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人杰 >> 无锡院士

无锡兄弟两院士

时间:2016-04-21 06:50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

  学部委员(现称院士),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在众多的无锡籍院士中,钱临照和钱令希是亲兄弟,这是稀罕的事。我们知道,周恩来总理曾提到过“三钱”,即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但在科技界还有“小三钱”,即结构力学之父钱令希、为中国科学事业呕心沥血的物理大师钱临照和水力学家、水利大师钱正英。
  钱临照是哥哥,1906年8月28日出生于无锡东行20公里的鸿声镇。据说是吴越王钱鏐第58代孙,今年正是他诞生110周年。
  钱令希是亲弟弟,诞生于1916年7月16日,比哥哥小10岁,今年是他诞生100周年。兄弟俩对我国科学事业都有卓越的贡献,在他俩诞生110周年和100周年之际,值得我们隆重纪念他们,怀念他们。

  书香门第,良好家教
  钱临照和钱令希的父亲叫钱伯圭,生于1883年。青少年时期曾入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他思想激进,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第二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头脑保守的地主不敢剪辫子。但他父亲意识到时代变了,潮流不可阻挡,在家乡带头举家剪长辫子迎共和。舅公华鸿模,1873年乡试中举,但没有担任官职,在家乡从事实业,比较富裕。1904年他协助舅公创办新式学校——果育学校。国学大师钱穆少年时曾在果育学校读书,他也是钱穆的启蒙老师。钱穆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记》一书中,曾回忆他与伯圭师关于中西文化比较的一次谈话说:“余之毕生从事学问,实皆伯圭师此一番话有以启之。”
  钱临照兄弟俩就生活在鸿声镇一个有名望的书香门第,受到良好的家教,小学都在父亲办的学校读书,他们学习勤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钱穆后来曾在果育学校执教,钱临照又成为钱穆的学生,他们同住一屋,钱临照耳濡目染钱穆的治学为人。受钱穆熏陶,他除了学习自然科学外,还喜欢历史,因而钱穆成了他成长的楷模,是他一生中最崇敬的师长。
  弟弟钱令希原名钱临熹。童年,钱令希练毛笔字,因名字笔画太多,不易写好。当校长的舅舅看到他写得很辛苦,见他写不好就不睡觉,心里疼他,便帮他改名为“令希”,就这样一直沿用至今。1927年,他11岁就考上了刚刚建校的江苏省立苏州中学,读初中一年级。从农村到大城市,钱令希什么都觉得新鲜,不禁贪玩起来。结果读了一学年,英文连26个字母都背不连贯,历史课更不用说了,还没考及格。哥哥对他很严厉,狠狠地批评他,要他收敛贪玩心。他自己也感到问题严重,年仅12岁的钱令希说改就改,经过一个暑假的发奋学习,跳过初中,竟然考入了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高中部。这是一所用欧战赔款,由中、法两国合办的高等学校,分大学部和高中部,各读四年,高中第一年专学法文。钱令希潜心攻读,第一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法文集中训练,第四年,又以优秀成绩直升大学部土木科。当时,这所大学按照法国习惯,不呼学生姓名,只叫学号。“800”号的钱令希一路顺风,大学年年都考第一名。1936年以土木科第一的成绩毕业于上海国立中法工学院。

  兄弟双双赴国外深造
  1922年,钱临照在家乡小学毕业,赴上海大同大学中学部学习。1929年在上海大同大学物理系毕业。1934年夏,钱临照考取了中英庚款第二届公费赴英国留学,进行晶体范性形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伦敦大学颁发的“凯里·福斯特奖”。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钱临照为报效祖国,当即返回国内,奉命设法将北平研究院物理所的仪器运往昆明,并在迁至昆明黑龙潭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从事光学仪器研制,对中国仪器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36年10月,经中比庚款委员会的选拔,钱令希保送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留学。在比利时一共只有两年。当时有两个选择:一是选课读研究生,二是读大学本科四、五年级,得个土木工程师学位。他为了把基础打得更扎实些,选了后者。在这两年间,读了土建、机械和电机等不少课程。由于他的法文和数学底子好,读起来比较顺利,毕业时还考了个最优等工程师学位。他深有体会地说:“学习如同在硬木头上钻螺丝钉,开头先要搞正方向,锤它几下,然后拧起来就顺利了。否则钉子站得不稳不正,拧起来就事倍功半。求学之道慎起步啊!”钱令希留学比利时,学业优秀,才华出众,导师非常希望他留在比利时工作。而此时,中国正国难当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千百万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毅然回国,在昆明任铁路桥梁工程师,从事铁路桥梁工程工作。

