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特产

无锡春茶和茶事

时间:2013-03-18 08:37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新周刊       字号:[ ]

 

  柴米油盐酱醋茶,提起茶,可以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了,要是说起无锡春茶,却只有“珍贵”二字才配得上。悠悠岁月在茶文化的积淀中留下特殊的沉香,茶不仅是用来喝的,还可以观赏,可以闻香,可以品味。 

   说无锡春茶名气大,是有道理的。不用去说名目繁多的地方品牌,单是有“国际通行证”的,可以直接查到省市地方标准的,就有无锡毫茶、太湖翠竹、阳羡雪芽和荆溪云片四个品种;不用去数种茶的历史有多少年,唐朝素有“茶仙”之称的诗人卢仝的传世名句“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就足以证实历史盛誉;不用去问春茶的色香味,看着泡开的茶叶在杯子里优雅地舞蹈,倒吸一口气闻一闻茶香,便可以品味到独特的春茶魅力了。

辨茶质 
   无锡春茶到底有多少产量?为何那么贵?贵得是否有道理?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程来到江苏省茶叶协会、省茶叶研究所采访。江苏省茶叶研究所的所长徐德良告诉记者,无锡地产春茶是因为质优量少而显得珍贵的。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名字叫得响的绿茶就有西湖龙井、庐山云雾、黄山毛峰等数十个品种,每个品种的采制方法各不相同,但每个品种都有一个最佳的生长环境,按质地和营养价值来分,都能分出个三六九等。“无锡春茶应当属于绿茶中的上品,这倒不是吹牛,因为作为江南春茶的产地,无锡的地理位置偏北,是纬度最高的地区,加上土质肥沃,在冬季适合养分的吸收和储藏。”徐德良告诉记者,茶叶研究所专门做过试验,无锡碧螺春、太湖翠竹的氨基酸含量达到7%左右,而普通春茶的氨基酸含量只有3.5%左右,夏秋茶的氨基酸含量就只有2%左右了。
   有人怀疑市场上的无锡春茶存在炒作行为,每500克的“雨前茶”(农历谷雨以前采摘的茶)动不动就是上千元,“明前茶”(农历清明前采摘的茶)的价格更是高得离谱。其实是同产量有关,每亩茶园春茶的产量最多只有25千克左右,无锡8万多亩茶园满打满算也只有2000吨的产量,占到无锡春茶消费的一半左右。今年(2008年)还遭遇大雪天气,这个数量恐怕还要打上折。无锡春茶从品种上看,各茶场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和各自不同加工方式创制的品牌也越来越多,如茗鼎雀舌、盛道寿眉等十多个品种。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用福建、四川等地的春茶包装上无锡春茶的外衣上市销售的做法,其实内行的茶客是分辨得出的。拿福建毫茶来说,同样是毫茶,看看外形差不多,但由于生长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同无锡毫茶有较大的差别,泡出来的茶色和茶香是不同的。

品茶香 
   用茶壶泡茶,那是传统的喝法。春茶有一种更小资的喝法,就是用一个透明玻璃杯来泡,特别是无锡春茶,只有这样泡才能品到茶色香味。在舌尖品尝之前可先慢慢观赏茶的姿色,江南之春,姹紫嫣红,这春的底色是绿,是杯中“万笏朝天”的新绿。时而茶芽直立,时而上下沉浮,犹如冰中翡翠,叶芽薄似蝉翼,在清彻嫩绿的水中晃动回旋,轻盈舞动。外形卷曲似螺的是碧螺春,身披白毫的是毫茶,宛如月牙的是太湖翠竹,仿佛无锡的青山绿水入梦而来。
   闻到茶香便是品茶的最高境界了。无锡的春茶一般不能用滚开水来泡,因为烫熟的绿茶是闻不出茶香的。水温控制在70至80摄氏度最佳,太湖翠竹和毫茶一般是先放茶叶再倒水,碧螺春和阳羡雪芽则应该先倒水再放茶叶。水倒下去五分钟后,摇一摇杯子,倒吸一口气便可以闻到茶香了。香气优雅舒心,淡泊平和。于是时常有人以品茶的心情去品味人际交往,以安宁平和而又宽容的心态,以不卑不亢、真诚坦然、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交往,才显得有礼有节,有滋有味。
   古人有“卢仝七碗”(茶)之说:“一碗吻润喉;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真有喝出飘然欲仙的感觉。

