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
时间:2012-10-15 13:08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 字号:[ 大 中 小 ]
小娄巷,无锡城中人文荟萃之地,从兴盛的宋元算起,她已走过900余年历史。历战火洗礼、经岁月风雨,小娄巷的面容已写尽沧桑。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东到小娄巷横街,西到新生路,南到市公安局,北到福田巷、佚园,小娄巷两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密集的区域,面积1.19公顷。狭窄的小巷,低矮的屋檐,掩藏在石库门后的深深院落,隐没在民居群落中的幽暗备弄……当无锡的市中心被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所填塞时,只有这里还残留着繁华丛林中最后一片古老而朴素的旧式民居群。这就是有着900年历史的小娄巷――无锡老城内唯一能代表无锡传统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
品读小娄巷的前世今生,你会发现"人杰地灵"是对她最好的注解。仅明清两朝,这里就出了1位状元、13位进士、15位举人和近80位秀才,文人墨客熙攘,达士名流摩肩接踵。从古代的兵部尚书到当代的两院院士、著名高校校长等等,可以称得上才旺之地。这里凸显的不是名门望族,而是书香门第,儒家文化可以说是这条街巷的底色,也是这种文化注定了小娄巷的建筑风格同样也是低调的。而历史上小娄巷及其人物与东林党、辛亥革命和无锡解放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宋高宗和明嘉靖皇帝乃至国民政府大总统孙中山,先后多次为小娄巷题字赐匾。
小娄巷的显赫,与谈、秦两大江南名门望族的世居不无关系。这两大世家,皆因书香门第,遵循读书、出仕、立言、功业的成功模式,有着显著的儒家出世思想光芒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礼乐情怀及人文气质。小娄巷的文化价值可以说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小娄巷的文化价值在无锡众多的文化领地里,独树一帜,有着自己卓越的文化血统和文化表象。
作为这种文化表象的物质载体,梁溪厥、鸣珂里、谈氏宗祠、玄文馆、万备堂、延恩楼、绣衣坊、少宰第、修俭堂、福寿堂、佚园等等均曾在历史上享有盛誉。虽然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小娄巷的历史遗迹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是这里依然保存了"一巷、五弄、一园、多组大院"的空间格局,据介绍,"一巷"即指东西向的小娄巷;"五弄"为福寿堂东侧备弄、南北向由小娄巷进入院落的少宰第弄和其他两条小弄,以及东西向接新生路的大院弄;"一园"指位于福田巷的佚园及秦毓鎏故居;"多组大院"指独门独户、明清至民国的历史建筑。而福寿堂东侧的备弄有近百米长,贯穿南北,为无锡地区所少有,成为不少小娄巷人儿时最深的记忆。
行走其间,你会发现这里的建筑皆为民宅,与薛福成故居等官宅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体现了"街--巷--弄--院--建筑"的江南水乡城镇民居传统肌理。街区内建筑多为纵深发展的多进合院,反映了封建社会聚族而居、长幼有序的伦理制度和传统的建筑布局方式。
可以说,正是这些残存的历史遗韵,集中保留了无锡传统文化阶层生活空间,清晰记录了无锡传统名门望族的发展历程,文本化展现了地灵人杰、英才辈出的旺才之地,也构成了这条外表破落的街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的底蕴。
几经繁华衰落、风雨变迁后,小娄巷清雅的身影,正在向世人缓缓走来……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