  钱临照:研究《墨经》,教书育人
  1955年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钱临照,幼年深受钱穆治历史重考据的影响,从小喜欢读文史书籍,有一次,他获得一本先秦墨家学派的著作《墨经》。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关于力学、几何学和现代物理学、数学的基本要素。钱临照如获至宝,立即手不释卷研究起来,1940年,奋笔写下《释墨经中之光学、力学诸条》。他站在现代物理学高度,深刻地揭示了这些条目的物理学意义,第一次对《墨经》光学成果作了系统发掘和整理,文中校释光学8条、力学5条,揭示中国在先秦时代的科学知识,开中国物理学史研究先河。50年代初期,为弘扬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科学通报》和《物理通报》约请钱临照用白话文介绍《墨经》中有关物理学内容。从此,国内研究《墨经》的文章,陆续发表出来。
  1943年,英国从事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学者李约瑟博士,在黑龙潭与钱临照相见,两人虽初次见面,但促膝相谈甚欢。当钱临照告诉李博士《墨经》 中有科学技术资料时,李博士惊叹不止,两人成莫逆之交。
  1990年底,在上海举办“弘扬中华优秀科学文化暨庆贺李约瑟博士九十寿辰”大会时,钱临照已耄耋之年,但还是专程亲赴上海主持会议,使得李约瑟博士甚为感动。
  1958年,中国科大在北京建校,1970年决定南迁合肥。当时已经成为一级教授的钱临照,已年过花甲,完全有理由留在北京,享受相对优越的生活,但是他却选择来到合肥。在落户合肥的最初几年里,学校面临着重重困难,钱老总以事在人为的坚定态度勉励广大师生,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大家共同为办好科大而努力奋斗。
  他到了合肥,立即亲自走上讲台,以饱满的热情给物理系的学生讲授普通物理学,当讲授转动惯量时,就亲自坐上旋转凳演示,通俗明白解释转动惯量,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谁知这一站,他就站了一辈子。1980年5月,70多岁高龄的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他再一次将中国科大的责任扛在了肩上,几十年如一日,与科大同舟共济,患难与共。
  1994年,88岁高龄的钱临照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孝威共同发起,并联合34位院士联名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要大力推动中国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的建设。如今,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已经成为中国科大耀眼的标签,成为了全体中国科大人的骄傲。
  1978年12月—1984年,钱临照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钱令希:中国结构力学开拓者
  钱令希常说,“在学术上,我老是不安分的。”确实是这样:从上世纪40年代到年逾八旬高龄,他一直在力学领域纵横驰骋,锐意求进,他在结构力学、板壳理论、极限分析、变分原理、结构优化设计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和重要成果。他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知识,成为中国结构力学和计算力学的开拓者。
  1950年,他在《中国科学》第1、2两期上发表的论文《余能理论》,开创了变分原理在力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著作《静定结构学》与《超静定结构学》,为培养土木工程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2年召开的全国力学学会大会上,经过第一届理事长钱学森教授的推荐,大家一致选举他担任这个学会的第二届理事长。钱学森教授在推荐时说:“钱令希教授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知识,走到了前面。我表示十分钦佩!”
  1959年,钱令希提出了一个新型的梯型坝坝型。该坝型被水利部上海勘察设计院用于浙江乌溪江上的水电站建设,取得成功。这个坝是中国最高的支墩坝。
  60年代,他参加“导弹核潜艇壳体的强度、开孔和稳定性问题”的科研任务。为中国建造第一艘核潜艇做出重要贡献。潜艇结构计算规则研究成果和后来发表的论文《潜水耐压的锥柱结合壳的强度和稳定性》在198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钱 令希在大学读土木工程专业,对桥梁工程特有兴趣。1974年11月,他领导设计建造大连新港海上栈桥,钱令希采用9跨100米跨度全焊的抛物线上弦的空腹钢桁架。经过不到一年的努力,这座全长近1000米的全焊栈桥于1975年底竣工。这是一个国内尚无先例的工程设计,赢得了中外工程界的称赞,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70年代优秀设计奖,他为我国第一个现代化原油输出港做出了突出贡献。1979年6月,他实现了50年代以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代巨星陨落
  1999年7月26日,钱临照在合肥逝世,享年93岁。2009年4月20日,钱令希,在大连溘然长逝,也享年93岁。
  2000年春天,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沫若广场东侧的绿色树林中,安放了钱临照的半身塑像,而他的骨灰也被永远地撒在了那个丹桂飘香的地方。现在,他的塑像前,总是摆满了学生敬献的鲜花,也时常见到有人路过塑像前,会停住脚步,对钱老肃然起敬。钱老炯炯有神的目光,仿佛在注视着每一个科大人,催促科大人不断开拓进取,为祖国获得更优异的成绩。
  2010年9月9日,为纪念钱令希一生对国家科教事业和学校的卓越贡献,大连理工大学正式命名西部校区图书馆为“令希图书馆”,并举行了隆重的命名仪式。
  在学校命名决定后,根据部分师生倡议,校方研究决定在“令希图书馆”内铸建钱令希铜像,以进一步弘扬钱令希院士一生献身科教、教书育人、报效祖国的教育家风范。钱令希铜像神采逼真,栩栩如生,似乎在含笑向师生致意。

许文龙 文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