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特产

太湖银鱼

时间:2012-07-31 14:53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       字号:[ ]

 

    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把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就被列为“贡品”。银鱼原为海鱼,后定居在太湖繁衍,是太湖名贵特产。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刺、无腥味,可烹制各种佳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银鱼又是江苏传统外贸产品,太湖牌冷冻银鱼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日本人常把银鱼与鲱鱼籽、海胆酱一起,配上调味品,制成珍贵菜肴。将银鱼晒成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烹制前,用水浸一下,柔若无骨,制成各类应时名菜,不比鲜银鱼逊色。八十年代太湖银鱼南移滇池,西湖,成为当地的名特产。

 

太湖银鱼的传说

话说在远古时代,无锡的西太湖边有个杨湾,素有九里十八湾之称。它南连三万六千顷太湖北接千亩桑田。这桑园主因他的头长得像猴头,且脸上长着四颗豌豆大的麻子,故人们送给他一个四麻子的绰号。由于四麻子为人奸刁,仗势欺人,无恶不作,臭名昭著得没有哪一个姑娘肯嫁给他,所以他到三十多岁时还是光棍一个。

在他家众多的桑农中要数李甲、金妹夫妇俩最忠厚老实,他们只有一个叫桑珠的独养女儿。桑珠长到十五六岁时就已亭亭玉立、容貌超群,采桑养蚕更是巧手一双,乡邻昵称她为桑姑娘。有天四麻子到桑田里游荡,突然他的贼眼看见了采桑叶的桑姑娘,不由垂涎三尺,决定要想办法娶她做老婆。他马上回了家,当夜就叫媒婆带着彩礼白银到桑珠家说媒,但遭一口回绝。媒婆告之,四麻子恼羞成怒。第二天一早就传话过去,不许李甲一家采桑!蚕儿没桑叶吃会饿死的,父女俩只得驾起乌篷船向湖对岸湖州的阿姨家求援。四麻子获悉后立即带领五六个家丁拿了竹箩直奔李甲家,将十几匾蚕都倒进竹箩,扛到湖边,倾倒在了太湖里。

再说李甲父女到第二天早晨才借了桑叶归来。乌篷船刚靠上岸,就听见乡亲们对着湖水中的蚕儿唉声叹气。问明来龙去脉后不由怒火中烧又气又急,桑珠奔到湖边从水中捧起蚕儿,嘴唇一咬眼圈一红心头一酸,扑簌簌的眼泪像珍珠般掉进湖里溶进水中,说来也奇,只见一条条蚕儿扭着扭着,竟渐渐变成了一尾尾银色的白鱼在游动!桑珠不由转悲为喜,乡亲们也高兴得手舞足蹈。正在此时湖上驶来一只彩船,四麻子带着狗腿子准备强抢桑姑娘与之成亲,桑珠见状气得牙齿咯咯响,用手把大黑辫往脑后一甩准备投湖自尽。在这千钧一发之机,一条黑龙从天而降,龙尾一扫就把彩船扫翻。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成千上万条小白鱼齐心协力游动起来,顿时白浪滚滚。 一会儿工夫就将彩船、四麻子以及狗腿子们翻卷到湖底去了。从此以后,太湖里就有了许许多多雪白晶莹的银鱼。

 

 

 


20097311358943462.jpg

 


u=1681362159,1090019284&fm=52&gp=0.jpg

 


u=3834138453,3292163821&fm=52&gp=0.jpg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