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收藏

清 · 象牙镂雕十八罗汉臂搁

时间:2015-02-03 10:52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

石红/文  无锡博物院/供图  周洁/制图

 

s_wbB13B13C0203_1.jpg

  臂搁又名“秘阁”、“腕枕”、“臂格”,是古代汉族文人用来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臂搁的出现与古人的书写用具和书写方式有密切关系。因古人写字自右往左,已写之字,墨迹未干,易被沾染。除了能够防止墨迹粘在衣袖上外,还有种说法是垫着臂搁书写的时候,也可借力使腕部感到非常舒服。臂搁的材质很多,有竹子、象牙、木、瓷等材料,其中象牙雕刻臂搁以其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而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种之一。象牙臂搁是到了清雍正、乾隆年间才开始流行的。

  做工细腻,技法娴熟
  无锡博物院藏清代象牙镂雕罗汉臂搁,材质整体为一段圆柱体象牙,呈色淡黄,从中一分为二制成两个臂搁。两臂搁表面同样位置各浮雕有一罗汉人物形象,身负经卷、东渡传经,脚下饰有草叶,似乎寓意跋山涉水、普度众生之艰辛,因此应为过江罗汉。两臂搁内部镂雕图案内容完全相同,整体呈左右对称分布、人物相向布局。人物形象主要为十八罗汉,分别为坐鹿罗汉、欢喜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芭蕉罗汉、长眉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伏虎罗汉,均足踩祥云,姿态各异。立象、游龙、笑狮、猛虎栩栩如生。在中部笑狮、伏虎罗汉旁边站立者手持佛珠头戴尖顶冠,似为居士。
  此件象牙镂雕臂搁的主要雕刻题材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均为释迦牟尼的得道弟子,是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烦恼,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可以帮人不再受轮回之苦的圣者。十八是一个吉数,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这件臂搁做工细腻,技法娴熟,镂雕、浮雕运用恰当,人物、动物雕刻生动逼真,整体布局遵循一定章法,雕刻风格以细微见长,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牙雕艺术品。

  牙雕,雕刻三大门类之一
  牙雕与竹雕、木雕,并称雕刻工艺中的三大门类,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牙雕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就以象牙雕刻做装饰品而随葬。西周时已有“百工”,磋象即为磨刻象牙。明清两代中国牙雕艺术发展进入高峰阶段,以象牙为材料的牙雕流行全国,宫廷内专设工场,制作供皇帝玩赏的象牙雕刻艺术品,当时的北京、上海、广东成为全国的象牙雕刻中心。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