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关于印发《无锡市“十三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时间:2016-09-05 14:45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档案局      字号:[ ]

信息索引号 01400730X/2016-00018 发文日期 2016-09-05 公开日期 2016-09-05
文件编号 锡档发【2016】0013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无锡市档案局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 综合政务--文秘工作 体裁 通知
关键词 规划,档案,通知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关于印发《无锡市“十三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区档案局(馆)、各有关部门、单位: 为贯彻落实《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江苏省档案局有关部署要求,我局研究制定了《无锡市“十三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关于印发《无锡市“十三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区档案局(馆)、各有关部门、单位:

  为贯彻落实《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江苏省档案局有关部署要求,我局研究制定了《无锡市“十三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单位)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无锡市档案局

  2016年9月1日

 

                  无锡市“十三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市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无锡的重要时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认真编制并实施好《无锡市档案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是我市档案部门贯彻落实《江苏省“十三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客观要求和战略任务,是促进全市档案事业与无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全市档案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市“十三五”时期发展战略目标,认真落实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市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主动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行政法治化的新形势要求,积极践行档案为大局服务、为发展服务、为民生服务的创新工作理念,努力实现全市档案事业的科学跨越发展。

  二、总体目标

  坚持档案工作“两个转变”的总体方向,不断夯实档案资源、档案安全、档案利用“三个体系”,努力构建覆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各领域的大档案工作格局,突出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行政法治化的发展要求,协调推进档案资源提升、档案业务强基、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行政法治、档案公益服务“五大工程”,努力构建广泛覆盖的档案资源结构、开放共享的档案服务机制、科学高效的档案法治体系、主题鲜明的档案文化平台、素质过硬的档案人才队伍,形成全市档案事业持续发展、跨越提升的良好局面。

  三、战略任务

  (一)档案资源提升工程

  1.优化馆藏档案的总体结构。全市两级综合档案馆以进馆工作为日常工作主线,及时调整进馆单位名录,拓展接收档案的途径、门类和载体形式,实现馆藏档案总量较“十二五”末有较大增长。在巩固传统领域、传统载体档案资源建设的同时,加强新经济领域、新型社会组织以及电子、网络等新型载体的档案资源建设,提高非传统类档案的数量和比例,及时调整全宗体系和分类标准,更新完善目录检索系统,开展鉴定、划控等工作,努力构建内容更加全面、结构更趋合理的档案资源体系。积极争取民族工商业档案馆编制立项,加大近代民族工商企业和转制、破产企业档案的征集、接收力度,完善馆藏档案全宗序列,完成全部馆藏档案的整理、整改、编目、数字化工作,扩充并完善其作为特色专业档案馆的基础资源状况。

  2.加大重要档案资源的接收力度。关注本市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活动,接收一批具有代表性、涉及公共利益、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和重大事件或重要活动专题档案。打破“归档即为档案”的传统思维,将一些隐性档案资源,即可能拥有档案价值的资源纳入收集范围。积极开展多元化、多类型档案资源的建档归档工作,鼓励开展口述历史档案、城市(乡村)记忆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各专业档案馆和各部门各单位档案机构要注重档案资料收集等前置环节,凸现档案资源的专业特色和行业优势。

  3.构建民生档案资源库。档案资源的收集要与广大群众的基本权益相呼应、相衔接,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档案部门要与涉及民生的公安、教育、卫生、住建、人社等部门合作,制定出台针对不同类别的民生档案管理办法,确定民生档案收集的框架范围和具体门类、目录清单。要有所侧重地收集与民生权益密切相关的专业档案,并根据政策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具体的归档范围。到2020年,全市基本形成以两级综合档案馆为主体,民生重点领域各立档单位为补充的民生档案资源库,全面涵盖并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现实需求。

  4.提升档案资源的内涵价值。各级各类档案馆和各部门各单位档案机构要提高档案资源的系统化、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程度,形成一批具有地方或行业特色的专题档案、名人档案、谱牒档案、作品档案及照片、影像、实物等特殊载体档案。通过重点项目申报、课题立项、紧急抢救等渠道,对年代久远、濒临破损的历史档案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开发,建立全市国家重点档案普查信息库。两级综合档案馆联动开展深度研究,形成无锡重点档案开发的系列品牌成果。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市明清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无锡档案的目录数据采集,建成目录中心。

