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老字号

致和堂:百年膏滋名药传遍大江南北

时间:2012-10-15 08:27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

 

  在江阴市中心步行街附近的致和堂,因其百年名药“柳致和堂膏滋药”而闻名遐迩,每天人流不息。4月26日,记者在致和堂二楼的中药材铺蹲点守候,看到这里配取膏滋药的大多数是着装光鲜的年轻人。照理按传统习俗到秋冬才应是膏滋药生产销售忙碌的季节,但致和堂例外,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和传承国粹中医的不老故事。

  江阴致和堂中医研究所的负责人黄星介绍说,江阴的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名医辈出,到了魏晋时期就有了治病的记载,唐代起设置医学博士“掌疗治病”,从此以后,医学和保健逐步迈进了繁荣时期。明清时期,江阴的中医学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在吴中地区温病学派崛起形成的同时,江阴出现了驰誉全国的著名医师,“儒医”和“世医”并驾齐驱数百年之久,柳宝诒是杰出代表。根据相关记载,江阴名医柳宝诒于1890年开设了“致和堂”药店,制作膏滋药。致和堂的滋补药酒五加皮酒、玫瑰酒曾于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江阴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方法已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经典故事:泡制精良救人无数

  今年88岁的潘纲先生出生在中医世家,对中草药的研究堪称一绝,他先后摸清668种中草药资源,总结出800种中草药加工泡制工艺,纠正40多项用药误区,先后出版了《易混淆的中药材鉴别》等13部著作。这位老中医是江阴致和堂发展的见证人。潘纲10多岁就与致和堂打交道,晚年又成为其顾问,他对记者讲诉了有关致和堂的两则小故事。

  仅两粒真药丸绝不卖5粒

  早先在常熟学医19岁的潘纲,一天被师傅要求到江阴周庄致和堂购买安宫牛黄丸、至宝丹丸药各5粒备用急救,他坐船从常熟到了现在的陆桥,再步行到周庄,接待他的缪师傅一听来意连忙摆手,告知缺货,骡马困顿的潘纲急了。缪师傅说,这两味药里的犀角必须采用苏门答腊岛的乌犀角,店里从不用非洲白犀角替代,当时致和堂很难采购到苏门答腊岛的乌犀角,这两味药店堂里只有2粒。潘纲说,这件事对他一生触动很大,致和堂绝不滥竽充数,讲究药品质量。

  泡制精良救人一命

  潘纲又给记者回忆了他第二个亲历的有关致和堂的故事。一病人连服了别的药房开具的5贴中药后,高热不退,奄奄一息。病者家人找到致和堂,也是一姓缪的师傅接过原来方子查看后说,药方不用改,药由致和堂来配,几贴药下肚,病人高烧退却,连忙跑到致和堂感谢并问个究竟。缪师傅搬出了张仲景的理论,说这其中的一味药柴胡是退热的主打,致和堂必将鳖血伴柴胡,一只甲鱼血只能伴100克柴胡。就是这一特殊的泡制工艺挽救了高烧不退病人的生命。潘纲说,市场上有为数不少的药店不讲究选材,但致和堂对此非常讲究,以黄芪为例,致和堂必须选择内蒙古生产的,每公斤进价150元左右,而马路边的仅10块钱一斤。

  镇店之宝:“柳致和堂”膏滋药

  柳宝诒创设的“柳致和堂”膏滋药的特色是膏方因人而异。一,选用古代经典方、陈方,特别是柳宝诒的经典处方,适当加以调整充实,具有卓著的效果。二,绝大多数为当代名中医经过诊断开出的处方,膏方的配药、用量严格按照进补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进补者所在地区、年龄、体质及病情等不同情况合理配制。膏方用药地道,精益求精,采用上等药材,杜绝以次充好。不少药材直接从产地购进,确保药材纯真。在用药分量上做到足斤足量,保证有足够的药效。严把清理、清洗关,精心泡制成饮片,确保膏滋药用药优质洁净。三,严格采用传统的工艺流程,膏方的制作要经过药料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存放等几道特定的程序和严格的操作过程,原料加工采用传统工艺,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操作全凭经验掌握。每道制作过程都由经验丰富的老医师严格检查监督,确保膏滋药的质量。致和堂四楼是熬制中药的地方,室内温度较高,充斥着浓浓的中药味。毕业于国内著名药科大学的范览龙熬了10年的中药,冬季的每一天,从早上7点开始熬制膏滋药,直到晚上8点多才能结束,每天要熬制7-8付膏滋药,而到了膏滋药的收膏阶段,要不断用铲搅拌,直至能扯拉成膏状或滴水成珠才可。

  在致和堂负责熬制膏滋药的是两位大学生,均师出国内著名医药大学。他们本身对中药感兴趣,又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这样的年轻人是膏滋药传统技艺的理想传承人。经历100多年时间的洗礼,膏滋药的制作工艺并没有消失,生命力反而日显蓬勃。

  名店历史:致和堂代代有传承

  柳宝诒(1841-1902),字谷孙,号冠群,又号惜余主人,江阴周庄人,晚清著名中医学家。《江阴县志》称其“为人和厚好学,能文工书,尤长于医”。柳氏祖籍浙江宁波,道光年间迁居江阴。宝诒周岁丧父,十岁亡母,由祖母抚养成人。同治四年(1865),柳氏考中第一名秀才,以优贡入京,因见清廷腐败,无意于仕途,遂归里研究医道,不久便名闻远近,在江阴、无锡、常熟、苏州一代颇有盛誉。柳氏一生著作甚丰,门人众多。著作有《素问说意》、《温热逢源》、《惜余医案》、《柳选四家医案》等十二种。

  柳氏为人正直,乐于济人,诊病从不计较报酬,且在乡里设文社,组织乡里子弟学习文化,其费用全由柳氏负担。后又与东南乡绅士薛春泉在江阴城内创办东南乡试馆,自任董事,以利东南二十六乡子弟入城考试,故耗费甚多。柳氏深受当地群众爱戴和敬重,家乡方圆数十里皆呼“冠先生”而不名。据说他去世之时,悲恸呼号整个乡里。

  1980年恢复致和堂原名。2004年江苏大众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投入巨资300多万元翻建致和堂,再现了致和堂古朴,受到了市民的高度赞誉。同年,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请注册柳致和堂商标,2005年致和堂整体搬迁至江阴人民路43号,收集柳宝诒生前所用物品及有关书籍资料,进行整理后陈列在致和堂内。

  2010年,“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致和堂药店连锁达30余家,分布在南京、苏州、无锡、上海等地。江苏致和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2008年1月通过国家GSP认证,是无锡地区首家通过GSP认证的中药饮片生产厂家。致和堂中医药研究所是江苏大众医药集团资助的民营非企业性中医药研究机构,研究所内设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与应用研究室、龙砂医学研究室、疑难杂病和中医经方应用研究室、膏方应用及中药加工炮制工艺研究室。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最高级别课题的“重大传染病的中医预测预警方法研究”等。

(晚报记者宋超/文还月亮/摄)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