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典制

无锡历史上的图董和地保

时间:2009-02-17 14:57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       字号:[ ]

  

  从古文献和谱牒资料中可看到,明代无锡地名常有“里”字,如“后祁里”。这与明朝制度有关。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地方上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里。里甲制与田赋税收的轮年总甲制相结合。每一里甲指派一殷实富户充当首户,轮年当差,负责催追各户租税,并负有垫交全体民户租税之责。明万历年间,实行计户分里,随粮定区,进一步完善制度。无锡将22个行政乡分为13区,每区分上、下扇,区以下设都,都以下设图,图以下设甲。全县共60都,415图。区、图非行政区划,只是为田赋税收而设。
  清代沿习明制,又有变化。明代都以下设图,而清代则在乡下设图。乡设乡董、图设图董,每图编民110户,分为10甲。因图董一般都是富户,大都在地方上有势力。
  至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江苏巡抚李星沅巡视锡、金两县,应地方乡绅革除总甲制的要求,废总甲制,改为地保制。各图不再设图董,而设图正,图正即地保,由图内推选报官府后充任。规定收缴田赋不准硬派,不断轮换,亦不须代垫钱粮。这样,地保与区粮书上下勾结,掌握了钱粮交纳的大权。因钱粮完纳收据在区粮书手中,核算、开票、报荒等各道手续都可做手脚,成为一弊政。辛亥革命后,乡董、地保仍无改变。
  1928年,国民党宣布全国进入“训政”时期,改革一些地方政治制度。1929年,无锡17市乡改为17区,官员都需经过考试聘任。同时淘汰了封建时代的旧式衙役书吏,区粮书和地保、乡董等被废除。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