  5.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始终把安全作为档案资源建设的生命线,加强档案安全技术研究与防范工作,建立完善容灾系统和灾难恢复机制,在保障库房管理传统的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八防”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温湿度自动控制、安防监控、电子门禁、消防设施等现代化智能手段,加强库房日常信息登记、库区安保巡逻,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消防演练,全面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综合防范体系。切实加强档案服务外包项目的安全管理,确保档案在出入库交接、数字化扫描、破损修复等专业化服务的全过程,始终处于有效监管和安全防范中。

  (二)档案业务强基工程

  1.推进基层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加深对全市档案工作的面上指导,深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针对基层档案工作的薄弱环节,精确提供专业化的业务指导,通过举行讲座、业务交流、组织培训、操作示范等形式,使档案日常管理每个环节的规范标准、操作技能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档案工作人员和相关责任人,从源头上、细节上提升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同时,在基层培育、树立一批档案规范化建设的先进集体、优秀个人和典型工作案例,形成以点带面、逐渐扩展的良好局面。

  2.完善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方式。强化市机关档案管理中心的协调、指导功能,以市民中心内各部门、单位档案员为主体,构建市级机关档案工作联动协作网络,通过培训、交流、观摩、指导等形式,将国家档案局8号令的业务要求细化落实到机关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在档案收集的源头注重完整性,在档案整理的过程中把好规范关,抓好档案移交节点的验收工作,在公文网上传输平台上同步完成目录对应与数据挂接,实现对机关档案工作的全程有效监管。到2020年,全市两级综合档案馆对同级机关部门、单位的档案实现形成同步抓取接收,电子目录与全文对应挂接,查档利用网上授权操作,使机关档案管理模式更加规范、高效。

  3.抓好重点领域档案管理达标。全市两级档案管理部门要以综合档案馆进馆单位为基础,有效掌握全市范围内档案管理的基本情况,根据各单位的工作现状,科学制定档案管理规范化达标进度及具体工作方案,到2020年实现所有进馆单位全面达标。加强档案工作年度评估工作,推进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基层档案管理能力和水平。同时,以教育、卫生、宗教等行业为重点,有序推进宗教场所、学校、医院创建江苏省档案管理星级达标单位,到2020年上述行业中市属单位100%创建达标,市(县)区属单位创建达标率超过50%。

  4.增强企业档案工作指导力度。以国企为切入点,大力推动国家档案局10号令《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贯彻落实工作,市档案局联合市国资委、市国联集团,对市属国有企业全面开展档案工作检查,完成重点国企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的审定。以无锡产业集团为典型,依托产业(行业)协会等组织,通过档案工作协作组的形式,推动更多国企自觉执行国家、省、市关于档案管理的规范性要求。同时,以民营企业为突破口,由市档案局、市工商联联合制定出台本市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加强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指导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树立一批典型,通过各级各类商会组织以及企业间自然形成的商务合作关系,形成民营企业领域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的局面。

  (三)档案信息数字化工程

  1.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按照《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快增量文件电子化、存量档案数字化步伐。强化对电子文件形成、积累和归档的全程监督指导,建立完善电子文件归档、移交和长久保存制度,制定电子档案接收管理办法,常态化开展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工作,对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做到应归尽归、统一管理。探索全社会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路子和机制。

  2.基本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任务。全市和各市(县)区都要将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作为本地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统筹安排。全市两级综合档案馆要按照存量数字化和增量电子化的要求开展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按时完成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持续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不断提高馆藏档案数字化率,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5家档案馆到2018年全面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任务,梁溪区、新吴区2家档案馆到2020年全面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任务,市档案馆到2020年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率80%以上。

  3.全面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全市两级综合档案馆继续升级完善数字档案馆系统,实现档案资源收、管、存、用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市档案馆和江阴市、宜兴市、滨湖区3家档案馆要积极探索智慧档案馆建设,到2020年市档案馆和锡山区、惠山区、梁溪区、新吴区4家档案馆通过江苏省数字档案馆等级评估。同时,档案管理部门要督促各立档单位将数字档案室建设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和保障体系建设,争取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立档单位通过数字档案室等级评估。

  4.积极开展档案科技创新。组织研究云计算、云存储和大数据环境下的公文交换和电子文件的在线归档在线利用模式,实现市级机关各部门虚拟档案室的全覆盖,进一步探索电子文件的归档移交接收“四性”保障方法。以RFID技术为基础,以项目带动为引领,探索档案管理智能化。加大档案科学研究力度,积极推进重大档案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和攻关,完成3到5个国家档案局和江苏省档案局档案科研课题项目,并逐步完善档案科技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出台推进档案科技创新、繁荣档案学术研究的措施办法。

