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草堂与诗
时间:2014-10-10 07:57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顾俊良
元代无锡大画家倪瓒(1301-1374)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兼工书法,擅诗,有《倪云林先生诗集》、《清閟阁集》。无锡东亭长大厦村人,天资聪慧。幼年时,家境比较富裕,父亲早丧,倪瓒由其同父异母长兄倪昭奎抚养长大。长兄地位颇高,对其弟宠爱备至,不但为弟修建豪华阁楼,凉亭修竹供其读书修养,而且聘道教有名“真人”王仁辅担当家庭教师,教授诗文书画,对倪瓒技艺的学习与掌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云林诗书画三绝,以画为主,而以道教贯穿其一生,深寓道教韵味,画风简中寓繁,似嫩实苍,清雅萧疏。他跻身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列入国际艺术大师之位。倪瓒的宅园称云林草堂,主要建筑清閟阁,他蓄古诗画于其中,并在这里度过十多年以读书、吟诗、习画为主的安逸生活。
《春日云林斋记》
倪瓒
池泉春涨深,径苔夕阴满。
讽咏紫霞篇,驰情华阳馆。
晴岚拂书幌,飞花浮茗碗。
阶下松粉黄,窗间云气暖。
石梁萝茑垂,翳翳行踪断。
非与世相违,冥栖久忘返。
写此诗时倪瓒陶醉于美好、奢华的生活环境中,对自然物象的迷恋使得他一开始就形成了细腻的情感体验。诗中描绘了家中园林的秀雅、宁静。登阁眺望,遥浦远山,云霞变幻,尽入眼帘。高大的乔木,苍郁的修竹,蔚然深秀,就像云林一般。
《春日绝句》,
(据倪瓒书法记载为1320年20岁作)
燕子低飞不动尘,黄莺较小不胜春。
东风绿尽门前草,细雨寒烟愁杀人。
此时倪瓒生活无忧无虑,不为世俗事物所累,一心沉浸在幽迥的环境里读书学习,养成清高孤傲,洁身自好的心情。
《云林草堂答元镇次韵》
元朝 杨维桢
坐断深林事不闻,西窗风日爱余曛。
旧经高赤寻三传,新咏山王削五君。
翠篠侵床落苍雪,石池洗砚动元云。
东邻书屋最相忆,莫遣草堂移浪文。
杨维桢(1296-1370),“元末三高士”之一,因倪瓒之邀,多次来到无锡云林草堂。此诗作者以“云林草堂”为题,用草堂主人倪瓒的诗韵所作的一首和答之诗。作者先写草堂主人深居其中,不闻窗外之事,专心读旧经,咏新诗。然后写其书房内外的典雅景象,翠绿色的小竹叶像雪花一样飘落在床上,黑色的残墨水如乌云一样在洗砚池中浮动。后两句写了自己的感受和愿望,靠东边的那间书房最让人难忘,以后千万不要受名利富贵的影响,让这草堂改变了其高雅情静的本色。
《寄怀云林草堂》
明朝 高 启
名落人闲四十年,绿蓑细雨自江天。
寒池蕉雪诗人画,午榻茶烟病叟禅。
四面荒山高阁外,两枝疏柳旧庄前。
相思不及鸥飞去,空恨风波滞酒船。
高启(1336-1374),“吴中四杰”之一。他博学工诗又能文,诗风清新超拔。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扣舷集》等传世。此诗是作者于明代初年所作的一首怀友诗。题目虽为《寄怀云林草堂》,实是寄怀草堂主人倪瓒。当时,倪瓒已流落江湖、病患缠身,而作者自己也不愿做官,隐居青丘,无官一身轻。两人都不肯出仕,同病相怜。诗中回忆起自己以前在云林草堂相聚时所见的一草一木,倪云林所作的一画一诗,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只恨酒船受到风波所阻,不能像鸥鸟一样向好友飞去。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忘年之交倪瓒的怀念之情。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