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人杰 >> 无锡烈士

一腔少年血 甘为祖国洒

时间:2014-09-29 15:34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

 

长眠无锡的19岁以下烈士有上百人,最小者仅14岁

 

一腔少年血 甘为祖国洒

s_431301_217287.jpg

严松南亲属收到的烈属证

(邹皓美 摄)

 

 

  “有志不在年高”,很多仁人志士年纪轻轻即投身革命,反抗日本侵略者,与反动势力战斗,用青春和鲜血写就了正义之歌。连日来,记者采访、查阅革命资料发现,长眠于无锡的烈士中有100多人年龄在19岁以下,其中年纪最小的仅14岁。不过,诸多原因造成年轻烈士事迹少有人知,探寻年轻烈士亲属了解烈士事迹也很艰难。

整理
  很多烈士牺牲时未成年或刚成年

  市民政局和市史志办合编出版的《太湖丰碑》一书中,“革命烈士英名录”收录了2003年以前评定的2000多名烈士的简要概况。
  连日来,记者统计、整理这2000多名烈士资料发现,即便按过去男子16岁成年来算,很多人牺牲时仍未成年,若以如今18岁成年来统计,则大多数年轻烈士为未成年人。
  这2000多名年轻烈士中,19岁以下的烈士有125人,其中4人牺牲时年仅14岁,如无锡南泉人周春泉,1939年8月参加革命,成为一名新四军“江抗”战士,不幸于1939年11月在南泉丁石桥因战牺牲;宜兴太华人汤瑞初,为新四军某部独立二团战士,1945年10月因战牺牲。5人牺牲时年仅15岁,如宜兴扶风人温德,参军后在新四军宜武太三县抗日行政委员会做警卫班战士,1943年5月在战斗中牺牲。
  若按性别来分,这些烈士中女性仅有4人,其中无锡梅村人吕莉,1945年4月参加革命,从事地下工作,于1946年在射阳牺牲;无锡石塘湾人季月娥,1934年3月参加革命,1935年10月在石塘湾被捕牺牲。
  这些年轻烈士大多为1949年以前牺牲,其中近50人牺牲在抗日战争时期,1949年以后牺牲的有27人,其中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有20人。

讲述
  年轻人满腔热血献身革命

  无锡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沈仲兴已88岁高龄,精神矍铄。对于当年年轻人踊跃参加革命的情况,他记忆犹新。
  “过去,参加革命对年龄没有硬性规定。”沈老说,那时,主要是先搞清楚参加革命的人家里什么情况,为什么参加革命,再看身体条件怎么样,最起码看上去要是个小伙子,要能拿得了枪且会打枪。早年,革命队伍里有“小鬼班”,十四五岁参加革命的确实有,不过因年纪太小,多是做通讯员、司号员和勤务兵。
  沈老回忆,抗战时期,他老家八士一带,新四军、国民党和日伪军这三种力量的人员都到村上宣传,动员年轻人参加。那时,他高小毕业,考上初中上了半年就读不起了,回家种田。他和村里的年轻人都在观察哪支队伍好。日军和日伪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的姑父等7人遭遇日本鬼子,被集体枪杀,他的姑父被打伤,压在了6人下面,得以逃生。他和村上的年轻人都不愿参加日伪军当汉奸。当时那一带的国民党队伍里有不少地痞流氓,吃喝嫖赌样样来。他了解到新四军坚持抗日,部队里“官兵平等”。于是,当年17岁的他选择了参加新四军,1944年成为包厚昌领导下的新四军锡北武工队的一名战士。与他隔壁村上的比他小1岁的吴云根也要求参加革命,1945年,他带17岁的吴云根加入了新四军。此后,吴云根随新四军转战苏北,后来牺牲在盐城。

s_431301_217288.jpg

杨盘寿烈士亲属收到的光荣纪念证

(邹皓美 摄)


寻访
  诸多原因造成年轻烈士事迹少有人知
  探访这些年轻烈士的亲属颇费周章,很多年轻烈士都联系不到亲属。帮助寻找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行政区划调整,老房子拆迁,烈士的父母辈在世时过于伤痛未必会多提及,父母兄弟姐妹过世或年龄差距大等原因,造成年轻烈士的事迹少为世人所知。
  记者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两位年轻烈士的亲属,由此获知烈士的大致事迹。