  5.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密管理。严格执行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防护体系,推进档案数据备份中心建设,开展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工作。按照《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严格落实进馆档案纸质、电子双套制,做到电子文件归档与本单位电子政务、本地区数字档案馆建设同步,确保电子目录和电子档案全文信息安全接收与保管,实现电子文件数据的长期安全。加强档案安全保密教育,形成安全保密检查常态机制,重点做好档案移交与接收进馆、数字化外包、档案托管和档案开放利用中的安全保密审查,加强对涉密信息系统、涉密计算机和涉密载体的安全保密管理,规范上网信息审查流程,确保信息保管、网络连接和传输利用万无一失。

  (四)档案行政法治工程

  1.深化普及档案法律法规。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制订全市“七五”档案普法规划,面向社会,突出重点,广泛深入普及档案法律法规,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培育倡导公众树立“依法治档、依法管档”的理念。每年“6.9国际档案日”、“12.4宪法日”,由档案管理部门牵头,联合涉及民生重点部门、单位,以档案宣传“六进”为抓手,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农村,开展一系列档案法治主题活动,创新普法宣传载体,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对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档案法治宣传教育,拓展覆盖面,提升实效性。

  2.有效增强档案行政执法力度。按照“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建立切实可行的档案执法监督机制。深化档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对档案违法案例的分析研究工作,提升行政执法履职能力。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民生权益、国有转制企业等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业务评估常态化机制及保障能力。以民生档案领域为重点,确定若干民生档案专题,强化档案执法,依法查处档案违法案件,突破档案违法案件发现难、处置难等障碍。加强对互联网企业、重要网站等特殊领域档案工作的调查研究,适时制订相关的管理措施与业务规范,使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数据资源有效纳入依法管理范围。

  3.组织开展档案法治教育培训。制订全市档案系统学法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落实,举办全市档案干部法治专题培训班,重点学习《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和《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学法用法考核制度,提升档案工作人员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建立无锡市档案实训基地,构建适用于档案工作的培训网络,充分运用江苏省档案局远程平台、高校培训基地等教育资源,定期对全市档案上岗人员和继续教育对象开展集中轮训,形成专业技能层次相互衔接、合理搭配的档案工作队伍,实现全市档案人员参训持证“全覆盖”。

  (五)档案公益服务工程

  1.创新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主动提供档案资政服务,配合重大纪念活动,及时公布档案史料。推动档案资源共享,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利用者需求分析制度,开展馆际合作、馆室合作、馆社合作,建立全市档案专网,基本实现市、市(县)区、城乡社区三级档案利用互联共享,形成面向公众的多元化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做到全市协同、无缝服务、异地查档、跨馆出证。依托政务网站及其他有效载体,深度推进政务公开,增强网络新媒体发布的及时性、权威性,完善档案新闻发言人制度。

  2.提高档案信息服务利用效率。以档案存储数字化、利用网络化、服务大众化为目标,不断增强档案信息社会共享和远程服务功能,依托全市两级综合档案馆、专业档案馆和各立档单位、基层单位的档案资源,建立网络化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开展档案信息在线检索、调取、浏览、传输等全程化合作,把档案信息利用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安排档案利用服务、政府公开信息服务和其他公共服务,提供查档一站式服务和远程服务,努力提高查到率、查准率和有效率,形成面向公众、便捷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利用体系。

  3.打造地方档案文化特色品牌。结合无锡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轨迹,确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记忆项目,开展相关档案资源的征集、整理、开发、展示工作。重点推进乡镇企业专题档案建设,发动全市档案系统和农业、经信、商务等相关部门开展专题征集与开发,汇总形成全市乡镇企业档案资料目录数据库。根据省档案局总体部署,配合筹建“中国乡镇企业档案馆”,建立乡镇企业档案保管基地。开展无锡改革开放重要人物专题档案建设,征集改革开放以来在本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文艺名家等人物的个人生平、主要成就、职务活动记录等档案资料,配合口述档案的形式,进一步丰富、更新地方名人档案库的内容。

  4.深化档案史料典籍研究。建立无锡地区名镇、名村历史建筑档案、保护与管理档案和声像档案,做好镇村史志、家谱族谱、民间典故、歌集诗集等乡土文献的编修指导,编制完善镇(村)组织沿革、大事记等,留存名镇、名村历史记忆,为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管理服务。开展方言语音档案建设。对本市入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材料进行专题征集和集中整理。系统建立无锡地方语言语音档案,接收有声数据及相关档案资料进馆,深入推进专题研究和成果开发,记录好乡音民俗,保护好无形文化。以“档案无锡”为品牌,推出《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老照片》、《民国无锡同业公会档案选编》、《无锡蓝印花布》、《无锡抗日战争档案史料汇编》、《无锡民国教育档案史料选编》等系列丛书。

