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真面目】为什么历史虚无主义如此顽固?
时间:2015-09-09 14:37 浏览次数: 来源: 求是网 字号:[ 大 中 小 ]
为什么历史虚无主义如此顽固?
——评北大原副校长梁柱教授文章标题被篡改事件
作者:李健
以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闻名的北大原副校长梁柱老师近日遭到了网络围攻。新浪微博的大V们围攻梁柱教授的方法,正是梁柱教授所大力批判的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方法,就是为论证某一事先设定的结论,人为选择甚至歪曲历史材料。梁柱教授标题被篡改的文章正是批判这种方法的,其原题是《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历史清醒》,发表在《红旗文稿》杂志2015年第7期。攻击他的网络红人们,为达到事先就设定的批判抹黑梁柱教授的目的,先将标题改为《盲目追求真相不讲立场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完全扭曲了梁柱教授的原意之后,再大加鞭挞并恶语相向。这不正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方法吗?微博大V们情不自禁地使用历史虚无主义方法来回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不但说明了其方法的贫乏,而且说明了其方法的顽固。为什么历史虚无主义会如此顽固地使用和捍卫其错误方法呢?
历史虚无主义顽固坚持其错误方法,直接的原因是其顽固坚持特定的政治诉求。历史应该是求实求真的科学,一方面需要全面地占有材料,另一方面需要对材料进行科学地分析,尽可能少地在事先设定结论。如果抱定某种政治诉求,那么这三方面的要求就都难以做到了:首先,必然事先设定结论。如果不事先设定结论,研究出来的结果反对了自己的政治诉求怎么办?其次,不可能全面地占有材料,因为结论已经设定,需要把那些证伪自己结论的材料过滤掉。最后,也难以进行科学的分析,因为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要求客观地占有和分析材料,从经济社会根源出发去理解历史。历史虚无主义既然已经过滤材料,就不能做到客观地占有和分析材料,否则就会让自己的材料反对自己的结论;既然已经设定结论,就不可能再从经济社会根源出发去理解历史,否则就要曝露自己的利益诉求。比如说,历史虚无主义无视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消极抗日、一溃千里的大量材料,也不从其经济社会根源上说明为什么脱离人民的国民党必然如此,而是片面夸大其抗日努力,原因就在于其政治诉求是通过贬低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降低以致消解共产党今日的执政合法性。有了这样的政治诉求,无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怎样失城弃地、丧师辱国,也要将其说成是牺牲巨大的抗战有功之党;无论共产党怎样开辟敌后根据地,消耗多少日伪军有生力量,也要将其说成是游而不击的沽名钓誉之党。可见,正是政治诉求决定了其历史方法,政治诉求之顽固决定了其历史虚无主义方法之顽固。
读者可能还要追问,为什么这些网络大V们不能改变一下自己的政治诉求,从而改变自己的历史虚无主义方法,回到科学的历史方法上来呢?为什么他们就不能为历史上的进步人物和进步党派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呢?原因在于,决定着虚无主义历史方法的政治诉求,本身还是被政治立场决定着的。而他们之所以站在既定的政治立场上,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其自身便是那有着巨大潜在利益的少数人的一员,另一种情况则是头脑完全被那为少数人利益而服务的意识形态所支配。这些微博大V们,对中国的现状并不满意,特别是对自己所代表的社会集团的地位并不满意。他们总幻想着,如果能够通过舆论控制实现政权更迭,就可以促成自身集团社会地位的上升。只要他们不改变自己的政治立场,始终自觉不自觉地站在那些通过政权变化可以获得巨大利益的少数人的立场上,要求他们改变自己的政治诉求,从而改变自己的历史虚无主义方法,就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虚无主义是极其贫困的:其政治立场和政治诉求决定了其研究历史时,除了虚无主义的剪裁历史和进行唯心主义的分析外,并无其它可能。
微博大V们用篡改标题的历史虚无主义方法攻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梁柱教授一事,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从这件偶然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历史虚无主义必然具备、顽固表现的一些本质特点。将这些网络红人们为扭曲梁柱教授的意思而篡改的标题稍做修改就非常适合他们自己:盲目追求立场不讲真相就是历史虚无主义。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