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风俗

趣说“三月三”

时间:2014-04-21 10:08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

 

  “三月三,荠菜炒马兰”、“三月三,蚂蚁上高山”、“三月三,大蒜炒马兰,吃了去游惠山”、“三月三,穿件单布衫,大蒜炒马兰,吃了游高山”,在我俚无锡,有不少关于农历三月三的说法。
  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诟病,为大絜。”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等内容。

  陌上花开采马兰
  民间把三月三这天称为荠菜花生日。在这天,民间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还流传着“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
  坊间传说,在春暖花开的三月三前后,吃了野菜,会眼亮目明。野菜品种较多,无锡人最爱吃的莫过于“三头”,即马兰头、枸杞头和香椿头。当然,别的野菜人们也吃,如野蒜(俗称九里蒜),还有野笋、野芹菜、车前草(俗称咸婆婆)等。
  人们挎着竹篮,手持斜凿、剪刀,或小镰刀,在乡间的田岸上挑马兰,马兰大多生在田岸边,也有生在沟渠边河岸上的,叶子深绿茎紫色,那才叫真正的野生马兰。江南沃野肥水充足,田岸边马兰丛生,郁郁葱葱。挑马兰者妇女老幼居多。大家在田岸上低头弯腰寻寻觅觅,看到马兰就蹲下身子,小心地将马兰一一挑下,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边挑马兰边讲老空,等于踏青散心,好不悠闲惬意。

  江南三月节纷纷
  “三月三,大蒜炒马兰,吃了上高山。”无锡堰桥有座西高山,山不高,但远近闻名,林木葱郁,游人最盛。自北宋始,形成西高山庙会。三月三这天,无锡除了西高山的庙会与登高游乐活动外,还有登惠山、鸿山、斗山,游 嶂山庙会等风俗。
  江南三月节纷纷,各乡各镇的集市庙会像走马灯似的一个连一个。农历三月三是我家乡玉祁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庙会。玉祁的大墩又称凤阜山,山上有文昌殿、大雄宝殿,每年的三月三要举行对玉皇大帝的祭祀仪式。各地的善男信女都来焚香祭拜。各村望族举行龙灯大赛,邀请有名的戏班子在镇老戏馆场演戏。搭起高高的露天大舞台,镗锣家什敲得震天价响。“镗锣响,脚底痒。”引得一群群孩童直向那儿窜,那高兴劲儿不亚于过年。
  “三月三,大蒜炒马兰,吃了去游惠山。”当然,影响最大的是“惠山节场”了。庙里的“大老爷”从“天下第二泉”旁边的惠山寺出来,整个横街、直街人山人海。嶂山的三月三庙会更富有古代吴地上巳节“临水祓契,消灾祛邪”的传统特色。
  这一天,嶂山四周的乡民在山下长广溪举行快船比赛。先是各参赛船只自由表演,优胜者再两船一组进行比赛,败者淘汰。两两一组,决出胜负,最后产生冠军。比赛时,岸上游庙会、进香的男女老少人头攒动,喊声震天,锣鼓声更是响彻云霄,河中快船似箭,气势非常壮观。
  农历三月三的上巳节,也是无锡三月香会的开端。自此以后,无锡城乡各地设堂拜香、朝山进香,庙会、节场连绵不断,贯穿于整个农历三月,故有“三月香会”或“三月香汛”之称。
  相传农历三月三又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因此三月三也叫“王母娘娘千秋节”,这一天的传统民俗就是踏青春游、登山逛庙。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三月三还是中国古老的情人节,上巳节最初和人们祭祀神灵、祈求生育子嗣有关,因而这一天也是青年男女相互约会的日子,花前月下,杨柳岸边,谈情说爱。

  驱蚁治病有偏方
  三月三这天,无锡民间除了以荠菜花放置灶头驱除蚂蚁等虫害外,还流行着一句民谚:“三月三,蚂蚁上高山”,还把这句话写在红纸上,倒贴在灶头上,作为符语以驱蚂蚁。把采集的荠菜花铺在灶头上及桌椅、床铺等处,可驱除蚂蚁等虫害。把荠菜花、桐花等放在毛织服装内,可防蛀虫。妇女还采集荠菜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认为可以治疗头痛疾病,晚上则有安神健脑、防治失眠的功能。
  现在,三月三是“无锡旅游节”,据说,“三月三是古代旅行家徐霞客出游的日子”,徐霞客是我们无锡人的骄傲。三月三、徐霞客、无锡旅游节,三位一体,说说“三月三”,那就更有意义了。
 

 (宋子伟)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