  5.构建档案社会教育实践网络。在全市两级综合档案馆中推进国家级、省级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创建工作,与相关学校联手打造“三我”(即成长档案我记录、家庭档案我整理、特色档案我收集)档案实践品牌,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档案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配合形势和社会需要,以时代精神、地方文化和馆藏特色为切入点,各综合档案馆、民族工商业档案馆完成新一轮基本陈列内容的更新布置,并常年举办专题展览、征文研讨、文创推介、互动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大档案社会教育的影响力,到2020年全市两级综合档案馆全面创建成为省级以上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其中国家级基地达3家以上。

  四、工作保障

  (一)完善档案组织领导机制

  以全领域覆盖的大档案工作格局为框架,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档案组织领导机制。档案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将档案工作纳入全局工作总体规划和每一年度的具体工作计划中,作为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内容,与其他工作同步规划与部署、同步推进与考核。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档案部门工作汇报,尽力协调解决困难与问题,给予政策、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档案事业经费要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及时核拨必要的档案工作专项经费。相关市(县)、区党委、政府要将高度重视档案机构设置和档案新馆建设,抓紧提上议事日程,合理设置机构、部门和岗位,新建(改扩建)符合专业标准和地方发展水平的档案馆,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专业档案馆(室)的业务监督和指导,依法参与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活动档案工作的监管和验收;同时对镇(街道)、社区(村)、开发区、民营和外资企业、新型社会组织的档案工作,也要主动介入、有效领导,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的档案工作新局面。

  (二)培育档案工作创新机制

  以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指引,推动档案工作改革创新,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强化全市两级档案部门的依法行政职能,推进依法治档、依法管档,重点查处一批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跟踪推进落实整改要求,维护档案部门的行政权威。全市两级档案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拓宽档案工作主动作为的领域和途径,强化档案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现实功能,大胆创新档案服务手段和服务机制,积极探索档案信息资源增值服务和市场化开发的方法和途径,引导档案中介服务、档案寄存代保管、档案数字化加工、档案整理整改等专业化经营实体开展相关市场业务,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大力支持民间档案收藏、非遗项目传承和家庭档案建设,对重点人群、典型人物实施精准对接与有效扶持,使之壮大成长为档案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和活力源头。

  (三)夯实档案安全保障机制

  高度重视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构筑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综合防范体系,重点完善数字档案馆中心机房、文件传输网络、保密专网及消防、监控、门禁、温湿度控制、防磁等一系列档案安全基础设施设备。全市两级综合档案馆全面落实库房“八防”技术要求,做到馆舍面积达标、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节能环保,符合档案实体和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保管与开放利用等各项要求,完成馆藏重要档案及电子文件异地异质备份任务,及时开展档案保护和破损档案抢救。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为档案馆(室)配备充足的档案用房和设施设备,同时制定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开展预案演练,提高操作及处置能力。加强档案安全保密工作,认真落实保密责任制,及时调整保密工作人员及责任分工,开展失泄密风险评估和内部检查,严格管理保密专网、涉密电脑和涉密存储载体。

  (四)打造档案人才支撑机制

  在按照编制配齐档案工作人员的基础上,根据档案事业发展需要,通过正式招录、劳务派遣、项目聘用等形式,适当增配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提高档案工作队伍的专职化程度。加强档案人才培养,依托省档案局远程教育平台,联合高校建立档案技能实训基地,完善上岗培训、继续教育、考试考核、聘用管理、选拔晋升等一系列制度及措施,提高全市档案工作人员的学历层次和专业职称评聘比例,切实增强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各级党委、政府要关心档案干部,加强档案专业人才的引进、调配和选拔任用,及时解决编制配备、身份性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职级待遇、工资福利等方面的体制性问题和政策性阻碍,加大档案干部合理流动的力度,激发档案部门的生机与活力。全市两级档案部门要狠抓作风效能建设,开发并完善全员工作记录与评鉴、年度考核与评优的专门系统平台,使部门职能设定与人员分工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技能专长,充分调动整个队伍的工作热情,努力打造一支敬业、务实、廉洁、高效的无锡档案工作者队伍,形成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和干部成长机制,为全市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人才动力。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分享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