗师缪荃孙”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是对他毕生淡泊名利、潜心学术、传承中华文化的高度概括,也代表了家乡人民对缪荃孙的无比敬仰和怀念的心声。他是无锡人民的骄傲——1844年出生于江阴市申港镇缪家村一个六代重文化的仕官之家,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世称艺风先生。曾任南菁书院院长,近代著名史录学家、校勘学家、藏书家、方志学家、教育家、金石家、目录学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总篆,江阴县续志总篆。清末民初,与王壬秋、张季直、赵尔巽誉称“四大才子”。民国八年(1919年)病逝于上海,终年76岁。
超越前人的方志学家
缪荃孙参与修编了多部志书,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方志学家,他把学术研究同修志结合,其超越前人的成就在清末民初少有人与之相比,是晚清民国文坛的领军人物。
清光绪三年(1877年),内阁学士张之洞任《顺天府志》总篆,缪被请任为协篆,后接任为总篆。他不仅自篆序志、艺文、金石、地理志、维政、京师、人物等条目,而且复辑全志。历时七年,设10志,130卷350多万字。是官修北京地方志内容最为丰富、质量最高的一部巨著。因对“前代旧制、近日积弊,均为祥采”,有浓厚的时代特色,称为“近代方志之冠”,为方志界公认的我国近代洋务运动时期有较高价值的一部地方志。
民国4年江阴续修县志,缪荃孙被聘为总篆,他亲定大纲、分篆定稿后,然后总其成。上承前志,祥今略古,富有时代气息。全书凡28卷23门。在这部县志中,缪荃孙特把“石刻”从“艺文”中析出,以“金石”为一门,写成《石刻记》卷,注明原版或拓片所在,为江阴留下了较为丰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碑刻文字。《山川》 记述时注意吸收近代成果,根据江淮水利局派员实测的数据,记录扬子江的流量、流连在涨潮落潮时的变化和夹带泥沙的数量。所附地图49幅,均用近代科学方法精细绘制。历任4年,县志始修成。是年冬,他在上海寓所病故,该县志是他的绝笔,也是他晚年所修方志中声望成就最高的一部。此志质实辞雅,凡鸦片战争至民国初年的重大变故,在江阴的反应,均有详实记载,提供了中国近代史中社会变迁的真实投影。刊印后成为一代名志,梁启超曾把它列入清以来方志中“最表表者”。
缪荃孙先生手札
杰出的版本、金石、目录学家
在清代,版本、目录被视为经世致用的学说和学派。缪荃孙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地探索对古籍版本、金石碑帖的校勘整理、辨别真伪工作,类分目次、撰写提要、汇刻题识,成为我国近代版本金石目录学的权威。
缪荃孙25岁就开始研究目录之学,32岁时为四川学政张之洞代撰《书目问答》4卷,随即崭露头角。他在此书中细心参考两千余种版本,以经、史、子、集、丛五部、三十四类,加以组织,这些书目多为重要古典籍,是一部中国文化书籍的综合性造目。刊印后,风行海内,称誉学界。
缪荃孙是一位把藏书作为治学辅助手段的学者型藏书家。他在北京做官时常去琉璃厂书店寻访古籍,一遇珍稀版本,舍得一掷千金。30多年的收藏下来,积累了不少名家孤传之稿。四库未收之书等古籍异本10余万卷,他本着“慎择约举”、“形神具备”原则,按籍编目,尽录题跋、印记,略举人之仕履。得书627种10962卷。其藏书之富,为前代收藏者所罕有。
《艺风堂金石文字目录》是他在专题目录方面的重要成就之一。他利用充当将军崇文勤等幕僚的机会,广泛搜求金石拓片,或请人代购,或亲自摹拓。其后曾返回江阴访碑,在乾明广福禅寺的瓦砾堆中寻到了被战火毁坏的《南宋江阴军乾明院五百罗汉尊号碑》碑石十余块,当即请人一一拓下,从而保存了源于江阴的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中港季子墓孔子《十字碑》上的“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也由他拓下。在苏州他以巨金收得拓本千余种,凡伪造摹刻、无考查者皆不录,得10800余种、18卷。这就是缪荃孙竭30余年财力、精力收藏编撰而成的《艺风堂金石文字目录》后又续得千余种,藏本之丰之精,前所未有。
我国近代图书馆奠基人
缪荃孙于晚清创办了我国最著名的图书馆: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被誉为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中华文化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64岁的缪荃孙感到中国的私人藏书楼依然不能摆脱守旧的传统束缚,应两江总督端方之聘,创办江南图书馆,出任总办(相当今馆长)。他以其在学术界的杰出地位和声望,胆略学识和实干才华,一手抓藏书,一手抓馆舍,奔波于江浙藏书之家。钱扩丁丙“八千卷楼”最为著名,王杭州丁国典所创,因慕其远祖宋丁藏书八千卷,故名“小八千卷楼”。其孙丁丙沿用先祖的“八千卷楼”外,以增加的藏书为“后八千卷楼”“小八千卷楼”,藏书达40万卷。缪获悉后,觉得此批藏书是国家的宝藏,中华的文库,不能流落异邦。当即建议两江总督端方收购。紧急筹得73000银元,将藏书全数购回,其中有宋版书1845卷,元版书3981卷。《四库全书》修书底本、日本、朝鲜刻本。名人稿本等。择清凉山附近惜阴书旧址(现今龙蟠里9号),建造两栋有民族风格的长形藏书楼。八千卷楼藏书收藏江南图书馆后,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名流的强烈反响,蔡元培、张元济等许多名人学者无不欢欣鼓舞,赞为民族之盛举。这大批珍贵古籍的国家收藏,奠定了江南图书馆丰富藏书的基础。为纪念这国家文化事业上的盛事,端方的幕友们提议大楼名为“陶风楼”。此图书馆是由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和国内一流学者共同创立的,藏书数量、质量均为全国之冠。国内许多著名学者,如鲁迅先生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签事时,经常来此借阅并抄录图书资料。
宣统元年(1909年),缪荃孙调任京师图书馆正监督(即今馆长),他督基建、聘馆员,分类清理书籍,一手创建京师图书馆(即今国家图书馆前身)。以文津图的《四库全书》敦煌碑隋唐经卷子8000卷为基础,从内阁大库检出,元代从南宋密图所收的珍本、重金购进不少私人藏书,从实馆藏。辛亥革命后,他辞职南归,寓居上海,建议并参与盛空怀创建愚斋图书馆,广收图书古籍,刊印《愚斋存稿》,并编成《盛氏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
(沈俊鸿)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