赏茶诗 
   悠悠岁月,慢慢沉淀下许多关于茶文化的不朽诗文,更是散发出特殊的沉香。现存赞美春茶的诗词有数百篇,而无锡独占茶、壶、水饮茶三绝的自然资源,名篇不断。如唐代杜牧的《茶山》、宋代朱熹的《茗岭春芽》、元代谢应芳的《煮茗轩》、明代唐寅的《咏阳羡茶》、清代陈维崧的《咏春茶》等等,最有名的要数唐朝卢仝写的《走笔谢梦谏议寄新茶》的诗了 。

 

    诗文是这样的: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寥寥140个字,借春天寄送春茶的细节,以茶寄托诗人的感遇。如今这首诗中“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诗句已经成为宜兴春茶宣传的广告词了,其实这里的阳羡茶可以理解为无锡优质春茶的引申意义了。
   南宋由于苟安江南,所以茶诗、茶词中出现了不少忧国忧民、伤事感怀的内容,将人生感悟和理想写入字里行间,当属茶诗中的上品。最有代表性的是陆游的咏茶诗。陆游在他的《晚秋杂兴十二首》诗中写到:

 

        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愧谈生涯。

        聊将横浦红丝煨,自作蒙山紫笋茶。

 

    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贫,无钱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亲自碾茶的情景。
   近日翻阅无锡春茶的资料,找到原无锡市长马健同志写的三首赞美无锡毫茶、翠竹飘香和阳羡雪芽的茶诗。其中有:

        名茶自古出浮梁,太湖翠竹更幽香。

        芽如嫩玉令人爱,怀有诗情细品尝。

   

    这样的七言诗,虽然诗句和平仄都比较现代化一点,但细细读来还是有点豪情的。

知茶俗 
   关于喝茶的民间风俗有许多,用在旧时汉族婚俗上,流行于江浙一带,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时的“合合茶”。这种习俗现在已经不常见了,倒是有一种“吃讲茶”,在清末民初的无锡茶馆流行。
   “吃讲茶”是民间纠纷大调解的平台。茶店外面临街处,摆有两张桌子,俗称马头桌或台鞍桌,这桌子只有乡间街坊上有声望、说话算数的人才有资格去坐。人们发生纠纷,觉得不值得上衙门打官司,就去吃讲茶。双方约定好时间,邀请“某店王”到茶店去,当时在场的茶客,每人冲泡一碗茶,先由争执双方各自陈述矛盾纠纷的始末,然后由茶客分析评议,最后由坐马头桌的人裁决,茶客们再作附议性的表态,某店王说了算数。如判甲方过错,所有茶客的茶资由甲方付清。
   佛教也常常同茶结缘,佛家在崇尚饮茶、种茶的同时,将佛家清规、饮茶读经与佛学哲理、人生观念融为一体,“茶佛不分家”、“茶禅一体”、“茶禅一位”由此产生。茶与佛有相通之道,都强调主体感受,非深味而不可悟。饮茶需心平气静,讲究井然有序地啜饮,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净、安逸。品茶是参禅的前奏,参禅是品茶的目的,二位一体,水乳交融。茶禅共同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纯和升华。茶事过程中,如碾茶时的轻拉慢推,煮茶时的“三沸水”,点茶时的提壶三注和啜饮时观色、闻香、品味,都包涵了体味领悟自然的真谛,同时领悟佛性和超凡脱俗的意韵。
   茶禅的意境是要靠自己慢慢体会的,可当下在春茶消费上倒是有一种恶俗,要么混淆产地,太湖翠竹满天飞,其实也不知是“五湖四海”的哪个翠竹了;要么在茶叶质量上盲目比嫩,一芽一叶制成的茶已经不够嫩了,要单芽的茶,每500克茶叶要3、4万片茶才行。这两种做法都是可笑的,因为春茶的珍贵就在于血统和口味,恰到好处才最美。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