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 纪念抗战胜利 >> 根据地建设

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和群众团体的广泛建立

时间:2015-07-01 06:34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       字号:[ ]

 

    东路军政委员会在抓扩大军队的同时,注意抓好建政准备,要求地方党发展党的组织,发展群众抗日组织,为创建根据地创造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1940年8月,无锡县委书记杨增到苏州县八字桥参加东路特委扩大会议,听取了谭震林作的《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9月,无锡县委在厚桥安基里召开县委扩大会议,贯彻苏州会议精神,对县委工作相应作了部署。根据东路特委指示,无锡地方党的建制作了调整,先后新建锡北县委和太湖县委。

 

    1940年9月,无锡县委成员作了调整,杨增继续担任书记,周志远、钱冰、赵建平、周之彬为委员,翌年初又新增委员徐野、王赓唐。无锡县委在党的工作基础较好的老区,建立了梅北、梅南、后鸿、荡厚、甘露等5个区委,分别由赵建平、黄凤山、叶寒青、陈铮、金毅担任区委书记;向无锡县邻近地区发展新区,建立了琴南(常熟、杨园、练塘一带)、漕东、漕南、东桥(以上吴县、漕湖一带)等4个区委,分别由王赓唐、洛斐、蒋继奋、张仲英担任区委书记。为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水平,无锡县委举办了2期农村党支部书记训练班。

 

    1940年9月,东路特委决定将锡虞公路以北无锡县委领导的党组织划出,建立中共锡北县委员会,姚家(礻乃)、谢胥浦(颐克如)、李中先后任县委书记。翌年1月,锡北县委得到充实,陈光、陈雪、陈枕白、田韬(张文龙)先后为县委委员。锡北县委派出民运工作队员逐步推进工作,建立了东查、天下、张寨、严安、黄东等5个区委。分别由王峰、陈雪、陈光、江礼勤、蒋淑和担任区委书记。

 

    1941年5月,东路特委考虑到锡南地区处于太湖水上交通要冲,决定将京沪铁路以南无锡县委领导的党组织划出,建立中共太湖县委员会,陈佩三(陈源)、徐明、孙章录先后任县委书记,周志远、朱帆、周之彬为委员。因锡南西区区委书记陆萍在日伪军焚烧宋巷善堂时牺牲,太湖县委重新调整锡南东区、西区区委,分别由过瑞湘、陈志昂(李锐)任书记,建立了锡南中区区委,由朱帆兼任书记。

 

    在这段时间里,无锡、锡北、太湖3个县委共建立了17个区委,120多个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发展到800多名。此外,在锡西地区,1940年7月,无锡县委将锡西党支部改建为锡西特别总支部,朱如言、秦宝光先后任书记;19 41年1月,太漏中心县委建立锡西工委,孙宁、凌峰、许英先后任书记;1941年6月,武南县委建立锡西区委,秦宝光任书记。在锡西北地区,1940年8月,武南县委领导芙蓉圩区委和锡九区委,分别由张荣、何畏任书记。在马山地区,1941年2月,宜兴县委派冷芳(方志坚)秘密发展20多名党员。在无锡城区,1940年10月,江苏省委建立无锡城市委员会,由梁鸿(化名陶冶)任书记。无锡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创建抗日根据地的组织基础。

 

    1940年9月,无锡县委和锡北县委相继举办民训班,将经过培训的民运工作队员陆续派往农村,广泛发动群众,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民主集中的方法,建立各种抗日群众组织。1940年10月,无锡县农民抗日协会在荡口南庄召开成立大会,推举惠峻山为主席,并通过了《农民协会章程》。随后,无锡地区的14个区、109个乡纷纷建立区、乡农抗会,1640多个村建立了村农抗组,会员约13万人。各级农民抗日协会(组)的普遍建立,对保证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组织自卫武装,处理村民纠纷,戒烟禁赌,组织农民识字学文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为地方党政军机关流动时的食宿、联络等提供了很大便利。妇女抗日协会相应发展,无锡地区有8个区、48个乡(镇)建立了区、乡妇抗会,394个村建立妇抗组,会员约4万余人。妇女抗日协会提倡男女平等,反对虐待妇女,常采取妇女现身说法的说理会等形式,控诉封建礼教。各级妇抗会还发动妇女做军鞋慰劳抗日部队,向妇女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办夜校提高妇女的文化水平。青年抗日协会(组)在6个区、34个乡(镇)、176个村普遍建立起来,会员约2万余人。青抗会适应青年的特点,开展读进步书籍、办壁报、写标语、发行《大众报》、《东进报》等活动进行抗日宣传,组织军事操练,输送青年参军,扩充抗日部队。1941年3月,无锡县手工业抗日联合会成立,由谢安石负责;一些主要市镇也相应建立了职工抗日协会等同类组织,会员约8000余人。这些组织开展了维护行业利益,改善职工生活,同伪职人员斗争,向工商业者筹募资金,支援抗日部队等活动。在中、小学师生中也纷纷建立抗日组织。1941年2月,无锡县教师抗日协会成立,顾胜泉任主席。在学生中,纷纷成立了学生联合会、少年先锋队、儿童团,分别开展抗日教育,抵制奴化教育;进行军事操练;站岗放哨,传递情报等工作。

 

    蓬勃发展的各种抗日群众组织遍及农工商学。各群众组织在开展抗日活动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融汇成联合抗战阵线。这是创建抗日根据地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培养骨干和输送干部的重要场所,又是发展党组织的坚实基础。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