  A.严松南烈士无子嗣,“过继”的后人常祭奠
  严松南,无锡张泾人,生于1921年,1938年10月参加革命,为“江抗”一支队警卫营战士,1939年7月牺牲,时年18岁。经多方寻找,记者找到严松南烈士的侄子严伯裕。
  “严松南是我三叔”,严伯裕说,严家原本家境不错,祖母生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祖父三十多岁就去世了,祖母腿脚不便,家道渐渐中落。兄弟中,三叔最为活络,人缘很好。
  说起三叔,严伯裕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的讲述:1949年,严伯裕出生后三天,祖母来母亲床头哭,说严松南去世后,由于没有子嗣,牌位不能放入祠堂,想把第一个孙儿严伯裕过继给严松南,但又不好意思跟母亲开口。严伯裕的父母同意了,一家人特地举办了隆重的过继仪式。父亲抱着尚在襁褓的严伯裕,在他怀中放了三叔的牌位,攀着梯子将牌位摆好。祖母的终于如愿。严伯裕小时候,在中元节、春节等重大节日,都被父母安排去招呼去世的先人回家吃饭,“最先要喊的就是三叔”。
  对于三叔的英雄事迹,严伯裕不大了解,但听说过:三叔就义前,母亲听说他被关在苏州的监狱,拿出家中仅有的几个银元特地赶去探望,可惜无功而返。对于三叔的下落,严家人一直不知情,虽说后来知道三叔牺牲了,但是不知身在何处。母亲又听说三叔可能被押解去了南京,极力要求严伯裕在南京工作的大姐陪着去雨花台寻找,可惜一直没能找到。
  记者从锡北革命烈士陵园编印的《锡北英烈》中查找到严松南烈士的记载为,1938年10月,他在锡北黄土塘一家酒店当店员时,受到地下党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秘密联络工作。所工作的那家小酒店,从此就成了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1939年春,严松南受党组织安排,到常熟去担任江南那抗日义勇军一支队的警卫战士,不幸被日寇逮捕。面对日本鬼子的威逼利诱,严松南没吐露半点情报,最后被活活打死。
  采访中,严伯裕找出了一张泛黄的纸,这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十月七日苏南行政公署印发的烈属证,写明严松南在1938年10月入伍,曾在“江抗”警卫营工作,1939年7月在常熟被日伪军抓住,不幸牺牲。
  严伯裕说,这张烈属证曾长年陪着他的父母亲,两老在世时常念叨“这是松弟用性命换来的”。时隔多年,二叔去世,父亲赶到安徽吊唁,一想到英年早逝的三弟,就昏厥过去了。
  严伯裕一直叮嘱子女,啥都能丢,烈属证绝对不能丢。“回看三叔这辈子,若非我过继,他就没有子孙。若是他能活过战争,凭一己才智,肯定能过上好日子,三叔活出了人样,时时激励着后辈。”

  B.杨盘寿烈士牺牲,有的战友毫不知情
  杨盘寿烈士,无锡城区人,1924年生,1937年12月参加革命,新四军军部教导队青年委员,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牺牲。
  记者辗转联系上了杨盘寿的侄子杨苏达。杨苏达年届古稀,叔叔去世时他不过两岁。父亲很少提及叔叔的事,杨苏达只知“皖南事变”前夕,杨盘寿是新四军军部教导队青年委员。有邻居去世前就说过,早年去新四军找过杨盘寿,当时他正在作报告。
  杨苏达的夫人曾听婆婆讲,杨盘寿跟哥哥都是进步学生,在读书时就加入地下组织参与抗日,“兄弟俩一个从事地下工作,一个从事武装工作。哥哥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无锡市副市长的杨增。”只是兄弟俩都不知道对方从事革命工作,也不在一个地方开展工作。当时的杨家,祖父被日本人打死,连遗体都找不到,只有杨苏达的母亲、祖母两个女人支撑着。杨盘寿所在的部队,在“皖南事变”中被包围,为突围血战了三天三夜,最终杨盘寿被抓,关在上饶集中营。有说法是杨盘寿被派去买菜,趁机逃跑却被发现,再次被抓入狱后牺牲;也有说法是上饶集中营暴动,杨盘寿因而牺牲。
  杨苏达的夫人说,狱中的杨盘寿得知侄儿出生,特地写信给嫂子,大意是为了突围连打三天三夜,叮嘱她婆婆说自家“竹林”中就杨苏达这根“笋”了,要好好培养。杨盘寿牺牲后多年,有人从上海来拜访,自称杨盘寿是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可见叔叔牺牲后,有的战友毫不知情。”
  杨苏达的家中,至今保留了1957年毛泽东签发的光荣纪念证,用镜框镶嵌着,已成了杨家的传家宝。

 

(邹皓美 祝建新)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