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 纪念抗战胜利 >> 重要战事 >> 九里河反摩擦

九里河反摩擦

时间:2015-07-01 07:15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       字号:[ ]

  

    “江抗”东进的抗战业绩,不仅使京沪铁路沿线的日本侵略军惶恐不安,而且也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嫉恨和恼火。国民党第三战区得知“江抗”就是新四军叶飞部队后,恼羞成怒,借口“江抗”“越界活动”,违反“军令”,电饬叶军长撤回第六团,同时居心叵测地调兵遣将,对“江抗”进行围拦堵截,妄图消灭“江抗”于东路地区。日军则采用“以华制华”的手段,暗中故意为“忠救”放开封锁道口,让国共双方相互摩擦,坐收渔利。

 

    1939年9月初,“江抗”为执行上级关于开辟澄东,使东、西路连成一片的指示,回师澄锡地区。“江抗”在到达无锡与江阴交界处的顾山南麓时,遭到“忠救”第五支队和第十支队残部计1000余人的袭击,“江抗”被迫自卫反击,将其击溃。“忠救”不甘受挫,接连向其总部告急。“忠救”总部即派副总指挥杨蔚率主力第一、第二支队共2000余人,从宜兴山区赶来增援。无锡县委发动党员组织上千农民破坏在无锡境内的一段公路及桥梁,进行阻挡,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忠救”增援部队虽受阻延缓进程,仍来势凶猛。“江抗”总指挥部为避免冲突,主动命令部队后撤一步。随后,“江抗”向当地各界人士和群众广泛宣传团结抗日的方针;为表明诚意,还派出秘书长陈同生和昌平为代表,到锡北八士桥“忠救”驻地进行谈判。“江抗”代表慷慨陈词,据理言和,但由于“忠救”执意奉行国民党第三战区的“剿办”方针,无丝毫诚意,致使谈判告吹。

 

    9月24日,“忠救”增援部队纠集当地五支队和十支队残部共计3000余人,占领安镇九里河南岸数华里及鸿山、嵩山等制高点,在鞋山设指挥部,在白丹山挖掘战壕、修筑工事,摆出了与“江抗”逼战的姿态。“江抗”3000余战士被迫在九里河北岸相应作出针锋相对的作战部署。双方沿九里河形成对峙。当天下午接火后,展开了一场旗鼓相当的师级规模的战斗。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双方互有伤亡。白丹山战斗后,“江抗”为避免再度摩擦,向西北方向转移。在转移到江阴马镇湖塘里时,突然遭“忠救”侧击,猝不及防,六团副团长吴焜不幸罹难。

 

    数天后,赶来增援的新四军第二团到达江阴周庄与“江抗”汇合。全体指战员对“忠救”的无耻行径义愤填膺,纷纷向上级请战,誓为吴副团长等烈士报仇。叶飞、王必成等分析了我方与“忠救”的情况,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定倾5000兵力与“忠救”决战。国民党第三战区获悉此情报后,自感不敌,于是不断向新四军军部施加压力。新四军军部深谋远虑,从抗日大局出发,高瞻远瞩,不计前仇,在部队发起总攻击的前夕,急电命令停止进攻。

 

    9月29日,陈毅与国民党江南行署主任冷欣谈判,双方决定同时撤兵。10月初,陈毅亲抵“江抗”驻地周庄定山湾传达指示。为了从战略高度执行中央赋予江南新四军发展苏北的任务,“江抗”暂时撤至西石桥,部队整编为“江抗”一团、二团,尔后,继续撤至扬中整训。不久,“江抗”一团与新四军丹阳挺进纵队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开赴苏北;“江抗”二团仍在丹北、茅山一带活动。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