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 纪念抗战胜利 >> 根据地建设

抗日游击区的形成:“江抗”东进无锡

时间:2015-07-01 06:26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       字号:[ ]

 

    1938年春,新四军开往皖南岩寺。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入敌后,创建根据地的指示,新四军派出先遣支队,第一、第二支队于5月至7月相继挺进苏南敌后,开始创建茅山根据地。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在军事上将重点转向占领区,增兵加强对苏南地区的点线占领,频繁地对新四军及抗日武装进行“扫荡”。日军在政治上加紧对国民党政府的诱降活动。国民党顽固派惧怕共产党及其军队的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增长,在1939年1月召开的五届五中全会上,确定其政策重点从对外转向对内,制定了一整套“溶共”、“防共”、“限共”等措施。国民党第三战区也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条令,对江南新四军“画地为牢”。

 

    1939年2月下旬,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批判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只讲联合、不讲斗争的迁就主义,特别提到华中要向敌后发展,不能受国民党的限制,确定了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

 

    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早有东进意图。在1938年10月间,陈毅就派新四军第二团参谋长王必成率第一营东进进行战略侦察。侦察部队越过锡澄公路到达锡北寨门,当地爱国青年严公伟组织的游击队前往接应。王必成会见了地方干部陈枕白和“武抗会”干部陈达等,详细了解了无锡、苏州一带的游击武装及日军据点的情况,并熟悉了地形方位后随即西返。1939年初,陈毅又将何克希等在澄武地区争取过来的梅光迪等武装经茅山整训后,派往武南、锡西一带活动。这两着棋,为东进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9年4月,新四军军部部署第六团准备向东路地区发展。明确规定东进的任务是: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发展部队、武装自己、筹集经费给养(概括为“人、枪、款”),独立自主地扩大抗日力量,同时要求相机建立根据地。

 

    1939年5月1日,新四军第六团700余人在团长叶飞的率领下,从茅山地区出发东进。部队到达武进南部戴溪桥,与在当地活动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汇合,两支部队进行整组。为了防止国民党顽固派阻挠新四军行动,部队沿用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番号,打出梅光迪的旗号,六团对外称“江抗”二路。“江抗”成立总指挥部,梅光迪任总指挥,叶飞、何克希、吴焜任副总指挥。为了加强党对军队和地方工作的统一领导,成立了党的东路工作委员会,叶飞任书记,林枫、何克希任副书记,张英、李一平为委员。

 

    1939年5月5日,“江抗”1000余人从戴溪桥出发,在武进横林附近越过京沪铁路,插入东路地区后到达锡北。中共无锡县委派陆富全前往引路。“江抗”部队南下途中,在东房桥受到无锡县委成员鲁乃铭安排的群众大会的欢迎,在杨亭受到陈凤威部的欢迎,在沿途群众的热情欢迎下,于5月8日到达梅村。为了扩大“江抗”东进的政治影响,无锡各界抗日联合会在梅村小学操场召开有各界代表、群众、部队战士参加的3000人的欢迎大会。会上,“江抗”代表阐述此次东进抗日的意义,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主要精神;各界代表发言竭诚欢迎部队;“抗联会”战地服务团演出了抗日文艺节目。大会洋溢着军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热烈气氛。“江抗”战士眼看游击基点内群众抗日情绪高涨而欣喜,乡亲父老目睹 “江抗”纪律严明、英武雄姿而赞誉。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