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地情 >> 无锡人文 >> 无锡地名

薛典老街

时间:2015-07-12 14:08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

王才兴

 

    薛典老街地处无锡东南,相距梅村、鸿声、后宅都有七里路程,距离当地的大墙门老街有四里路。在民国开始至解放初期,薛典一直隶属无锡县下辖的薛典乡或薛典镇,到1957年年底才开始为硕放乡下辖。薛典老街曾经是周围近百个自然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业发达,人居集聚繁华。它和家住的村庄相隔几条田埂,小时候经常光顾,印象极深。
    薛典老街北面是村庄,东面、西面河浜围绕。西边有大河滩码头,水路出入方便。老街两边是对称的宽2.5米的木结构廊棚,中间是露天街道。街道很小,仅八米宽,百来米长,东西走向,街面青石铺就。民国时,老街有杨福宝负责的邮政代办所,翁景和创办的小学,民间救火会等。到解放前后,薛典老街热闹非凡,商铺林立,集市兴旺,有王阿宝面饭店、祥泰馄饨店、彭金连大饼油条店;有五家米铺、三个糟坊、五个鲜肉店、两家羊肉店、三家茶馆、三家布店、两家南货店,还有百货店、文具杂货店、私人诊所、药店、铁匠店、裁缝店、皮匠店、棺材店、香烛店、理发店等。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薛典老街人气日渐衰落。南北两排店铺,大多归集体经营。印象里有供销店、废品收购站、茶馆、点心店、摇面店、中药铺、诊所、邮政所、皮匠店、铁匠铺、肉墩头。供销店供应生活必需品,如油盐酱醋味精牙膏牙刷毛巾肥皂等,偶尔也供应一些豆腐、带鱼、青川鱼、橡皮鱼等。但贫困年代,一般人买不起。到年底,有些年货在这里按票定量供应。好多次,我曾经怀着过年的憧憬,排着长队在此购买大白菜、萝卜、油豆腐、粉丝等。
    供销店有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每天涂脂抹粉,打扮时髦。村里坊间,茶后饭余,大人经常眉飞色舞传说,她和肉墩的斩肉人关系如何如何。那肉墩是集体开的,十点不到,猪肉卖完了,斩肉人打烊休息。斩肉人活儿轻,还常有荤腥下肚,人长得出奇胖。那时,村里人农活繁重,缺少油水,肚皮瘪塌,猴子似的瘦人多,大腹便便的胖子实在稀少。记得大队表演革命样板戏《沙家浜》,戏中的胡传魁是个大肚子,找不到演“大肚子”的胡传魁,只能在演员的衣内用棉絮充塞冒充大肚皮。路过肉墩,我们忍不住要去看看那“稀罕物”,饱饱眼福。特别是夏天,那滚圆的肚子,肥嘟嘟的;肥硕的胸前,一撮毛随风摇曳。
    街上有一个集体的理发店,理发师傅是邻村的哑巴,哑巴长得尖嘴猴腮,活到九十岁,退休工资有好几千。年少的我们,对哑巴有天生的懵懂和恐惧,远远看见,逃得一溜烟。哑巴给我们理发时,把我们的头摁得很低很低,用力也特别重,弄得我们像杀猪似的,“嗷嗷”乱叫。他理发水平实在一般,大人很少请他理发,只有小孩,因为便宜,大人逼着,无法逃避。他给我们理的发型,一律耳朵边剃光,头上圆圆的一圈,像马桶盖一样,常会招致村里同伴的嘲讽。
    秋天的清晨,薄薄的霜雾洒满青石,湿哒哒的,街上冷冷清清。秋风过处,人微微抖索着。街中心一字摆放着竹篮,里面都是农家的蔬菜、腌菜、鸡蛋、黄豆芽等,妇人们有的站着,有的蹲坐在地,等待客人光顾。隔夜,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把新鲜的蔬菜用秤杆称好,每斤用绳子捆成一扎。第二天,晨曦微露,母亲在水缸里舀了水,泼洒在蔬菜上,她怕斤两不足。接着,母亲把我从熟睡的被窝里叫起。我提着盛放一扎扎蔬菜的竹篮,来到老街,列入卖菜的行列。一般农人都有自留地,自己种植,不会轻易上街买菜,光顾的都是吃皇粮的,或家中招待匠人的农户。蔬菜几分钱一斤,相当于一个鸡蛋的价格。运气好时,能卖掉大部分,换得几毛钱回家。但更多时候,却无人问津。
    老街诊所里有位男医生,会医治各类疾病。他上午在诊所坐诊,下午在乡间出诊。出诊时,不论刮风下雨,他都赴约去病人家看病。他医道好,对患者笑脸相迎,见到病人细心望闻问切,耐心开导,为病人内心深处解除疙瘩,医治效果极好,远近闻名。隔壁村,有个妇女,老倌在福建工作,她经常生病卧床,医生有请必到。时间长了,村人发现,他总是背着药箱,腋下挎着雨伞,有事无事上她家门。村人猜到了几分,只是不想道破。后来,他被乡镇医院看中,提拔去做医生。他调走后,人们还常惦念他。说起往事,村人只说,他和某某是“老相好”,他们不愿用难听的话来描述,免得毁坏医生在他们心中的形象。
    薛典老街内翁姓人家是大户,在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族长翁福先牵头,请常熟翁同龢先生集资建造了翁氏宗祠。又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发动翁姓家属集资建造了“翁氏义庄”,义庄前后两进,各有五间高大平房和两间备弄,前朝正门有“翁氏义庄”金字斋匾;后墙门头有“垂裕后昆”横匾,隶体方砖雕刻。后进正间北面悬挂着翁同龢先生题写的“敦厚堂”字匾。义庄有良田几十亩,秋末冬初,择吉日良辰进行开仓收租,供翁姓子女读书晋学费用。翁姓里出了不少有名的读书人,像苏州大学教授翁寿元,江南大学首任校长书记翁寿麟等。解放后,翁氏义庄曾租给农民使用,也办过私塾学堂和公立学校。在文革期间,翁氏义庄遭受毁坏,部分房屋倒塌,砖墙雕刻和堂屋的“横匾”已经消失。
    如今的薛典老街,四周杂草丛生,满眼残垣断壁。几间破残的房屋,门外晾晒着的衣物,和屋内传出的吠叫声,还印证着有人居住。老街昔日的辉煌不再,不久的将来也会彻底消失。现在,也许只有纵贯硕放街道南北,全长5.58公里的“薛典路”,似乎还诉说着薛典老街悠久的历史和曾经的繁华。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